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3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优红工作是广大的群众工作,是与巩固红军有很大的关系,是革命战争中战斗任务之一,为要争取战争的全部胜利,每个苏维埃公民必须彻底的执行党中央和人民委员会《关于优待红军家属的决定》,及人民委员会的优红条例的每一条文,使红属不发生一点困难,红色战士没有一点家庭顾虑,一心一意地去杀敌人,迅速的彻底地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梁柏台:《优红工作的检阅与内务部的工作》,《红星报》第57期第5版,1934年8月5日。)

  在梁柏台的直接组织下,1934年6—7月间,中央苏区内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筹粮筹款活动,苏区人民勒紧裤带、节衣缩食,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发出的“动员二十四万担粮食供给红军”和“在今年秋收中借谷六十万担”的号召,开展征收土地税运动和节省运动。同时,中革军委也发布命令,大量收集子弹壳、铜锡、土硝、废铁等兵工材料以供给红军用。苏区人民积极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粮食收集和借谷任务,用一组数据表明:仅于都县1934年5—8月在粮食突击运动中完成7939担粮食,5—10月份筹款筹物运动中筹钱62500元,草鞋8400双,菜干150担提供给红军用,确保了红军的物资供应。

  优红工作,达到了“人民即红军,红军即人民”的水乳交融!

  优红工作,体现了人民与红军唇齿相依、心心相连的鱼水深情!

  在赣西南苏区,“敌军所到,居民逃避一空;但是红军到处,万人或几万人开着欢迎大会。交通、侦察、运输、向导以至一切军事工作,群众都热烈的参与;尤其是作战的时候,群众这一支生力军,确使敌人未战先败”。(《赤光普照的赣西南》,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中国苏维埃》,1957年内部版,第87页。)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三十二师官兵感动于群众的倾力支援,坚定地表示:“为这样的群众,打死也是情愿的。”(全国妇联妇运史研究室编:《中国妇女运动史》,1986年内部版,第160页。)

  优红工作,为解除红军的后顾之忧,为五次反“围剿”的开展,以及军民鱼水关系的确立,人民军队的自身建设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苏区红色“大管家”

  梁柏台,不仅是红军家属的贴心人,更是中华苏维埃的“大管家”。

  1931年9月粉碎国民党第三次“围剿”后,赣南苏区与闽西苏区已连成一片,正式合组中央苏区,范围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使中央苏区进入了鼎盛时期,至1934年春,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先后共辖66个行政县。

  粤闽赣三角地区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地,叠山丛障,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里北与鄱阳湖流域分开,东与闽南相阻,南与珠江流域分割。关山阻隔,河道淤塞,落后的交通远不能适应苏维埃事业的蓬勃发展,成立交通管理部门已成当务之急。梁柏台在《内务人民委员部五个月工作计划》中提出:“建立交通管理局,以指导道路、桥之修理,河道之疏通,邮政的管理。”在中央苏区交通图前一次次的讨论,在河道路口一次次地考察,梁柏台和相关部门反复调查,认真研究,最后拟定建设省道、县道、河道等交通事业的工作安排:

  (甲) 省道——在十二月底须完成几条主要干路。

  (乙) 县道——在十二月底完成的几条主要干路。

  (丙) 河道——与苦力运输工会共同修理,须在十月间将沿河的道路修理完成,河中的障碍物清除了。

  (丁) 省道和县道所通过地方的损坏的桥梁在十二月间修理完成。

  (戊) 邮政局的发展以便利于战争为主要目的,加强邮局的领导及本身的组织,充实邮局的工作人员,修理(订)邮局章程,以适合实际的需要。

  (己) 指导江西、福建、粤赣三省在九月间各自召集区以上交通科长联席会议一次,以讨论水陆交通事业的具体计划。

  (庚) 在九月底召集邮政局县分局以上的联席会议,讨论发展邮政的工作。

  中央苏区虽然交通落后,但多数县域还可水路相连,大宗物资得靠水运。所以畅通水路,发展水运,是中央苏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梁柏台担任代理内务部长仅3天,就于1933年7月14日以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名义发布第四号训令——《关于修理河道及沿河两岸的道路问题》。

  王贤选深情地回忆起了与梁柏台一起度过的那段岁月:“我与梁柏台原来是不认识的,1933年,我们中华苦力运输总工会下面成立了修理河道委员会,我是苦力运输总工会委员长,兼修理河道委员会的主任。刘少奇同志(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指示,要在两个月内把从瑞金到兴国、宁都、会昌、于都、上杭、长汀的河道浚通,以搞好水上运输。这样,要把河道两岸的树砍掉,在叉河道上搭桥,修造沿河纤道,还要把河中的石头挖掉。这需要政府的帮助才行,我们苦力运输工会还解决不了问题。刘少奇同志写了介绍信,让我去中央政府内务部找梁柏台同志。那时梁柏台同志刚代理内务部部长,这样,我就开始认识了梁柏台同志,他给我出了介绍信指示各地政府协助我们做好河道浚通工作。”(王贤选:《我所知道的梁柏台》(1983年10月9日),《梁柏台》。)这也是梁柏台以内务部代部长名义发布第四号训令的原因。

  为了建好陆路交通,梁柏台又拟订了《关于修筑二十二条干路及各县区乡支路的修路计划》。提请中央人民委员会,由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和内务部长梁柏台以人民委员会第十号训令发布,训令要求各级政府利用冬闲之际,组织群众大举修路,争取在五个月内完成修筑22条干路及县区乡支路的计划,准备把中央苏区各县区主要墟镇用干道支线联结起来。

  《修理河道》训令和《修路计划》下达后,各级苏维埃政府都成立了修理河道委员会和修理桥路委员会,掀起了修桥铺路的热潮。如瑞金县对绵江中武阳河段阻碍水运的“三穴石”进行了爆破,并清理了从赣县江口至瑞金沿河两岸妨碍船只通行的杂树等障碍物,使航道变得更加通畅,保证了军需民用物资货畅其流。(陈刚:《人民司法开拓者梁柏台传》,原载《瑞金人民革命史》110页。)瑞金从区到乡都建起修路修桥委员会,都制订了具体的修路架桥计划和目标。博生县修筑了100公里的县道、省道,修建了80多座大小桥梁,还新造了41艘渡船。兴国修好了260公里道路和98座桥梁。于都也修好80多座桥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苏区阻塞的河道畅通了,崎岖的山路变平了,弯弯的土路裁直了。平整宽敞的大道,四通八达的路网,老百姓走在路上舒坦了,从原来的肩扛手提变成车拉牛载,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红军们的活动快捷了,一条条干路支路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

  苏区不仅要打通看得见的路,还要打通看不见的路,这就是邮路。梁柏台修订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当时邮局经办业务有平信、挂号(单、双挂号)快信(普通和特别快信两种)、红军信柜、报纸书刊、包裹等。梁柏台调查研究后提出“邮政局的发展以便利于战争为主要目的”,对军事邮件快递实行随收随寄,其最快速度步行一昼夜不少于90公里,这样的特别快递邮路在中央苏区有15条。苏区邮政也实行优红政策,凡红军家属邮寄信函或包裹,经验审后加盖“红军信件,免贴邮票”戳记,即可免费投寄。

  1934年5月1日,梁柏台又制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新章程使中央苏区邮局系统进一步统一和完善,大大方便了苏区军民的信息传递和交通。苏区人民总能看到,一个个邮局工作人员脚穿草鞋,肩背斗笠,挑着一担担邮件,跋山涉水,昼夜兼程,风雨无阻地把一个个邮件送到目的地。边区和战区的投递人员,有时为了保护邮件,还要与敌搏斗,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极度缺乏。加上根据地群山绵延、气候潮湿、群众缺乏卫生知识等,致使疟疾、痢疾、天花等疾病流行,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1934年6月12日,《红色中华》载文指出:“在中央苏区,各地方的痢疾(赤痢及他种痢疾)非常流行,去年瑞京城市区之黄岗乡,于两个月内,因赤痢死亡四十人,壬田区之一乡,在三个月内,因赤痢死亡五十人……据报告,各省各县都有赤痢散布流行,在红军中赤痢更多,据中革军委总卫生部统计,在去年(1933年——引者注)十月份,病员死亡数中,赤痢竟占全病人数百分之六十五。”(陈义厚:《紧急动员预防赤痢》,《红色中华》,1934年6月12第四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