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作品与影视剧本的殊途同归 骆平长篇小说《流年当归》暨“高知系列”小说研讨会召开
来源:人民网 | 刘海天  2024年10月16日08:13

作为“70后”作家的代表,女作家骆平依托于永恒不变的高校图景,推出过《过午不食》《野芙蓉》等多部高知女性系列作品,深具典型性和辨识度。10月14日,由四川传媒学院主办的骆平长篇小说《流年当归》暨“高知系列”小说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学术界、评论界、出版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研讨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会上,教育部戏剧影视教指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发言表示,《流年当归》这部小说充满着情绪和立体知识界的烟火气,有“生鲜描摹,灵动触肤”的质感。在生动鲜活的情节之中,读者好像进入一个中年女老师的生活,触摸到生活的真相,窥视到生活的漩涡,阅读起来会有一种美好的悦感。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发言讲到,学者型创作非常稀缺,骆平老师把新时代高校生活鲜活呈现出来,留下了我们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生动记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饶曙光表示,读骆平小说有特别的亲切感,因为有很多熟悉的影子,但骆平又具有陌生化的功力,周围熟悉的场景,一地鸡毛的生活都能够通过她的语言重新构筑,最终呈现一个富有想象力、富有情感的文学世界。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聂伟说,《流年当归》仿佛是散文版的《小城之春》,《小城之春》的故事是发乎情、止乎礼,在《流年当归》里面是动乎情、止乎规,通过中药的象征,每一个女性都有一种情绪,最后都找到一个自我疗愈、自我解决的方式。

四川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张祯军指出,骆平女士是著名作家,也是国内影视戏剧研究方面的专家。文学作品与影视剧本殊途同归。文学是母体,要承担连接人们昨天、今天、明天的精神世界。影视在面对文学母体的时候要保持应有的敬意,摆正位置、收敛锋芒,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段和技术优势,丰富文艺大观园。四川电影每一天都是新的,热忱欢迎全国电影同行来四川发展,共享影视盛举。

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许龙桃表示,这部作品厚植了高校女知识分子新题材,扎实地贡献了一个新群像,有益地探索一种新融合。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是一个团体赛接力赛,需要作家、作协出版机构、网络平台、影视传媒等多方协同,形成良好的文学生态,希望共同守护《流年当归》。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表示,从小说到影视的改编这样一个课题,是将出版领域的产品与更具产业化价值的影视业联系起来,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骆平的写作路径,指明了这个方向的可能性,期待她有更多先进的认识和成果与大家分享。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旭光表示,这部小说主要针对高校知识分子,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具有学院性。小说每一章节都是以一种中药名作为名词,这样的一种构架形成了整个篇章诗性的结构,也构成了文章的“药性”。

随后,编剧、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勇,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红楼梦学会艺术与文创委员会主任欧阳奋强,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四川省戏剧与影视教指委副主任李艺梅,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创研室党支部书记黎正明,浙江文艺出版社“骆平高知系列图书”责任编辑张可围绕“文学与影视的多维共生”展开圆桌讨论。

作家骆平参加会议。受访者供图

最后,骆平从为何写、写何物、如何写的三个维度,汇报了自己的创作之思。她表示,一切的生活,一切的经历,都充满了审美的调性,也即艺术本身。生活艺术化,是她跨域写作的精神根基。期待在创作与研究的审美会通中,在狮子山-成都、高校-世界这两组关系中,建构起生活、人性与自然生态的多维跨域的诗意与思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