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2025-08-20
-
《拂晓报》的“游击办报”实践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受到一张墙报启发,随即于今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刊《拂晓报》。
2025-08-18
-
日本投降后,他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审判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025-08-18
-
这座乡间木桥,和叶挺将军有何关系?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的罗里村 绿油油的稻田间 有一条叶子河 河上有一座小桥 桥长不过八米,宽不过两米 位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叶挺桥(7月15日摄)。
2025-08-18
-
抗战名将用相机记录烽火岁月
吕公良使用过的相机 段苏权使用过的相机 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2025-08-15
-
中央苏区的第一份对日战争宣言
1932年4月21日,《红色中华》报公开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江西瑞金发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第一份抗日檄文,标志着我们党及其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公开对日宣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率先扛起抗日大旗的历史担当。
2025-08-15
-
绑腿见证沙场荣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收藏着一条粗布绑腿,它的主人是新四军第6师16旅政委廖海涛。
2025-08-15
-
多次“穿越”交通线的印章
徐万满 徐万满的印章套及印章 摄影:蔡岫 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层展区,展示着一枚小巧别致的印章,为馆藏三级文物。
2025-08-13
-
缝在衣服里的《共产党人》
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层展区,展示着一本已经发黄的竖版刊物《共产党人》,封面为牛皮色,扉页印着:“共产党人”和“第十九期”等字样。
2025-08-13
-
台湾赤子亦有热血丹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全民族抗战展区,我们能够看到港澳台胞与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国际友人的抗日义举,毫无疑问,这场全民抗日的战场不仅仅在中国大陆,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2025-08-06
-
冀中军民筑起“地下长城”
还记得电影《地道战》的开头吗?“铛铛铛……”急促的钟声响起,全村民兵迅速集结在了大槐树下。
2025-08-04
-
在我们的江面上,日寇曾炸毁了我们的船
1938年10月的武汉,日寇已兵临城下。
2025-08-04
-
卢沟桥畔战歌响 挺剑而起是今朝
东北图存出版社出版的《卢沟桥血战实录》中收录的《卢沟桥歌》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
2025-07-28
-
救治八百抗战将士 胡同被捕狱中捐躯
谢振平 “在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中,二十九军将士血战卢沟桥的故事已广为流传。
2025-07-28
-
一个复旦学生的抗日传奇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复旦大学学生赴京请愿讨逆团出发前在上海北站合影。
2025-07-28
-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
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简介:深河桥位于独山县城北面约9公里处,是一座始建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的单孔石桥。
2025-07-28
-
走向战场:敌后根据地的抗战动员
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应对战争,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活动,分为全面动员和局部动员,目的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满足战争需要。
2025-07-28
-
血沃幽燕 笔下生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着一份题名为《备忘录》的手稿,13页、2000余字,是抗日英雄白乙化在艰难的革命斗争间隙,学习深思写下的感悟,语句简短精辟,涉及共产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军事战略方法、团结人民群众等内容。
2025-07-25
-
血筑长城——古北口打响北平抗日第一枪
说起长城抗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大多是《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既是29军在喜峰口用大刀铸就的英雄叙事,又是抗战的精神图腾。
2025-07-22
-
平西烽烟书中觅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我收藏了一本198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录,书名是《平西儿女》,由平西抗日斗争史编写组和中法大学校友会编委会合编。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