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40)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建立红军烈士纪念塔启事一经发出,中央苏区就掀起了一股自动募捐的热潮。中国工农红军残废院捐大洋二十一元二角九分六厘;直属医院政治部捐大洋八元七角一分;一军团八月三十日来电,已集中捐款二百四十元……在这些募捐队伍中,瑞金叶坪村的谢益辉老人已年过花甲,唯一的儿子,参加了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光荣牺牲。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红军烈士塔开始修建后,谢益辉老人将多年积攒下来,准备买棺材的三块大洋也捐了出来,工程筹备处的同志知道谢大爷的情况,说什么也不肯收,谢大爷激动地说:“你们一定要收下,我连儿子都献给了苏维埃,你们就让我为儿子和其他烈士尽点心意吧!”就这样,从前线到后方,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战士,从军人到农民,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滚烫的心,为了缅怀牺牲的将士,他们省吃俭用,在有限的津贴和伙食费里抽出一元、两元、一角、二角,甚至一分二分来支援纪念塔的建造。

  启事发出后的半个月里,梁柏台和钱壮飞奔忙于沙洲坝与叶坪之间,忙着为六大建筑选址。钱壮飞是浙江湖州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考入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主办的上海无线电训练班,给徐做私人秘书,后来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中央组织部,将我党叛徒叛变的消息及时报告周恩来,保卫了上海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1931年进入苏区,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局副局长。

  动工之前,周恩来找来梁柏台和钱壮飞,提出烈士纪念塔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一是党指挥枪,二是战无不胜,三是留给后人的纪念。

  大礼堂选在沙洲坝老茶亭,占地1500平方米。红军烈士纪念塔等建筑建在叶坪屋背大坪。

  梁柏台和钱壮飞反复研究,多次商量。

  “可以把大礼堂设计成八角形,俯瞰恰似一顶红军帽。”钱壮飞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了一个大礼堂图案。

  “这个创意好,很有时代特色。”梁柏台听后表示赞同。他沉思了一会儿说,“但安全是第一位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

  “是的,这个我在选址时就有所考虑,把大会堂建在樟树丛中。礼堂四周要多开门,并在旁边挖个防空洞,以便大家及时疏散。”钱壮飞显然深思熟虑,成竹在胸,梁柏台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接着,梁柏台和钱壮飞又探讨了礼堂的视线、音响等问题。梁柏台向钱壮飞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能看见主席台。二是即使没有扩音设备,也要让全场听得见台上讲话。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几个大字,可以请黄亚光题写。他的字写得不错。”钱壮飞提议。

  梁柏台点点头,“他设计的国徽图案也很不错,可以在大门上方以浮雕的形式塑造出国徽图案。我们苏维埃政权不但要夺取全国的胜利,还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梁柏台的目光掠过樟树林梢,看得很远。

  两人又谈到红军烈士纪念塔的设计。因为周恩来找他们谈过设计的指导思想,梁柏台和钱壮飞心里有了底。

  塔肯定要设计成柱形,把塔身设计成一颗直射天穹的子弹,两人很快形成了共识。子弹是“枪”的集中体现。

  除了塔身上直书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几个大字,是否可在塔身上有更深的寓意和更多的寄托?

  两人踱到溪边,这时几个光腚的小孩在溪中嬉戏,几只白鹭在天空飞翔,一派和平景象。溪边大小的卵石五彩斑斓,满路满溪。

  “是否可以就地取材,挑选各色的小石,镶嵌在纪念塔塔身上。”钱壮飞拾起一块红色的卵石仔细地端详。

  “每块卵石浸染着先烈的鲜血,每块卵石象征着烈士不屈的灵魂。”梁柏台显然被钱壮飞的创意所感动,话语中充满着虔诚和崇敬,激动和自豪。

  塔基设计成五角形的,那是党指挥枪的象征。

  塔基竖立10块红色石碑,以备镌刻9位领导人的题词和一块建筑标志碑。

  设计完成,1933年8月1日,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公略亭、博生堡等纪念建筑物,在叶坪村临时中央政府屋背大坪上破土动工。同日,又在瑞金沙洲坝附近老茶亭村动工兴建中央政府大礼堂。

  第二次全苏大会准备委员会在江西、福建选调了400多名建筑工人。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总务厅组织建筑工人进行建筑比赛。经过苏区工人四个多月废寝忘食地工作,一座凝结着苏区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大礼堂拔地而起。

  “二大”会址无论体量还是建筑风格,它和“一大”会址大不一样。礼堂正面,有六根柱子,柱子顶端的装饰显然借鉴了欧式风格。中间门的上方是手书老体的红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再往上是一个大红五角星,两边陪衬着镰刀斧头图案。走进礼堂,前面是一个大主席台,礼堂空间很高,在每个角落都有楼梯可以上到二楼。所谓的二楼,就是在靠近墙边的柱子和柱子之间的走廊。为了不影响视线,柱子都放在边上,无论站在礼堂的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主席台。

  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烈士纪念亭、公略亭、博生堡和红军检阅台,都建在叶坪屋背大坪即临时中央政府广场周围。

  红军烈士纪念亭建在广场南端。亭子呈五棱柱体,称五角亭。亭中设五角形石桌及鼓形石凳。是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造的。整个亭子仿古建筑,典雅美观、古色古香。

  公略亭,位于广场北角。是为纪念红三军军长黄公略烈士而建造的。亭呈等边三角形,三脊攒尖顶,寓意黄公略是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牺牲的。亭中立了一块三棱锥体的石碑,上刻有黄公略传略。“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是毛泽东于1930年夏在行军途中,盛赞黄公略的诗文。毛泽东听到黄公略牺牲的消息后,悲情难抑,一幅挽联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思念:“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博生堡,位于广场东角,外观为碉堡形。是为纪念宁都起义领导人之一、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参谋长第十四军军长赵博生烈士而建造的。整个堡由青砖砌成,呈四方形,寓意为赵博生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牺牲的。

  红军检阅台位于广场中央。临时中央政府决定重修,将原来的竹木结构改为砖木结构。

  出席“二苏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终于圆满结束。主持选举的梁柏台,写好了《今年选举的初步总结》,特地呈请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听完梁柏台关于选举工作的汇报后,对选举工作表示满意。然后笑呵呵地问梁柏台,“柏台同志,你这个‘六大工程’总指挥,我们今天邀请闻天同志一起,到工地上去看看如何?”

  梁柏台高兴地说,“早就想请你们到现场指导。”他陪着两位领导,策马来到沙洲坝新茶亭大礼堂工地。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忙着装修,有的在粉刷墙体,有的在装修门面。

  大礼堂的门首上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4个大字。工人正精心雕塑着新设计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图案:国徽呈圆形,红底,由里外两个圆圈组成。里面的圆圈内,在地球的中国地图上交叠着镰刀和锤子,谷穗环抱地球左右,地球上为五角星,地球为蓝底,轮廓经纬为白色,地球上的镰刀锤子为红色,五星为黄色。外圈下书“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上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文字之间用两颗五星分隔。

  毛泽东对张闻天说:“上次来不及制定国旗、国徽和国歌。这次大会,至少要请代表们讨论和通过国旗、国徽的决议。”

  张闻天问梁柏台:“决议草案准备好了吗?”

  梁柏台:“准备好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