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秦岭《在水一方》研讨会 >> 正文

孙德全:在“秦岭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在水一方》研讨会”上的讲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8月18日16: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孙德全孙德全

  大家好!

  感谢大家出席今天的现场座谈会,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作协创联部,向出席今天研讨会的各位嘉宾和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向所有为会议的成功举行作出努力的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召开现场座谈会的想法,是在中国作协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产生和成型的。我们发现,在作家扎根生活、采访和创作的过程中,有太多经验值得梳理;在生活与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里,有太多问题需要探讨;而作家在勤苦采访、深入体验之后创作完成的作品,也的确需要深入座谈、关注评议和推介,来让更多的人发现其价值。基于上述几种原因,我们产生了为在深入生活上独具代表性的部分作家召开座谈会的想法,希望借会议之机,评析作品、探索深入生活的新方式、扩大作家作品的影响力,也鼓励和号召更多作家深入生活。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对此类座谈会的形式也有一些特别的想法:

  首先,现场座谈会的主题将始终不偏离“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正如我们对它的命名。这也让它与时下文学界常见的作品研讨会区别开来,它不是就作品谈作品的象牙塔里的会议,它必须和作品本身一样,紧贴生活的脉搏。

  其次,现场座谈会的参与者将不仅仅是作者和评论家,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作家、读者、出版方,甚至作者的采访对象、作品人物原型等参与其中,真正形成一个“生活与创作”的可以对话的场域。“生活与创作”系列座谈会,集合的将是与作家作品有关的各方面人群,它可以提供关于作家作品更全方位的信息。

  同时,“生活与创作”现场座谈会要有“现场”性,我们的作家评论家都要回到作品诞生的地方去,要回到生活本身之中,所以,会议都将选择在作家深入生活的现场召开。

  最后,召开“生活与创作”现场座谈会的作家,应该在深入生活与创作上具备典型意义,他的创作必然是紧贴现实的。唯有如此,才符合“生活与创作”的主题,才具研讨价值。

  当然,我们的上述一些想法也是在几年来的摸索实践中逐渐成型的。在这过程中,2011年李迪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和2012年张品成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的成功举行,给予了我们经验和启迪。两次现场座谈会都在作家深入生活所在地召开。“现场感”是这两次座谈会给与会者最深刻的感受。现场座谈很好地总结了作家深入生活的成果与经验,取得了预期效果,并被证明对作家作品的推介与宣传。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也坚定了我们将这种座谈会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想法。

  2012年底,在总结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工作实施三年的成果和经验时,我们将这种座谈会的形式和意义汇报给了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并上报中宣部。“生活与创作”现场座谈会的形式由此得到中宣部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的肯定和支持,得以正式确立命名。前两个月我们已经召开了胡冬林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狐狸的微笑》研讨会、葛水平定点深入生活现场座谈会暨《河水带走两岸》研讨会。今后,现场座谈会也将作为中国作协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进行下去。

  一直以来,中国作协都致力于以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作家深入生活、贴近时代。面对时代的急遽发展,我们感到作家深入生活的需求与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调整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方式方法。

  近年来,中国作协创联部在鼓励、引导、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确立了三种深入生活模式:一是让作家真正沉下去,到文学创作最需要的农村、工厂、边防等基层定点深入生活。二是组织作家深入到国家重点工程、改革开放前沿、重大社会事件现场采访。三是充分利用文学创作基地等多种其它形式,扩大作家视野,加强沟通交流。其中,前两种模式在近年来尤其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发展,而文学创作基地的模式,这两年来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梳理和调整的阶段。

  第一种模式,组织作家定点深入生活。这项工作于2010年在中宣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得以启动。2009年开始筹备之初,刘云山同志对此项目工作方案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参加深入生活的作家“真正下得去,蹲得住,有收益”。项目自实施以来在文学界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今年已进入第四年。四年来,我们每年从全国各省一级作协、文学刊物等单位申报的数百名作家备选名单中,遴选出一些有创作实力、完整的创作计划和迫切深入生活需要的作家入选该项目。入选作家按照创作计划,进行有目的的“定点”深入生活,期间中国作协对他们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宣传侧重。四年来,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工作的成果也是显著的。这尤其体现在更多作家都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表明,定点深入生活不仅仅是收获创作素材的一种方式,更大意义在于认识到现实之于创作的重要,以及对作家今后创作走向所具有的指导作用。

  第二项模式,围绕重大主题组织作家采访采风的形式。这也是中国作协创联部在作家深入生活工作上的一项重点。创联部近年来先后组织了多批次作家深入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华能电力、古井集团、中国人寿等国家重点工程或大型国企采访采风。组织多批次作家深入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采访采风。从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到东南沿海地区开阔视野、学习和交流。从2006年开始组织作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采访。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时,中国作协创联部还组织作家到事件现场采访,发出作家的声音。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作协创联部2010年组织开展了“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活动。这次采访活动采取了“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在集体采风结束后,作家们根据各自创作计划再安排后续的深入采访、补充采访。这种“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后来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它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那就是可以将集中的采访采风活动与定点的深入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做到从面到点,让采访活动能真正出成果。因此,我们也有意在此后的活动中将这种方式坚持下去。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今天研讨的秦岭。

  中国作协与水利部近年来两度合作,举行了“行走黄河看水利”、“行走长江看水利”作家采访采风活动。活动使许多作家走近了水利一线,了解和熟悉了我国水利事业的面貌、发展与成就。两次活动都取得较大反响与一定成果,一批书写水利事业发展、记录水利人的故事与精神、歌咏黄河长江流域文化与风采的文学作品在活动之后相继诞生。秦岭的长篇纪实作品《在水一方》就是其中一部优秀之作,其诞生也肇始于中国作协与水利部两家的合作。2012年5月在组织“行走长江看水利”采访活动的过程中,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向我们邀约,希望推荐一名作家在参加活动之余,集中精力采访并创作一部有关农村饮水安全的作品。作家秦岭就是在此时受中国作协创联部推荐,来担此重任的。秦岭也的确不负众望,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以数千公里的行程,完成了跨越数十个省市的扎实而艰苦的采访,并最终交出了这样一本具分量与质量的作品《在水一方》。

  作家秦岭是近年来在文坛比较活跃的一位作家,并尤其以关注民生与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而受到关注。《在水一方》的问世,又显示了秦岭在报告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在我看来,秦岭的小说与报告文学创作却是一脉相承的,现实性是其中共通的东西。正如评论家雷达所说,“《在水一方》没有特定的典型人物,而是参照当地的地域特色、人文历史、民风民俗来着力挖掘事件背后的人情冷暖,成全了它的纪实性、真实性和独特性。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诉说着发生在中国农村的与水有关的种种事情;同时又不忘立足时代,渐次呈现了历史、政治、社会、人文视野下的中国农村饮水问题。两相渗透,兼具纪实性与时代性,令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赫然呈现于公众视野下,拥有平凡而动人的力量。”正是说明无论小说,还是报告文学,都以现实作为基石。我们今天研讨秦岭的深入生活与创作,其目的也正在于探讨生活现实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我想,我们从秦岭的创作中至少可以获得的启示在于:现实生活不断拓展着作家创作的边界,也不断丰富着作家创作的内涵。秦岭的深入生活与创作的历程,正是一个作家在生活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过程。作家们于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大量的创作素材,也经历着精神的历练和提升。近年来,通过深入生活而走向时代的前沿、价值观和写作方向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文学创作从此走向贴近时代贴近现实道路的作家大有人在。他们经由现实走向了一个创作的宝库,也实现了个人创作的转型和丰收。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矢志不渝的提倡、鼓励和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希望更多的作家走出书房,回归现实,在自己的创作植根在生活的源头活水里,永葆创作活力!

  再次感谢大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