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心会痛,才算长大》作品连载(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7日15: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也许我特别的工作经历,让我最应该为此书作序。本书所述2009 年启动的“孤儿保障大行动”,其实就是我在民政部负责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工作时所努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我特别为勇于担起这项工作、智澜书中的“胡老师”所感动。正是由于她的智慧、担当与专业能力,才创造性地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特别是河南、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还有西藏、青海、内蒙古这样的边疆地区。胡博士和她带领的团队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实在应该为社会所敬重!

  必须要说明的是,中国原先并没有“大病公益保险”,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是创新的第一个。作为一个覆盖全国的项目,基金利用公益保险机制,力图将所有的孤儿都纳入其中。基金的专业团队为孤儿动员了这么多社会力量,让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都参与进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正是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团队所推动的儿童大病公益保险,创造了一种制度文明。这种制度文明源于民间,源于善意。他们的创新,不仅带动了邓飞等慈善人的进一步行动,也推动了国务院开始建立了全国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制度,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你看,中国重大的制度性变迁,或者更应该说社会的进步,恰恰来自这些“社会创新家”的艰难推动。

  中国社会如果能凝聚更多普通年轻人的力量,就会发展得更快,而这种进步是在静悄悄地进行的。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能够生存、发展,本身就说明了源自社会的“善”的力量之伟大。

  我特别高兴的是,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投入,往往能够促成人们对于生活与生命价值更深刻的体会,加速他们的成长历程。智澜在书中有以下一段论述我特别希望与大家分享:

  “‘养德’恰恰是‘养生’的起点,其次才是锻炼身体、调理饮食,不能舍本逐末。中医认为宽仁厚德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论语》中就有‘仁者寿’的说法,孔子还说过‘大德必得其寿’。行善之人通常拥有仁爱之心、宽厚之心、敦睦之心、无私奉献之心,这样的人心态和善、平衡,与长寿之道更为相通。”

  你看,这样的生活真谛和生命哲理,或者更应该出自饱经沧桑的中年、或老年人,这哪里像是出自20多岁的年轻人呢?但是,正是由于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让风华正茂的青年人,也能够站到人生智慧的高峰,体悟生命的真相。这或许是由于在救助弱者的过程中感同身受的“痛”,让人有了一份悲悯之心。而正如智澜书中所说,就是因为这颗“会”痛的心,才让人真正“长大”。

  智澜未来还打算负笈哈佛。我坚信,智澜书中所展现的,正是现实版的哈佛精神!哈佛大学的大门,对于这些有使命的人将永远敞开!

  愿大家读书思人思事业,在收获成长感悟的同时,也加入到胡博士和智澜他们所从事的、令世人尊敬的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及“孤儿保障大行动”的行列中来,为尽早建立起与政府配合的、覆盖全国所有孤儿的大病公益保险网,尽一份心力!

  放下与成长

  ——序张智澜《哈佛之前》

  卢新华

  楼下邻居正在装修,我在时而会迸发出的刺耳的冲击钻声中,用了差不多两天时间,静心阅读了《哈佛之前》这部书稿。这是一本描写和叙述一位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女“学霸”,经过在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供职三年的历练,从一位心高气傲的非常自我的女才子,最终融入到醉心于慈善的温暖团队,并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一点点蜕变为一个非常专业的“慈善人”,还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录取为在线学生的故事。全书虽然波澜不惊,叙述方式也都是娓娓道来,但发自作者内心的那份真诚和感悟,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其中许多章节,我甚至是两眼噙着泪花读完的,比如:罹患恶性“横纹肌肉瘤”的娜娜,在许多人的帮助下,终于成功施行了手术。“娜娜出院这天,年末的北京,寒风刺骨。雪林紧紧地牵着孩子的手。在医院门口,一个行乞的老人引起了孩子的注意。

  她拉了拉雪林的手,‘姑姑,我想给他一块钱。’

  ‘为啥?’

  ‘今天的奶糖不吃了,给他一块钱。”孩子从雪林手里接过钱,认认真真地放到老人面前的搪瓷杯里。”

  这里,我分明从尚未完全康复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宇宙间爱心的接力,看到了人性中无法泯灭的慈善的种子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然而,更让我感动的是,最初非常自我的主人公,买一碗粥也很少想到为别人减轻负担,后来却在雪域高原的拉萨机场主动要求留下来,帮助大家看管、托运行李,耽误了十几个小时才辗转回到北京……

  我是在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一次有关我的新书《财富如水》的跨学界研讨会上,与张智澜书中的“胡老师”结缘的,并有幸成为基金的顾问,此后也就陆续熟识了智澜书中所提到或尚未提到的那些人,并与这个以救助孤儿为使命的公益基金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团队专业、高效、团结、和谐、活泼、快乐,人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个个秉持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信念,无怪乎基金成立不到三年,就获得了中国慈善界的最高荣誉“中华慈善奖”。所以,这里也一步步成了我的精神家园,每次到北京,再忙再远我也会设法到基金走一走,和我年轻的同事和朋友们一起坐一坐,聊一聊,或者分享她们生活中的酸甜苦乐,或者和她们一起排难解忧。

  去年12月初第一次与智澜深聊,当时她给我看了两篇她写的协助孤儿理赔的故事,希望我能指导她,还说胡老师鼓励她早日将她在基金的所学所感写成一本书。我知道,对于智澜而言,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但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第一,她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琐碎时间来完成这本书;第二,书的内容大部分与保险、慈善相关,写不好将会非常枯燥乏味,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然而,智澜不仅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而且还写得如此真挚感人。这让我想起西方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话:“只有出自内心的才能进入内心。”我真为智澜感到高兴,也由衷地祝贺她!

  我们生活在一个因缘聚散,同体大悲的娑婆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甚至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相互牵连乃至休戚相关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桥梁,都是帮助和成就别人人生的助缘。反过来,这世界上的每个人也都是我们的桥梁,是帮助我们攀过人生极地,采摘菩提圣果的扶梯。所以,一张张普普通通的公益保险卡,看似平凡不起眼,却一头连接着无数发心行善的捐助者,一头连接着急需救助的无数孤儿,并通过他们与整个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故每当我走进智澜他们小小的办公室,总是能感受到中国、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气场和能量。当然,说到底,慈善这样一种理念和行为,其实是没有捐助和被捐助者之分的。我们每个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都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我们同时是捐助者也是受捐助者,捐受是不二的,是无法分辨的。

  《哈佛之前》粗看上主要只是描写一个北大女生如何融入到她所喜爱的慈善事业中去并做好去哈佛留学准备的故事,因此也许有人会将它看成是一本纯粹的励志书,会对刚出校门的年轻的学子走向社会或希望出国继续深造有所帮助。但我觉得如果仅仅这样理解,肯定还是很不够的。我恰恰以为,这本书虽然写的是一个和一群年轻人的故事,但它所揭示和包含的思想内涵却是对一切年龄段的人们都极具启示性意义的。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道流失,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中,作为独生子女这样一个社会特殊群体,我们的孩子们通常会更容易恃宠而骄,变得自私、自负或自我。故这本书的出现一定会对我们许多家长,以及热心教育改革的社会人士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让你的孩子做慈善去吧,他们在这过程中一定会像智澜那样逐步“抛除自己的偏见,走入他人的内心,理解别人的情怀,发现人性里最深切的善意,”从而放下自我,快速成长。因此,我更愿意将这部书看作是一本现身说法的觉悟的书,一部润心益智的书,一部会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的书,一部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满爱意的书……

  且听听来自书中智澜的那些字字珠玑的切身感悟吧,它们完全可以放在伟人或名人的语录中,让我们一遍遍激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