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这不只是故事,更是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9-02

  • 斋堂烽火昭忠勇 平西血泪映山河

      群山环抱的门头沟斋堂地区,东可达京师,西至河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2025-09-01

  • 碧血长江流不尽——上海兵在新四军

      浦江儿女多奇志。

    2025-09-01

  • 谁是茅丽瑛?

      要不是特务们逃离现场时做贼心虚,把车里的灯全关了,路上的巡捕就不会起疑,就不会拦车检查,就不会互相枪战,就不会打坏轮胎,也就难以被人如此细节清楚、确凿无疑地目击:那夜“将近七时三十分”,“一轮已告泄气”的“黑色汽车一辆”,驶入“极司菲尔路”。

    2025-09-01

  • 淮南记忆:战火中的生命长歌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撕开了和平的假象,上海“八一三”的硝烟未散,南京便在寒冬中沦陷。

    2025-08-28

  • 淮南记忆:战火中的生命长歌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撕开了和平的假象,上海“八一三”的硝烟未散,南京便在寒冬中沦陷。

    2025-08-27

  • 烽火间隙的酬唱和风雅

      翻检我国族历史,常有文明被野蛮摧败处。

    2025-08-27

  • 龙华英魂与不灭记忆

      杜重远用过的皮箱。

    2025-08-26

  • 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2025-08-20

  • 《拂晓报》的“游击办报”实践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受到一张墙报启发,随即于今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刊《拂晓报》。

    2025-08-18

  • 日本投降后,他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审判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025-08-18

  • 这座乡间木桥,和叶挺将军有何关系?

      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镇的罗里村 绿油油的稻田间 有一条叶子河 河上有一座小桥 桥长不过八米,宽不过两米   位于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叶挺桥(7月15日摄)。

    2025-08-18

  • 抗战名将用相机记录烽火岁月

      吕公良使用过的相机 段苏权使用过的相机 文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2025-08-15

  • 中央苏区的第一份对日战争宣言

      1932年4月21日,《红色中华》报公开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江西瑞金发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第一份抗日檄文,标志着我们党及其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公开对日宣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率先扛起抗日大旗的历史担当。

    2025-08-15

  • 绑腿见证沙场荣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收藏着一条粗布绑腿,它的主人是新四军第6师16旅政委廖海涛。

    2025-08-15

  • 多次“穿越”交通线的印章

      徐万满 徐万满的印章套及印章 摄影:蔡岫 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层展区,展示着一枚小巧别致的印章,为馆藏三级文物。

    2025-08-13

  • 缝在衣服里的《共产党人》

      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层展区,展示着一本已经发黄的竖版刊物《共产党人》,封面为牛皮色,扉页印着:“共产党人”和“第十九期”等字样。

    2025-08-13

  • 台湾赤子亦有热血丹心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全民族抗战展区,我们能够看到港澳台胞与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国际友人的抗日义举,毫无疑问,这场全民抗日的战场不仅仅在中国大陆,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2025-08-06

  • 冀中军民筑起“地下长城”

      还记得电影《地道战》的开头吗?“铛铛铛……”急促的钟声响起,全村民兵迅速集结在了大槐树下。

    2025-08-04

  • 在我们的江面上,日寇曾炸毁了我们的船

      1938年10月的武汉,日寇已兵临城下。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