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集 更多>>

新闻 更多>>

“水是举头三尺的神明”秦岭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在宁夏召开

作家秦岭对水利建设的关注始于去年中国作协组织的“行走长江看水利”项目的启动,他跟随采访团赴重庆、贵州、广西、云南、陕西、宁夏、甘肃…… 在陕西,一位老农民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水是举头三尺的神明。彼时,他理解,并有所触动,但直到走完全程才有了切肤的认知。长篇纪实作品《在水一方—— 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便记录了他的这些见闻和体悟。
  8月6日,“秦岭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在宁夏平罗县举行。高洪波、白庚胜、周学文、孙德全、哈若蕙等参加会议。

视频 更多>>

“回到作品诞生的地方,回到生活之中”,正是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组织“生活与现场”系列座谈会的关键所在。走出“小会场”走向“大天地”的思 路,引导作家、评论家走出书斋、紧贴现实,并在与生活的互动中汲取营养、互相激发。据孙德全介绍,中国作协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家举行现场座谈会,会议 主题将始终围绕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参与者涵盖作家、评论家、读者、出版方以及作品原型、采访对象等,并且会议一定要在作品诞生地召开,使之更具现场性。“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要充分挖掘这座富矿,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白庚胜提出,“生活与现场”座谈会体现了求真务实 的工作作风,中国作协先后举行了多场此类座谈会,引导作家评论家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经验值得总结。大家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素 材,建立起与百姓的真挚情感,并以文学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创作出一批优秀的作品,体现了作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格。

专家发言 更多>>

高洪波:一部接地气、有人气、有才气的作品

水利部党组和陈雷部长对水利文学采风和创作工作高度重视。水利部与中国作协开展了“行走黄河看水利”“行走长江看水利”系列文学采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成效巨大,广大水利人默默为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书是一部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体意识充分结合的作品,书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都让读者深受感动,体现了作家的高度责任感;是一部接地气、有人气、富有才气的有着厚重分量的作品;一部理性判断、智性创作、感性体验高度融合的作品。秦岭同志非常值得表扬和学习,希望有更多作家像秦岭一样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和生活的精品佳作。

白庚胜:宏观里面有中观,中观里面有微观

我代表中国作协党组和中国作协书记处,对本次研讨会的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作家、评论家、专家、编辑家、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秦岭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秦岭同志去年在中国作协高洪波团长的带领下参加了“行走江河看水利”文学采风活动,写成了《在水一方》一书。作品先从生物和水的关系写起,再写地球和水,最后落笔到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层层递进,宏观里面有中观,中观里面有微观。在社会上迅速地引起了反响,被评为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在《啄木鸟》杂志进行刊载,在《中国作家》刊物做全文刊发,它让社会各界更深切地感受到水的重要性、生态的重要性,增强了对水利工作及水利工作者的认识。

undefined
(主持人)高伟:在重大社会命题目前不缺席不失语,方显时代歌者的担当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在绝大多数国人的眼里,"饮水安全"这个概念是一个意识的盲区,就像水本身一样无色无味,须臾不可离开,却感觉不到它的意义。然而,在中国广袤的农村,饮水安全却是一个关乎生存的天大的事情。"水是举头三尺的神明",就是表达了农民对于水的虔诚的崇拜。事实上,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一危机。为了饮水安全,广大的水利工作者展开了卓越壮阔的宏图伟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工程,会像中国饮水安全工程一样,以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气魄,这样的手笔,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千山万水的村村寨寨,如此壮观地展开着。这是世界上最宏大的交响乐协奏曲。这样一幅关乎农民百姓民生的鸿篇巨制、时代画卷 ,需要一支心灵之笔去忠实的记录,值得我们去热情的讴歌唱诵。作家秦岭正是这样一位时代的歌者。

秦岭:水是生活之血

第一个答案,其实是陕西的一位农民告诉我的。这个答案,也无意中成为去年11月我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中国节水大使朱军对话的主题。第二个答案,则与生活有关,我却无法说出口,担心人家觉得有些酸。当人类从混沌初开就已经醒悟一滴水需要顶礼膜拜的时候,先祖们一定不会想到,多少个岁月之后的后人们,对水早已一窍不通。没人会严肃地相信一个事实:当有一天,水突然离我们而去,地球上会倒下几十亿具干尸,那是曾经习惯了直立行走的你和我。给我安排这次考察的,是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但我在《在水一方》里写下了这样的话:我宁可相信,给我安排这样一次行走的,是水,更是命运。二者必然是兼而有之的。

undefined
孙德全:在“秦岭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在水一方》研讨会”上的讲话

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现场座谈会,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作协创联部,向出席今天研讨会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所有为会议的成功举行作出努力的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召开现场座谈会的想法,是在中国作协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和成型的。我们发现,在作家扎根生活、采访和创作的过程中,有太多经验值得梳理;在生活与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里,有太多问题需要探讨;而作家在勤苦采访、深入体验之后创作完成的作品,也的确需要深入座谈、关注评议和推介,来让更多的人发现其价值。基于上述几种原因,我们产生了为在深入生活上独具代表性的部分作家召开座谈会的想法,希望借会议之机,评析作品、探索深入生活的新方式、扩大作家作品的影响力,也鼓励和号召更多作家深入生活。

undefined
张陵:题材、大主题,好作品

秦岭是深入生活的有心人。自觉深入到生活当中去,我觉得这种自觉性在报告文学作家中尤其值得提倡。最近觉得两部作品比较有意思。一部是《在水一方》,另一部是《中国的红色橡胶记忆》。报告文学写作必须要实在,要求作家必须是一个有心人。小说家写报告文学,会有很强的对生活的捕捉能力,有小说家的敏感,也有报告文学作家的热情。(2)秦岭这样有很强责任心的作家,政治素质非常好。处理这样的体裁需要有很强的政治素质。有些报告文学作家虽然有才华,但是写得很漂移、游离,视角不真实,对我们国家、民族命运的反映不符合大众的感知和社会真实现状。所以特别强调要站在一个正确的立场上。对我们作家这方面的教育也不太多,在此我向白书记提一个建议。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连在一起的。没有这个制度就没有报告文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在探索中,饮水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有些还就是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代表性的问题。报告文学就必须伴随着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所以报告文学本身也不是很成熟。报告文学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就是必须要跟着时代走。今后这也研究我们报告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陈东捷:文学就是人学

关于农村,我们看了大量的稿子。关于水,西海固作家写节水、写粮食很普遍。这是他们生活中关系中非常紧密的。在整个文学界,写农村饮水安全的作品还比较少。写土地写粮食多,近年来写农村打工和空巢化的比较多。这个题材领域很好。关于水的作品,现在主要是防洪灾、治水,包括三峡工程建设等,大部分没太大意思,就是纯粹的“歌德”文章。说说其工作的合理性和其中好人好事。本书书名是饮水安全工程纪实,最早以为也是通常的表扬类型文章。看完之后,觉得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书中有批判性、反思性的东西。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本身是一件“大德”。这个书看起来不会让人不舒服,因为本身就是向免除农业税一样的大好事。这个大家没有疑问,所以看起来也不觉得反感。

undefined
尹汉胤:恭敬山,礼仪水,穷年忧黎元

作家深入生活现场研讨会今年创联部已经举办三次。每次一个作家,生活现场,创作题材,各具特色。秦岭为写这部《在水一方》的经历,体现了一个作家深入生活的执着和认真的态度。我接着张陵发言的话题谈,以今天研讨会“水”的话题继续说,当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作家作品?作家对中国的贡献是什么?作家应站在什么立场写作?大地可以干涸,河流可以干涸,我们作家的心灵是绝对不能干涸的。“秦岭”在地理上是中国的一道分水岭。作家秦岭坚定地选择站在缺水民众的一方。将作品命名为“在水一方”,其用意我以为是具有含义的。水是什么?用孔子的话说“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在水一方》便是选择了人民的立场、大众的立场。以这个立场来读这本书,便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情感。

undefined
肖克凡:这本书对我的记忆是一种唤醒

当年,天津这个城市到处是水,出门是河,抬头就是桥,海河里有白洋淀来的渔民,有小火轮,有纤夫。水充斥着天津人的生活。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水文状况影响着一个城市、市民的性格。如今海河成了天津的一个矩型水库,从活水奔流到死水一潭,这会改变城市人的性格。改革开放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人思想落后了,改革开放步伐拉开与北京的差距,我认为与城巿性格蜕变有变。由于水文地理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津已经不是天津,天津人也不是天津人了。 现在天津人喝水,都是靠引滦工程、引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这种严竣现实,土生土长的天津作家没有警醒,反而是外来作家秦岭注意到这个问题。

undefined
哲夫:欢迎秦岭进入环境文学界

这本书不容易。作者把这种题材,写出了较强的可读性。现在跨文学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文学已经是多面化的东西,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糅在一块,小说有报告文学的色彩,报告文学有小说的色彩。报告文学的出路有很大的争议,分为观点鲜明的两派,争议它该向何处去、该如何写。读这个书的感受就是:1.他非常用心地去采访这些缺水的现象,而且故事讲得一个比一个生动。2.水利部等水利部门为了解决农民吃水问题费尽心机。3.水是生命的最基本元素,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最早提出的是生态安全问题。我参加全国人大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多次。我最早一本书写淮河的,写小黑河的。当时中央电视台曝光,受到当时李鹏总理的重视,要求几年内把淮河治理好。我写了本书叫《中国档案》,水污染刚刚开始,淘米洗菜、水质变坏。写了这本书,影响很大。淮河上建了六千多闸坝。从那之后,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参加了6次。

undefined
李朝全:定点深入生活与报告文学的重大题材创作

秦岭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是是中国作协的“双扶持项目”。既是中国作协创联部负责的“作家定点深入生活专题项目”,也是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负责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作协的此类“双扶持项目”数量很少,一年大概只批准几个。去年我们在论证作协创作扶持项目的时候,我和孙德全主任参与了报告文学项目的论证,当时我们都非常犹豫,因为有两部作品都是书写水利主题的,一部是秦岭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一部是湖南作家陈启文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后来,经过认真讨论,大家认为,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题材,在当前我们高度重视国家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的大背景下,水资源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最后同意同时给予秦岭这个选题“双扶持”。现在秦岭的《在水一方》出版了,这本书没让我们失望,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

undefined
哈若蕙:别样阅读因水而思

秦岭老师的《在水一方》,是一次文学的行走,更是一次有担当的历史的行走。正如陈忠实先生所言:“文学为历史而发声,因为与人的命运有关……”这本书其实也为深入生活的采风写作、为关乎民生国计的重点题材写作提供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案例:不浮光掠影,不走马观光,真正地沉下去,面对真实、真诚与真相;面对真正的状态、真正的矛盾和真正的气息。《在水一方》纪实写作的意义应该是多方面的。聚焦聚情于一滴水,一滴孕育宇宙万物的水,回溯亘古,跋涉万里,一无反顾。一两个月的时间不长,却有着生命的密度,作家与这个题材的气场是吻合的,不仅有童年的记忆,更有阅历、情感、文学功力多方面的蕴蓄。

undefined
梦也:既有宏观的交代,也有细节的描写

《在水一方》这本书,还是体现了作家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发出了作家自己的声音,体现了担当意识。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很多作家要向他学习。走了那么多地方,收集了那么多材料。秦岭在收集素材方面非常实在,很有韧性、很有精神。个人认为作品交代的背景材料太多,世界水问题、中国水问题等等。可以简略一点。大西南大西北,抓着一件事情去写,就可以把背景材料交代清楚,就写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我们希望在书里看到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我在这里看到中国的大西南也缺水。

undefined
靳怀堾:一个事关民生的重大命题

拿到这本书,看到《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的书名,我在第一时间脑海里盘旋的是《诗经·蒹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佳人,在水一方。……”心中疑惑,作者怎么用了这么一个浪漫而以湿润的书名来诉说一个沉重悲壮的话题呢?后来一想又不对,因为“在水一方”这首“秦风”,诗名虽然让人情动遐想,但诗中表达的中心意象却是:主人公在河畔久久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缥缈难寻、可望难即、追求艰难之意,而不是诗名表面示人的浪漫情调——望文生义岂不误事?!是啊,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千百年来,农村饮水问题,一直是事关民生的重大命题,更是困扰干旱缺水地区无数百姓生存的如山一般的沉重话题,其间酿成了多少悲惨苦涩的故事,听来让人鼻子发酸、眼眶湿润。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其过程可谓“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拍着胸脯说这一问题已圆满解决。这样想来,《在水一方》这个书名,还真切中了书中应有之意。

undefined
王经国:表面的轰动效应与本质的深度反映

热烈祝贺《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应运而生!作为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生动讲述了中国农民“水民生”,展示了中国农村“水画卷”,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一主题。在认真阅读后,我相信,善于思考的每一位读者,可能都会认同我的观点。感谢秦岭先生在水利部的诚邀下,做了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秦岭来说,这是“一滴水的文学富矿”。对广大读者,特别是水利系统的读者来说,好比获得了金子般的作品,从中得到的启迪、获得的信息、得到的认可,以及心灵和感情上的触动,我想都是难得而珍贵的。我们之所以感谢作家,特别是像秦岭先生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就是他们创作出的作品具有时代的震撼力,尤其是反映水利、反映2005年以来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这部作品是中国治水史上的一次全面、立体、生动的纪录,功不可没!

微博互动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