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23)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得知周月林即将远赴苏联,张佐臣立即赶回上海,与妻子作最后的话别。已经躲藏在一位朋友家中的周月林,终于见到了久未谋面的丈夫,张佐臣本来清癯的脸庞更加瘦削,炯炯有神的双眼更加凹陷。周月林深情地注视着丈夫,内心仿佛有无数把刀子在剜割。大康纱厂那暗无天日的岁月,是张佐臣给了她光和热;情窦初开的少女青春,是张佐臣给了她情和爱。两人从相识相恋到相亲,周月林已经怀上了张佐臣的骨肉。现在却要海角天涯,怎不让周月林肝肠寸断伤心欲绝!

  “月林,我的爱人!自从我们举手向党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承诺将自己的一切献给共产主义事业。”张佐臣拥抱着周月林,安慰着周月林。

  “月林,我的妻子!要革命就会有分离,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今天的分离,我们今天的奋斗,是为了我们的后代不分离,让他们永远幸福。”张佐臣轻轻抚摸着周月林已经隆起的腹部。

  “月林,我也有过赴苏学习的机会,但工作忙实在走不开。不久我也可能会来苏联留学,那时我们的孩子会叫爸爸妈妈了吧!”张佐臣青春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分别那天,张佐臣不能前来送行,有的只是内心深处的万千思念。好在他带去口信,要周月林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学成回国后为革命做出更大的贡献。

  轮船鸣着汽笛,渐渐驶离黄浦江。周月林真有一种心被掏空、人被连根拔起的感觉。亲爱的丈夫,敬爱的战友,从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周月林再也控制不住泉涌似的泪水。到达苏联海参崴不久,即1927年1月13日(农历1926年12月10日),周月林和张佐臣的女儿降生。

  1927年初,蒋介石已在上海派人监视上海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无锡的国民党反动派也蠢蠢欲动不断挑衅。张佐臣号召全体党员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付突然事变的发生。同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3日,张佐臣立即召开党团骨干紧急会议,商量对策。然而就在这天深夜,无锡总工会遭到反动武装的突然袭击,总工会委员长秦起和10余名工纠队员壮烈牺牲。第二天,敌人以200元大洋悬赏通缉张佐臣。在乌云压顶之际,张佐臣坚定地对同志们说:“我们要挺起胸来,作好迎接艰苦斗争的准备。”此时,鉴于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已遇难,组织决定调张佐臣回上海协助赵世炎同志领导上海工会工作。

  1927年4月27日,张佐臣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6月17日,张佐臣又参加了在汉口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他再次当选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27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张佐臣任省委委员。6月29日下午,正在开会的上海总工会领导成员,不料被警探包围,张佐臣、杨培生等5位同志被拘捕。在狱中,张佐臣受尽敌人的残酷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党组织采取了一切营救措施,也都无济于事。张佐臣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从而掩护了自己的同志。他托人给周月林带了个口信,“我准备豁出去了,把一切揽下来,以保护一起被捕难友,你不要为我守节了,请找一个革命同志做伴侣吧。”这是他对周月林最后的要求。

  1927年7月4日,知道自己即将走上刑场,张佐臣对难友们说:“我已准备牺牲了,你们出去后一定要继续战斗,将革命进行到底!”临刑时,张佐臣神色自若,带头唱起国际歌,随刑者一起高歌。国民党最后竟残忍地改枪杀为砍头,张佐臣一腔热血,染红了身下的一片野草。那年,张佐臣只有21岁。马永庭:《工人的挚友 革命的斗士——张佐臣》,嘉兴市档案史志网。

  是什么力量,面对酷刑凛然巍然

  是什么力量,身处魔窟笑容灿烂

  理想把砍头当成风吹帽

  信念让皮鞭化作小雨点

  不是所有的花开在春季

  不是所有的果结在秋天

  生命之花不因品种论大小

  生命之树不以年轮较长短

  21岁年纪花样年华

  21年生命如此短暂

  鲜血浇灌出自由花朵

  永远盛开在后人心间

工运领袖汪寿华

  为革命,张佐臣献出了短暂的生命,汪寿华也只走过27年的人生。

  汪寿华,浙江诸暨人,原名何纪元,后改名何今亮,何松林。

  汪寿华既是梁柏台的同乡、同学和同志,又是周月林的上级,甚至还是一位名义上的“丈夫”。

  平头上棘立的头发显示着独立和刚毅,浓眉下一双眼睛充满着无所畏惧,四方脸盘洋溢着坚强与自信。一师风潮的洗礼,汪寿华显露出非凡的组织才华;渔阳里学习的日子,汪寿华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远东工作的时光,汪寿华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华工领袖。

  年纪虽比柏台小了两岁,进浙一师却比柏台早了一年。浙一师时的汪寿华(时名何今亮)与梁柏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起策划的“一师风潮”,被誉为“南方的一线光明”;渔阳里的学习时光,使他俩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数年的苏联华工工作,共同创立了我党在“远东的工作基础”。

  远东工作的日子里,工作之余,梁柏台与汪寿华无话不谈,谈理想、谈信念、谈家庭、谈婚姻,畅叙着革命友情,憧憬着美好前景。

  “柏台,我一回国就结婚,她已经等了我好几年。”一次,汪寿华向梁柏台说出心中的秘密。

  “好呀,有情之人成眷属,幽兰空谷终吐芳。”梁柏台打趣地说,因为汪寿华的未婚妻名叫赵兰花。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嫂夫人至今未产,想必急煞老祖宗了吧。”汪寿华也将梁柏台一军,他知道梁柏台妻子叫陈莲珠。

  于是两个人陷入长时间的沉默,沉浸在悠长而甜蜜的回忆之中。

  由于工作需要,汪寿华先行回国。送战友,踏征程。告别的时刻,汪寿华和梁柏台紧紧地拥抱,依依地惜别,双方约定相逢在国内革命斗争那火红的季节。

  汪寿华告别梁柏台回国后,回到老家与赵兰花结婚,婚后两天就赴上海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就留在上海工作,担任中共上海地委委员、农工部委员。“五卅”运动爆发后,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宣传部主任,积极协助李立三、刘华、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不久,任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罗章龙回忆说:汪寿华是一位极其能干、善谋能断、勇敢向前的优秀干部,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之中。(黄平、黄瑛:《血洒上海滩》,2007年9月1日《绍兴日报》。)

  命运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安排,汪寿华在苏联与梁柏台结下了更深的同志情谊,回国后竟会跟日后成为梁柏台夫人的周月林假扮成“夫妻”。周月林1926年9月调上海总工会工作,直接受汪寿华(时名何松林)的领导,具体负责管理秘密文件和枪支。为了便于工作,党组织决定租下法租界一幢二楼的房子,南面卧室住人,北面暗室用来藏匿文件和武器,楼下商铺正好用来掩护。

  由于房东不肯将房子出租给单身男女,周月林和汪寿华便以“夫妻”的名义租了下来。出租后房东总不见周月林“丈夫”的踪影,周月林谎称“丈夫”是海员,常常一年半载才能回来。周月林根据汪寿华的指示,总以去“看婆婆”、“会朋友”为名,将武器和文件送出去。有时和汪寿华一起出动,更多的是单独行动。周月林大胆机智,一次次地应付了“抄靶子”(检查行人)的警察,在行驶的有轨电车跳上跳下,甩掉“尾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