-
构建新时代的工艺文化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在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有的通过批量生产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有的通过修旧利废以满足某些特殊需求,有的通过精工细作以传达某种情感或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国有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文化,它几乎横跨中国社会的所有历史时期。
2019-02-24
-
立德树人 美育大有可为
核心阅读 从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一方面呼唤美育回归本质,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育人心灵;另一方面也呼唤美育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开拓实践新天地。
2019-02-22
-
中国春节在世界的影响与发展走向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盛典,中华民族的文化盛典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2019-02-18
-
民间文艺:彰显独特魅力 关注日常生活
2018年9月12日,安徽黄山呈坎古村村民在晒场上晾晒辣椒、玉米等各类农作物。
2019-02-18
-
春风化雨 涵育未来
核心阅读 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
2019-02-15
-
在深化改革中持续提升文艺评奖引导力影响力
2018年,对于中国文联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全国性文艺评奖工作来说,是在文联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持续推动中央关于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精神落地落细落实的重要一年。
2019-02-14
-
“高学历”岂能成为明星的营销标签
学历是个虚妄的符号还是真材实料的证明?学术是条笃志明德、诚信为本的潜行之道,还是娱乐工业流程中用来营销的高音喇叭?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应当修炼真学识还是借学历自我包装镀金?这些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被一部分人本末倒置了。
2019-02-12
-
重视流行文化美育价值
在流行文化无所不在的今天,美育如果只把视野局限于传统经典,无法满足当代文化与审美发展的需求,我们须及早重视流行文化美育价值,掌握美育主动权,推动流行文化健康发展。
2019-02-12
-
于史有据 于今有益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在历史剧创作中并非取此舍彼,正确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应该做到于史有据、虚构有度,实现于今有益、娱乐适度。
2019-02-12
-
满身风月,如何收拾起?
满身风月,如何收拾起?这是老迈的昆曲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
2019-02-01
-
艺术创作拼的是境界
黄梅戏和昆曲、京剧相比非常年轻,它灵动、百变,可以大胆吸收各门艺术的优长,有更多可能性让我们去探索、创造 改革开放让黄梅戏迎来又一个春天,我正是在那个大好时期进入黄梅戏行业。
2019-02-01
-
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图片为电影《闪光少女》海报(局部),电影中大学女生将动漫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受到年轻人追捧。
2019-02-01
-
同频时代 抒写繁荣
如何凝聚“生活之真”而为“艺术之真”,需要熟悉社会生活、深谙人性人情,并借助符合艺术本体表达的审美语言,进行精心的创造打磨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2019-01-25
-
新技术与文艺的实践
图为电影《流浪星球》海报(局部)。
2019-01-25
-
激浊扬清守正气 创新奋进筑精品
《挑战吧!太空》剧照。
2019-01-23
-
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昨天,冷空气来袭,友谊会堂内却暖意融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700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文艺工作者代表齐聚一堂,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言献策。
2019-01-17
-
回归原创的选择——年度剧集观察
一些IP剧取得成功,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不容忽视,从IP回归原创,就是真正着眼于作品的内涵、情怀和质感。
2019-01-16
-
要为紧缺人才“开绿灯”,营造“群落生境”
“想解决新时代戏曲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定要从教育着手,核心就是怎么教,教什么。
2019-01-11
-
第三届中国文艺“琅琊论坛”举行
由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临沂大学)发起,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临沂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文艺“琅琊论坛”暨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研讨会日前在山东临沂大学举行。
2019-01-07
-
艺术启蒙不应落下乡村孩子
近日,一场难得的演出让笔者颇多感慨:在钢琴家郎朗的伴奏下,一些乡村的孩子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享誉国际的东方芭蕾公主邱思婷为他们伴舞《天鹅湖》,而在中国鼓王张仰胜的鼓点中,孩子们跳起了音乐剧《狮子王》的片段。
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