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是激发创新的“催化剂”
2025年5月,三体计算星座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2025-08-25
-
期待最好的人机相遇时刻
科技、幻想、文学、哲学,对科幻的讨论从来不止一种向度。
2025-08-25
-
《行歌三叠》:人类命运的美好祈愿
《行歌三叠》,王晋康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25年7月 科幻小说,就其本质来说,都是预言,是作家向未来投去的想象一瞥。
2025-08-25
-
客观规律与自由意志
拙作《行歌三叠》曾在《中国作家》刊发过部分章节,最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
2025-08-25
-
故事的变身术
无论是作为文学体裁还是影视题材,科幻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最大的区别可能在它的科学元素上。
2025-08-25
-
新科学生活、 同时代文学和“创意”能量
以20世纪90年代《科幻世界》编辑部为背景的“银河编辑部”,宇航员正在打电话。
2025-08-25
-
海漄×分形橙子:科幻内核终究是超国界的
在科幻文学中,西方龙(Dragon)的故事比比皆是,但以中国龙(Loong)为主角的科幻作品却不多见。
2025-08-22
-
朱宇清科幻小说《物换星移》:触发共振 仰望星空
科幻小说《物换星移》最近出版面世,作者朱宇清曾获第二届科幻星球奖,著有《天幕征途》等作品,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2025-08-05
-
十年“科幻热”彰显文化的力量
科幻繁荣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文化反映,科幻的可见价值在产业,更大的无形价值在精神。
2025-08-05
-
《物换星移》:于星际迷局中叩问文明与人性
在科幻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朱宇清的《物换星移》以其宏大的叙事、深刻的思考和奇崛的想象,开辟出一片独特而迷人的宇宙天地,一经问世便备受瞩目,引发了科幻爱好者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2025-08-01
-
没有诗心,再硬的科幻也将缺乏力量
舞台剧《独角兽》剧照 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前景?有悲观派,有乐观派,两者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AI狂飙必然会对传统人文价值造成某种破坏,而这个人造之物也确实是有失控的危险。
2025-07-28
-
科幻艺术的智能革命
赵恩哲:科幻艺术家。
2025-07-28
-
聆听那些被遗忘的人类异响
《脑中之魔》,罗夏著,新星出版社,2025年5月 青年作家罗夏的《脑中之魔》是一部颇具叙述技巧与科学含量的小说,既有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复杂多变的人物纠葛与内心描写,又有充满悬疑的侦破探秘线索,以及较强的科幻硬度。
2025-07-28
-
真理的边界与思想的张力
《近未来生存指南》,何夕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25年6月 科幻,作为思想的试验场,构建未来,锚定现实,以观念的裂隙映射时代的困惑,以虚构的张力逼近真理之边界。
2025-07-28
-
乘坐时光机,去往新世界
2016年初,科幻机构未来事务管理局发起了一个科幻创作接龙,参与者有包括刘慈欣在内的一众国内科幻作家。
2025-07-28
-
“在生死的关头,我们绝对不能讳病忌医!”
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猫城记》单行本,此为《猫城记》初版本 中国现代文学馆 供图 《猫城记》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高荣生 绘 一 20世纪30年代初,面临社会动荡、战争阴云,中国文坛诞生了一批激愤哀怨、辛辣讥讽的社会讽喻小说。
2025-07-28
-
刘慈欣笔下的技术狂欢与生态警钟
《梦之海》 刘慈欣 著 科学普及出版社2025年出版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作品常以宏大的宇宙视野与深邃的技术想象著称。
2025-07-11
-
青少年科幻文学奖项:新质生产力的隐形苗圃
近年来,国内青少年科幻文学创作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2025-06-27
-
古典的未来:新大众文艺中的科幻生产力
新大众文艺的提出,适应了当下新的文艺语境。
2025-06-25
-
中国科幻的“下半场”
中国科幻似乎正在进入一种“中场阶段”。
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