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6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邓子恢向瞿秋白等人回忆起当年盛况,联系到眼前的挫折,不觉悲从中来,黯然神伤。大家心中更涌动着对毛主席的思念和怀恋。

  濯田河是汀江的一条支流,从四都而来,两岸郁郁葱葱的森林倒映着河水,河中游弋着各种鱼儿。一座木桥是水口通向村外唯一的通道,因敌保安十四团二营把守而无法通过。护送队伍只能利用夜色的掩护,让瞿秋白一行在下游偷渡过河。

  半夜过后,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护送队临时搭了一副担架,准备抬瞿秋白、何叔衡过河。五个人除去面罩,和护送队一起摸黑来到河边,几个战士已下河涉水探路,终于找到了一处水浅的地方,邓子恢很快涉过河去。周月林看水不是很深,就招呼张亮下河。但张亮不肯,要等担架。

  “只有一副担架,让何老和秋白坐吧!我们还是下河走吧。”周月林再次劝说。

  张亮没有言语,也没有动身的意思。周月林知道张亮有孕在身,也没有相强,就说了声“我先走了”,就开始涉河下水。此时河水砭人肌骨,加上河床卵石溜滑难行,周月林几次险些跌倒。两个战士迅速赶了过来,搀扶着她趑趄前行。已经过河的邓子恢看见淌过河来的周月林,连声说“你来了,好!好!”,边说边伸手拉周月林上岸,然后焦急地问周月林,其他的人过来了没有,周月林说他们在等担架。邓子恢说,情况紧急,越快越好,天一亮就糟了!陈刚:《走近周月林》。

  担架首先抬过来的是瞿秋白,回去后再抬过来的是何叔衡,最后是张亮。水冷石滑,水中三趟来回,花去了大量宝贵的时光。

  这样队伍到达离水口村10华里的外小迳村,已是24日拂晓时分。大家冷得浑身打颤,饿得饥肠辘辘,队伍停止前进,烧火做饭,烘烤衣服,准备稍事休息再往前行。却不知这一延误,危险正向他们逼近。

生死危难战友情

  “呯”的一声枪响,划破了黎明之前的宁静。这是村口哨兵发出的信号:敌人来了!正在烘烤衣服还没有吃早饭的周月林,和大家一起,冲出了房门。

  水口村一带,驻扎着保安十团的一个营,营长名叫李玉。这天早晨,李玉得到地主武装“义勇队”的报告,小迳村发现小股红军。探明情况后,李玉立即率领部队对小迳村进行围攻,分两路包抄上来。护送队且战且退,掩护着五人上山。

  敌人包围圈越缩越小,把大家逼上了村外的牛子仁岽,才发现是座独头岭,后山坡陡崖峭无退路。不知谁发一声喊“我们滚下去”五人双手抱头不顾一切地滚了下去。

  等到周月林清醒过来,举目四望,只见邓子恢走在前面,身边还跟着几位战士。

  “跟着他走不会错,他在这里打过游击。”周月林一边想,一边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枪声渐行渐远,四周寂静下来,周月林暗自庆幸,总算冲出了包围圈。她转身四顾,他们呢?瞿秋白,何叔衡,还有张亮,他们一旦掉队就意味着什么?周月林来不及考虑其它,“返回去!”心中只有一种声音在命令着自己。

  凭借着熟悉的地形,邓子恢很快脱离险境,回到四都,相遇陈潭秋和谭震林率领的红24师的一个营。而周月林则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焦急,期盼,周月林一边急走,一边找寻,心里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担心他们病老还孕行路难,恐落敌手遭不测。四周都是敌人,不能声张呼喊。山脚不远处,终于找到跌坐在一片乱草丛中的瞿秋白,苍白的脸上呈现出桃花般的红晕。

  “阿妹,你来了,这下可好了!”不知如何是好的瞿秋白,看见周月林时有种说不出的惊喜。瞿秋白此后一直亲切地叫周月林为阿妹,直到他们分开。

  周月林扶起瞿秋白蹒跚前行,又遇见了张亮,张亮正茫然无措地坐在一块石头上。但没有找到何叔衡。原来何老滚到一丘稻田里,已经身上负伤,敌兵搜完他身上的黄金港币后,为杀人灭口当场开枪打死了他。何叔衡终于实践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诺言。

  敌人四处搜山,三人隐蔽前行,能清晰地听到敌人的吆喝声。敌兵逼近本该拼命逃离,脱离险境。可瞿秋白早已累得气喘吁吁,吐血连连;张亮也全身疼痛,寸步难行。看见一间塌顶的破屋,瞿秋白恳求着对周月林说:“阿妹呀,我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屋里休息一下再走吧!”周月林万分焦急地看看秋白,又看看张亮,张亮挺着个大肚子,每走一步脚后跟锥心刺骨地疼。她连声说着:“累死了累死了,就是死也走不动了。”周月林实在也想不出另外的办法,但觉得在这样的破屋子里休息不太安全,就只好轻声地嘱咐说:“你们暂时在这里休息一下,我就在外面的草丛里放哨,千万不要出声,旁边可能埋伏着敌人,出来找我不要叫,轻轻拍两下手就可以了。”

  安顿好瞿秋白和张亮后,周月林就来到不远处一片荒草丛边,准备潜伏下来察看敌人的动静。荒草丛中有一口浅浅的山塘,从外往里看云山雾罩,由里往外看却一清二楚。她屏息凝神,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这时,周围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草木也仿佛停止了呼吸。只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就会引来敌人的注意。正在这时,张亮腆着个大肚子,每走一步脸上一阵抽搐。接着瞿秋白也硬撑着跟了过来。由于身体极度虚弱,瞿秋白跳下时立脚不稳摔了一跤,站起来想就近靠在一棵小树旁坐下,又重重地碰得小树哗哗作响,惊动了山顶上的敌人。敌人一路嚷着向他们包围过来,隔着草丛喊道:里面有没有人?不出来老子开枪了!连喊几次不见应答,就向草丛搜索过来,瞿秋白三人只好“束手就擒”。这时已是正午过后,敌营长李玉派了4个士兵和1个勤务兵,将他们押往水口村。

  张亮在前,周月林中间,瞿秋白走在后面。周月林突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一个敌兵嚷了一句,“补他一枪”,说着就端起了枪,拉开了枪栓。周月林猛回头一看,瞿秋白已扑倒地上,一支枪口正对着他的后背。

  “不准补枪!不准补枪!”周月林命令似的喊声让敌兵一愣,他们调转了枪口。周月林乘机抢上一步,用身体挡住那黑洞洞的枪口。口里继续大喊:“不准补枪!不准补枪!”

  敌兵大声喝问道:“为什么?他是你什么人?他是你丈夫?”

  周月林看出敌兵的意图,怕路上遇见红军和游击队,想早点甩掉这个“包袱”,好快点赶回营部。周月林“不准补枪”的断喝创造了瞿秋白醒来的时间,也是大声催促瞿秋白早些醒来的信号。

  周月林知道,瞿秋白是因为饿病交加才昏倒在地,只要给他一点时间,肯定会苏醒过来。果然,这时瞿秋白的头动了一下。

  “他又活了!”一个敌兵喊了一声。

  周月林扭头一看,瞿秋白的身体终于动了起来。周月林想去搀扶,敌兵却不让她靠近。

  瞿秋白终于慢慢地苏醒过来,敌兵一把将他从地上揪起,往前一推,要他快走。极度虚弱的瞿秋白踉跄了几步,终于站住。

  在敌兵的威逼下,瞿秋白拖着沉重的脚步,又艰难地前行。初懂医道的周月林知道,极度虚弱的瞿秋白哪能快走?走得过慢或再次倒下,敌兵真的会补上一枪,那时再怎么劝阻都会无济于事。得想法把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想到这里,周月林故意放慢了自己的脚步。“走快点!”一个敌兵踢了周月林一脚。周月林依然走得很慢,这时冲上来两个敌兵,抓住周月林的两条胳膊,要拽着她向前走。周月林索性一屁股坐到地上,哭喊着,“肚子疼死了,实在走不动了。”

  敌兵看到这个阵势也没了辙,只好连连呵斥,让她起来。

  “拉我就不走!”周月林提出条件。

  “好好,你起来自己走!”敌兵无奈地回答。

  周月林一行继续缓慢向前。路过一个小村庄,引来围观的百姓,百姓眼中充满着同情。周月林向一位年轻女子说,“肚饥了,有没有红薯给点吃吃。”那位女的说了声“有”,很快拿来三块红薯。

  周月林知道,瞿秋白和大家一样,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还日夜赶路,昏倒是连病带饿的缘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