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美国不再需要一部亚裔的《绿皮书》?
来源:北京青年报 | 圆首的秘书  2021年03月05日08:34
关键词:《米纳里》

最近,《米纳里》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一年之前,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得了评审团大奖,在今年奥斯卡各种前哨奖项中,影片也频频上榜,有评论预测,片中饰演外祖母的韩国演员尹汝贞很有可能凭借此片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由于这部电影里的主要角色全部由韩国演员或韩裔演员饰演,因此很容易给人这是一部韩国电影的错觉。不过事实上,它却是一部地道的美国电影:该片由美国目前最具活力的制片公司A24出品,讲述了一个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美国本土的韩裔移民故事。

“米纳里”(Minari)是韩语中水芹菜的音译。影片一开始,镜头跟随一辆轿车来到一座简易活动板房前,一家四口进入房中,妻子莫妮卡(韩艺璃饰)显然因为丈夫雅各布(史蒂文·元饰)决定入住此处颇为不满,一双儿女则对他们的新家不置可否。不久之后,外祖母从韩国来到美国,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发生变化。在片中,水芹菜“哪里都能种,就像野草”,外祖母将水芹菜介绍给大卫,不仅因为这种植物象征着韩裔移民的普遍命运,也无疑是想在不同代际的血脉间传递某种民族情结。

“活动板房”这一极具美国特征的意象很容易让人想起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1977年的名作《史楚锡流浪记》(Stroszek),在那部电影中,流浪艺人史楚锡从德国来到美国,从心怀美国梦的德国流浪汉变成了再无机会还乡的美国流浪汉,最终因绝望而了结了自己的人生。相比史楚锡,《米纳里》中的韩裔移民要幸运得多,他们有工作,有家庭,有家人的相互扶助……不过,一家人依旧生活在种种麻烦之中:小儿子心力先天不足,夫妇二人经常因为住房问题打得不可开交,雅各布种植的韩国蔬菜迟迟找不到买家,而外祖母也因为居住环境和水土不服罹患中风……他们居住的地方远离城市,这也让一家人陷入两难的境地:既想融入美国生活,又在客观上自我孤立。

《米纳里》无疑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导演和编剧李·艾萨克·郑(Lee Isaac Chung)本人就是在阿肯色州的一个乡间的小农场里成长起来的。同为移民,和赵婷相比,他们都选择拍摄了美国社会中的边缘人群:一个是住在房车中自我放逐的女性,一个是从房车移入“带轮子的房子”里的移民家庭,前者指向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人面临的经济和精神状态,后者则指向长久以来移民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二者都试图为我们勾勒出美国中产以下更广大的社会群体的轮廓,也都给我们居无定所的漂泊感。

影片中保罗为雅各布一家驱魔的段落和其虔诚的宗教信仰很容易让人想起恐怖片《驱魔人》(The Exorcist),不过,如果说恐怖片对驱魔的处理更具宗教神秘主义色彩,那么《米纳里》的编导则不想故弄玄虚,反而特地为之祛魅,给了我们另一重合理解释:朝鲜战争老兵保罗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不仅仅来源于美国南部的保守民风,更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朝鲜战争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消除的阴影,而当地人对他的嘲讽进一步昭示了他朝鲜战争老兵的边缘群体地位。

值得玩味的是,关于保罗“住的地方没有水”“毛孔里都是泥土”“在铁桶里拉屎”的传闻,都是从童言无忌的孩子的嘴里跑出来的,这也让我们可以大致猜测到当地人平常都在谈论什么。正因为类似的社会地位,保罗才能和雅各布一家走得如此之近,尽管我们依旧能够看出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信任可言。

某种程度上,《米纳里》和韩国本土的电影作品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在结尾处,雅各布家的仓房和他精心培育的韩国蔬菜化为灰烬,刚刚和餐馆达成的交易只能取消。这个场景很难不让人想起李沧东的《燃烧》(史蒂文·元的出演更增加了另一层对照的趣味),只是在《燃烧》里,塑料大棚是被故意点燃的,这一举动指向一种来自底层的愤怒。而《米纳里》显然温吞许多,我们甚至没有办法为这次“燃烧”赋予任何社会性的意味,它只是一场纯粹的意外——外祖母的失手——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移民的宿命”。或许在最底层价值观上,影片是在暗示雅各布不够虔诚,但这种情节上的编排无论如何让整部影片失去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批判性。不得不说,这是《米纳里》给人留下的最大遗憾。

大火之后,雅各布用当地人的方法寻找水源,又在林中水塘旁挖出水芹菜,两个场景暗示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意图:韩裔移民一面想要入乡随俗,一面又想要保有自己的习惯和传统,二者看似达成一致、相安无事,实则矛盾被全然搁置、束之高阁。而与之对应的是,雅各布和莫妮卡之间的矛盾也完全没有解决的迹象,甚至大火之后,莫妮卡在导演的镜头中彻底消失,处在一种“被和解”的状态里。类似敷衍的处理让人不禁想问:如果说李·艾萨克·郑真的想要展现韩裔移民生活的困窘,如果他们的生活真的如此无望,何不学学赫尔佐格、肯·洛奇,提出一些更为尖锐的问题?

归根结底,影片向我们呈现了困难但又不想深入呈现,这本身就向我们昭示了韩国移民在美国面临的困窘,也深刻揭示了美国电影工业整体保守化的趋向。只能说,美国电影恐怕早就已经不再需要一部亚裔的《绿皮书》,而需要更多具有战斗性的电影;一味敷衍、缺乏揭露的结果,恐怕不会是矛盾的弥合,而是幻想的破灭,是国会大楼被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