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科幻迷泪目:科学家证明完全隐身不可能实现
分享到:
来源: 中关村在线 |   2016年07月08日14:07

德克萨斯大学的工程师们通过研究,得到了一个可能会令科幻迷们失望的结论:电磁隐身斗篷 —— 一种能够让物体不被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以及所有电磁波侦测的技术 —— 实际上并不可行。  

 

科学家们在论文中表示,这样的技术确实能够让物体能够在一部分波长的电磁波下隐蔽起来,但代价是它总会暴露在另外一些波长内。这是一个重大的局限。

一直以来,和隐身斗篷有关的研究项目总会吸引很多关注,毕竟这是科幻作品的一大素材。当超材料概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之后,人们就更是认为它可行了,因为超材料技术可以让材料的物理性质发生相当程度的改变。

隐身斗篷的基本原理要解释起来并不困难。当一束光遇到阻碍时,组成它的各个光谱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发生偏转和反射。这些部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本身。可见光和物体之间的这些冲突让我们最终能够看到这些物体。

那么要让物体隐形,我们要做的自然就是让通过它的光看上去并没有受到扭曲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完美重构物体周围的光场,让光的散射看上去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

这样一来,要让某个物体隐形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那个物体的形状了。当然,要让人体在各种可见光下隐形要比隐藏一根细细的天线困难太多。德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的研究,正是要去评估物体形状不同导致的隐形可能性变化。

科学家发现,当光的分散变得更大、更复杂的时候,就会激起物体周围越来越多的谐波。这就好比一根琴弦被拉得非常用力,其他弦乃至乐器本身都会有强烈的共振一样。因此要让这样的存在“安静”下来,我们就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

通过数学计算,科学家们发现随着复杂性不断增加,要让物体变得隐形就会变得相当困难,最终在概率上变得不可能。如果是像人体这样复杂的形状,还要穿着它到处走,那就更无法实现了。

看来,我们确实不应该再去奢望完美的隐身技术。不过,这个发现并不意味着人类要完全放弃,因为某种程度上的隐身仍然是可行的。


 

访谈更多

苏童:写作服从于隐蔽的“文本暗磁场”

“文本是暗磁场,隐蔽的磁力引导你的叙事方式,故事的走向,甚至决定你每一个句子。其实我的写作从未刻意要关注什么,舍弃什么,只是服从那个磁场而已。”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何处人生不作别

关于离别的断想及其他

诗歌 | 庭院的月光(组诗)

石磨“吱呀,吱呀”响着/只有她知道/哪个关节响起的

小说 | 我与落日的长河

后来,我没有彻底留在草地,也没有彻底离开草地,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

散文 | 青云河畔

一位老人的离去,常意味着一个无名家族数代记忆的断流。在乡土中国广袤的血脉传承里,无数如我家般普通的家族,其智慧与故事,大多仅赖口耳相传,其生命不过七八代人。

散文 | 山月

《山月》以山水为镜,映照生命哲思,语言朴实如溪石,意境澄澈若山月,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完成对灵魂归处的永恒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