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陶瓷馆明天重开张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古拙的花纹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信;宋代,名瓷名窑遍及大半个中国,最具代表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五大名窑;元代的青花瓷幽静高雅;到了清代,雍乾瓷器各具特色……明天,闭馆两年多的故宫陶瓷馆迁至武英殿重张,娓娓讲述8000年中国陶瓷传奇。
关键词:  故宫陶瓷馆2021-04-30
-
现代科技“唤醒”故宫200余岁贴落
200多年前,乾隆皇帝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符望阁内添了一幅巨型贴落,4米多高、近3米宽的墙面有一幅错落有致的青绿山水;200多年后的今天,故宫博物院的匠人们用最稳妥的科技手段为这件《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全方位体检,量身设计修复方案,用传统手艺抚平折痕。
-
“活起来”的文物 每一件都这么好看
阅读提示 3月2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公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新发现6个“祭祀坑”,已出土包括金面具残片、青铜大口尊、顶尊跪坐人像、象牙等在内的重要文物500余件。
-
三星堆和二里头为何有这么多“同款”文物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关键词:  三星堆2021-03-26
-
看新疆博物馆让文物重焕“青春”
在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在修复宝花凤纹锦袖暗花绮袍。
关键词:  新疆博物馆2021-03-24
-
科技助力壁画保护与藏经洞文物数字化
3月19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签署新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敦煌文物深度数字化保护。
-
神秘三星堆 考古再解谜
眼部有彩绘的铜头像、华丽的金面具、精美的牙雕、青铜神树……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近日发布。
关键词:  三星堆2021-03-22
-
甘肃简牍博物馆 见证“片”语言万事
在纸张面世之前,中国人利用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
关键词:  甘肃简牍博物馆2021-03-19
-
位于巴黎北方的蒙马特博物馆
蒙马特位于巴黎北方,每年吸引大量观光客享受活跃的艺术氛围。
关键词:  蒙马特博物馆2021-03-17
-
与古为新,走进“遥远的故乡”
人类制造“物”,博物馆收藏“物”。
关键词:  《博物馆说》2021-03-17
-
激活尘封记忆直抵文化奥秘
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组织制作的一档微纪录片形式的短视频节目《博物馆说》,近日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陆续播出。
关键词:  《博物馆说》2021-03-17
-
以开放包容的境界与心胸拥抱世界
王旭东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现场 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 “我们要借全社会的力,共同来把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来发挥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互鉴的作用。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2021-03-17
-
看《博物馆说》 在短视频中领略国宝风采
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中华秋沙鸭、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军号……这些我们或熟知或不甚了解的“国宝”,自2月8日起汇聚在《博物馆说》短视频专题,陆续在学习强国、人民网、央视网、光明网等主流网站,以及芒果TV、爱奇艺、快手等视频平台上线,并于3月1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
关键词:  《博物馆说》2021-03-02
-
历代文人爱砚趣谈
历代文人用砚、爱砚、藏砚、论砚,为一方砚台赋予了无限的人文色彩。
关键词:  砚2021-03-01
-
博物馆里寻味一个中国年
天龙山石窟佛首、妇好鸮尊、五牛图、簪花仕女图……今年春节,一批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突然“火”了,也让许多博物馆的门票“一票难求”。
关键词:  博物馆2021-02-21
-
建设世界一流美术馆 让全球共享中国文化魅力
吴为山 千年土地翻了身(布面油彩,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董希文 作 “美在耕耘”展览现场 2021年的春天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而言,有两件事意味深长。
-
湖南株洲:博物馆里中国年
张贴着年画和春联,长廊悬挂着红色灯笼……为了迎接新春佳节,不少博物馆都装扮一新。
关键词:  株洲博物馆2021-02-18
-
上海自然博物馆靠什么“吸粉”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受欢迎到什么程度?作为一家博物馆,官方微信号是坐拥百万级粉丝的“大网红”,小朋友的科普预约课节节都被“秒杀”。
关键词:  上海自然博物2021-02-18
-
单霁翔:用脚步丈量中国的世界遗产
你有没有在中国的世界遗产地过春节的经历?春节期间,我们来到福建土楼。
关键词:  单霁翔2021-02-13
-
从象牙塔走向大众 这些高校博物馆靠专业度刷出存在感
第四批国家级博物馆分级名单日前公布,一级博物馆阵营中首次出现高校博物馆,分别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山东大学博物馆。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