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文创怎样“拿捏”年轻人
去年,博物馆文创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Z世代贡献超六成消费力。
2025-03-25
-
从博物馆到美术馆,历史中的美学典范向大众走来
“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地处黄河上游、雄踞陇山之侧的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是纵贯东西的战略要地,亦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千年走廊。
2025-03-24
-
丝路梵影
云冈石窟第6窟东壁上层,具有中原风格的造像。
2025-03-21
-
数字技术赋能敦煌文化海外“圈粉”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莫高窟为核心的艺术瑰宝,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2025-03-20
-
更盼文博高品质供给“不打烊”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四川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按照“早开门、晚关门”的原则延长开放时间。
2025-03-10
-
以“活态”激发活力 用创新守护文脉
嘉宾: 李骏虎(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作协主席) 张自成(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出版社社长) 李声能(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文博中心主任) 主持人: 杨茹涵(《文艺报》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
2025-03-10
-
从石到器 我们对玉的喜爱从未停止
当故宫博物院跨越时空的两大玉器展“文明先锋——凌家滩文化玉器展”和“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聚首时,另外两个颇有特色的玉文化展也在同时展出,分别是河南博物院的“玉鉴古国——红山·良渚文化展”以及良渚博物院的“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
2025-03-07
-
锦绣江南 丝韵流长
“丝绸的故事——古今中外再想象”展览中展出的唐代黄地联珠团窠鹿纹锦残片和艺术家作品。
2025-02-25
-
漆器艺术:刮向世界的中国之风
古代中国独具特色的手工艺产品,因原材料和工艺的独特性,长期受到海外市场的喜爱,潜移默化地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
2025-02-20
-
打捞沉睡的文明记忆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瓷凤首执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供图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
2025-02-20
-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春秋时期蟠蛇纹镂空鼎。
2025-02-11
-
在铜镜上赏唐朝月光
陕西西安莲湖区电容器厂出土的唐代月宫镜(《西安文物精华·铜镜》,图111)。
2025-02-10
-
水下文物 探古知今
李晓慧介绍展览上展出的宋代青黄釉龙纹六系罐。
2025-01-26
-
2024 何以博物馆文创
2024年,不仅是博物馆文创领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的一年,更是博物馆以独特视角讲述历史、连接未来作出生动实践的一年。
2025-01-10
-
由“抢救第一”转向“保护第一”
1月8日至9日,2025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2025-01-10
-
2025年,到上海博物馆看什么
首次全景式呈现印象派艺术的开端、发展、兴盛以及持久影响;汇聚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最新考古成果,系统揭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上海博物馆昨天公布2025年特别展览计划,将在人民广场馆和东馆举办12个特展,并在中国香港、美国纽约举办2个境外展,加上延续展出的6个展览,共呈现20个特别展览。
2025-01-04
-
折射五千年前璀璨文明
凌家滩文化重环玉璧。
2024-12-24
-
赴一场辽金历史文化盛宴
辽代波斯玻璃瓶。
2024-12-17
-
丝路旅人 文化使者
始建于5世纪的云冈石窟,是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经典,记录下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历程。
2024-12-13
-
在首博赏古希腊文明
“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