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6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周月林示意瞿秋白接过红薯,可是他不为所动。于是提高嗓门说:“这两块红薯你拿去吃,吃了好快点赶路!”瞿秋白明白了周月林的意思,大口吃下两块红薯后,把剩下那块递给了张亮。周月林这时也饥肠辘辘响如鼓,又向那位女子要了碗水,先让瞿秋白和张亮喝了,自己也喝了几口。接着继续赶路。吃了红薯喝了水的瞿秋白,精神好了许多。

  傍晚时分,瞿秋白一行被押到水口村敌营部,护送队20多名战士也被关在那里。当晚没有审讯。

  怎样应对敌人的审讯?瞿秋白等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个问题,继续利用“红军俘虏”的假身份获得大家一致同意。接下来就是统一口供,掩护自己。瞿秋白让周月林先编。

  “我叫陈秀英,是被红军抓去的一名护士。”周月林想了想说,自己当国家医院院长时学会打针、换药和接生,懂得一些医务知识,不怕敌人盘查。瞿秋白和张亮都说好。于是瞿秋白目光转向了张亮。

  “我就姓周月林的‘周’吧,名叫周莲玉,是位被红军抓走的香菇客老板娘。”一听老板娘,瞿秋白和周月林同时看着张亮,张亮一时犯疑地问道:“怎么,难道我不像吗?”张亮三十出头,皮肤白皙,比较富态,还会抽烟,还真有点老板娘的范儿。瞿秋白和周月林同时点点头,连声说“像,像”。

  “我就姓你这个‘林’,名叫林琪祥,原来是上海大学学生,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学医,来上杭养病,不想被红军俘虏。”

  “又是大学生,又学过医。你会看病开方子吗?敌人会相信吗?”瞿秋白所编口供引起了周月林的质疑。

  “我要说我是农民或士兵,他们会相信你吗?现在要紧的是让敌人相信你的口供,不引起他们的怀疑。如果怀疑就完了。我们决不能小看敌人,他们难道连找一个人来指认都不懂吗?国民党里就有认识我的,还有投敌的叛徒,要找个人认认我还不容易。”瞿秋白这么一说,周月林也无话可说,瞿秋白确实像学生也像医生,还能像谁呢?

  周月林为什么化名陈秀英,早在1931年7月5日,周月林和梁柏台从苏联回到上海,就商定化名陈秀英,梁柏台还以“儿媳陈秀英”的名义给母亲写过一封信。“陈秀英”化名不但梁柏台知道,梁柏台的母亲、大姐,还有周月林大姐、弟弟也知道。所以周月林并非随口所编。

  张亮原名“张莲玉”,现在无非只改了一个姓而已,仍用旧名意在透露一种“消息”。

  至于瞿秋白化名林琪祥,瞿秋白的“瞿”就是双“目”(木),即“林”,他就多次使用过“双林”、“阿林”的笔名。难怪鲁迅一看到“林琪祥”就知道是瞿秋白的化名。

  这时,突然闯进两个敌兵,在人群中架起周月林就往外走。周月林一看不像传讯,似乎另有图谋,就拼命挣扎,一边脚踢牙咬,一边大声叫骂。躺在地上的瞿秋白仿佛也明白了什么,“嚯”地坐了起来,“唰”地一下子站起,握紧拳头,怒视匪兵,大有拼个鱼死网破的模样。敌兵见状,放下周月林,一把推到瞿秋白,悻悻地走了出去。

  周月林一下子瘫坐在地,瞿秋白过来理理周月林的乱发,劝慰道:“阿妹,没有被拉走就好!他们是敌人,是野兽,我瞪着他们,倒要看看他们还有没有脸拉你出去!”

  “阿妹呀,今天我才知道,到了这个地步,你们妇女比我们男子还要多一层痛苦。”瞿秋白感慨地说。(以上情节参阅陈刚:《走近周月林》。)

  一介文弱书生,一个咯血病人,面对周月林惨遭蹂躏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怒眉冷对,极大地震慑了禽兽不如的敌人,保护了自己的阶级姐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周月林对温文尔雅的瞿秋白多了几份认识,添了几分崇敬,心中油然而生一定要保护好瞿秋白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天,敌人果然对他们进行了审讯,周月林等人按事先编好的口供巧妙应对,敌人问不出什么,就于26日押离水口,沿汀江而下,押解到上杭县保安十四团团部。瞿秋白和战士们关押一处,周月林张亮则关押在另外一个地方,周月林与张亮从此再也没有见过瞿秋白。几次审讯,结果相同,敌人信以为真,同意保释。

  敌二营营长李玉的伯母,听说有个被红军抓去的护士,会接生又会打针,就去问“陈秀英”,如果真是被红军抓走的,真的当过护士,就愿意保释周月林。因为她的侄媳快要生孩子了。

  没几天,李伯母真的出面将“陈秀英”保释,其侄媳在周月林的帮助下得以顺利生产。接生以后,周月林行动较为自由,脱身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是考虑到瞿秋白和张亮,自己一走肯定会引起敌人警觉,瞿张两人就更加难以脱身。无论如何,一定要让秋白、张亮一起得到保释,一起脱离险境。但怎样尽快脱离虎口?护送他们的队伍除部分被俘外,大部分已返回部队,难保此事不走漏风声。加上闽西大部分地方已被敌人占领,我方人员还会不断的有人被俘,瞿秋白的消息可能会传得更快。一旦敌人知道瞿秋白被俘,就会从被俘人员中找寻,被俘人员大都是工农出身或本地人,只有像“新科状元”一样的“林琪祥”是上海大学生、医生、江苏人,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可以说再也没有与瞿秋白相似特征的被俘者了,要在被俘人中找出瞿秋白实在太容易。周月林忧心如焚,保释宜早不宜迟!

  可喜的是,上杭县城一家糖果店老板林鸿昌,因无后嗣,得悉张亮有孕,就向张亮提出,只要出生孩子归林家所有,就可将其保释出狱。孩子送人,张亮当然一百个不愿,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后再来找回孩子也不迟。张亮也就同意,因此顺利获释。

  周月林找到张亮,悄悄地说:“瞿秋白还没出来,我们还不能逃走,否则要惊动敌人。使秋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我们要尽快设法把他保释出狱。”她要张亮请林老板或其他商人铺保瞿秋白,自己则请李伯母去里面活动。

  瞿秋白也在担心着两位同志的安危,他反复分析着周月林和张亮的假口供,认为并没有什么破绽,于是他顺势做了两件事:

  3月9日写成笔供一份,陈述自己被抓原因,提出如能获释,“文书胜任,足可自负,担任医学上士,绝不至于尸位”。以此麻痹敌人。李玉看了“笔供”后让下属捎话:如果所述属实,可以取保释放。并建议林琪祥,可以写信给上海的朋友索取证明或在当地找到铺保。于是瞿秋白以“林琪祥”名义发出两信,通过周建人分别转给好友鲁迅和妻子杨之华:

  我在北京和你有一杯之交,分别多年没有通信,不知你的身体怎样。我有病在家住了几年。没有上学。两年前,我进同济医科大学,读了半年,病又发,到福建上杭养病,被红军俘虏,问我作什么,我说并无擅长,只在医科大学读了半年,对医学一知半解。以后,他们决定我做军医。现在被国民党逮捕了,你是知道我的,我并不是共产党员,如有人证明我不是共产党员,有殷实的铺保,可以释放我。

  这封没头没尾的信,初初看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鲁迅却一下子识破了其中禅机:“林”字“双木”即“双目”,是“瞿”字的上半部。在瞿秋白使用过的四十多个笔名中,这个名字只出现过一两次,它可以蒙混敌人,却瞒不过至交鲁迅的火眼金睛。(唐诤:《秋之白华——瞿秋白》,《北京日报》。)

  得知瞿秋白已经被捕,但好在身份尚未暴露,鲁迅迅速把信件转给了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分头寻找对策营救。

  杨之华接信后,立即从邮局寄出两条裤子,还有鲁迅赠送的50元钱。鲁迅正在积极筹款,准备营救秋白出狱。

  4月15日,瞿秋白再次“呈文”要求开释,或遣回江苏原籍,或留在上杭当教员、文书,决不私遁。为迷惑敌人和掩护自己,“呈文”中也写了一些“反共”和自污之词,“如蒙开释当报效党国”之类的话。

  事情仿佛柳暗花明!

天地正气一秋白

  瞿秋白等人的命运,随着万永诚的被捕急转直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