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农民工作家何真宗的梦想:用创作为农民工代言
分享到:
来源:工人日报 | 李国  2020年06月28日11:03

作为亿万农民工中的一员,何真宗的创作道路十分艰辛——既要为生存奋力拼搏,又要为文学创作坚持不懈。但他却在梦想的指引下,负重前行,创作出众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优秀作品。

父亲在时/没有父亲节/有了父亲节/却没有了父亲……这是6月21日,农民工作家何真宗创作的诗《父亲节》。他曾是亿万农民工的一员,创作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9部,先后获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这些年,一路漂泊一路歌,何真宗从乡村走进城市,经历了很多痛苦和磨难,无助时曾睡过荒山;落难时因囊中羞涩,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可他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坚强度过了逆境。最近,正在创作的长篇诗歌《打工往事》《工厂往事》,也已在媒体上陆续发表。

人人都有梦想,农民工也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初,19岁的重庆万州区武陵镇朝阳村青年何真宗因为父亲重病需要钱医治,高中毕业便到沿海地区闯荡。“很想上大学,成绩不错,尤其爱好文学,一心做着当作家的梦。”何真宗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在深圳街头徘徊两个多月后,找不到工作的何真宗又回到老家。但面对重病又缺钱医治的父亲,他再一次南下东莞,三个月后终于进入一个塑料工厂工作。

厂区封闭偏远,生活枯燥,工作辛苦,何真宗感到“我想要写点什么,我要把自己和身边的人记录下来”。他开始伏在铁架床上创作诗歌,最早一篇发表在广东《外来工》上,成为当时的热门诗歌,他也变成当地农民工群体中的“明星”。此后,何真宗对文学创作越发热爱,他的诗歌也陆续发表。

何真宗说他最欣慰的是自己2005年创作的诗歌《纪念碑》不仅获得共青团中央“鲲鹏”文学奖诗歌类一等奖,而且在2016年1月广东东莞两会上,由市人大常委汤瑞刚含泪朗诵,并以此为由,提交了10份关于保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提案。“我为农民工做了一点实事,这是我最高兴的。”何真宗说。

他创作的《城市,也是我们的——一个农民工在广东18年的奋斗史》被称为中国首部农民工自传体小说,,浓缩了中国三亿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描写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这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被十几所大学图书馆收藏,在广东一些地方卖断了货。何真宗以自己的经历和对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感情,在书中既描述了苦难,也展示了希望。

“我的经历和感受是农民工的一个缩影,我有想要说出来的冲动,是非表达不可的、底层的真实声音。”何真宗说。

近年来,何真宗回到重庆老家,做单位内部刊物的编辑,但却始终关注农民工题材。“人人都有梦想,农民工也一样,虽然在大城市里的生活很艰难,但是有梦想就有希望。”何真宗如是说。

打工文学领军人物之传奇诗人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何真宗说,他一直生活在基层,回到家乡的城市打工以后,其诗歌开始关注城里的乡下人,同时也关注家乡的人文历史和悠久文化,力图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新貌融合在诗中,表达自己对巴渝大地的热爱之情。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何真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数的灵感。在创作中,他尝试着从打工题材向城乡题材“转型”,并以“我的城乡地理”创作了大量的“城乡”主题诗歌,先后在《工人日报》《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也出版了诗集《温暖的城市》和《我的城乡地理》。其中,《温暖的城市》获第八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优秀作品奖,《我的城乡地理》获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诗集二等奖。

“这或许不算是什么成绩,我的创作还很粗糙,离“高峰”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我已感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何真宗说,合理的文学创作扶持机制与奖励办法,有效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从他乡回到家乡,十几年的劳苦奔波,丢了很多东西,唯独书籍没有丢!”何真宗说。

记者看到,在何真宗的家里,有两个书房,藏书逾2000册。2019年,在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中,他获评重庆市“十佳读书人”称号。

“何真宗是写打工题材文学作品较早的打工诗人之一,他早期的“打工诗歌”引起过很广泛的关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甚至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著名诗人赖廷阶评价何真宗作品时说,其堪称“打工文学领军人物之传奇诗人”。

作为一名进城农民工,何真宗的创作道路十分艰辛,如他一样奋斗在基层的打工作者,既要为生存奋力拼搏,又要为文学创作坚持不懈,非常不容易。“我始终心怀感恩,负重致远,今后,恳求文学前辈和同行们多帮帮我,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优秀作品。”他说。

访谈更多

姚鄂梅:以笔为杖探向人性深处的暗礁与微光

“年轻时,写作是青春的自发倾吐,像《像天一样高》里对诗歌时代的追忆,那是没加任何雕琢的赤诚。随着年岁的增长,它逐渐蜕变为‘智慧型’的自觉表达。”

原创推荐更多

小说 | 象背上的路

《象背上的路》是一部以亚洲象群为视角的生态文学作品,聚焦象群在自然危机与人类干预下的生存抉择。故事以女族长阿帕查为核心,讲述其带领象群在暴雨、爆炸、推土机等灾难中艰难迁徙

散文 | 庄稼地

这个叫窠立台的小村,我熟悉每一片土地,对面的峁疙瘩,门根底的嘴巴子,都是生长我童年的一块块贫瘠的热土。我已有十五年没有扶犁耕地了,印在土地上的足迹,早叫时光收拾干净了。这

诗歌 | 风言诗简(两首)

风拆解云朵的密码,南山将褶皱叠成,一封永不投递的信笺。浮云在窗上洇染墨痕,每一滴水渍都暗藏密语。远岑缄默,校对月光的诗行。

散文 | 银滩度假散纪

车子到达小镇,已是午后。 天色湛蓝,宛似仰望着一片海域,丝丝缕缕的白云,便是张起的帆,陡然就看见太阳,真像一只孤零零的比目鱼,银晶晶的,在海水里泅渡。房子有蓝,也有绿的,

散文 | 心壤

花店里,一位客人总在怜惜、哀悼春天,老板娘说,春天没走远,只是散在土地里“打盹”,得靠自己“身体里的季节”来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