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心会痛,才算长大》作品连载(1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17日15: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动笔之前,刘冉姐特地和我讨论,让我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只要在两周之内获得她的认可,拿出一篇可用的稿件就成。

  我选择的题目是“日行一善”。

  在基金的淘宝公益店铺里,每天都能收获许多好评,它们来自五湖四海的爱心网友,所表达的祝福常常令我感动不已。一些网友几乎每天都坚持来奉献爱心,其中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坚持两年多,我也关注他很久了。

  他的好评内容很有趣,“希望将行善带来的美好回向给所有的孩子们,祝福他们健康平安。”所谓“回向”,指的是佛教修行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功夫,是将所修的功德,不自己独享,而是分享给芸芸众生。

  在他身上我看到笃行善意的坚持。每日坚持行善是何其难得,我思绪大开,脑海中冒出了许多想法。可到下笔时,问题却来了。

  淘宝公益店铺的好评的确感人,但我却苦于找不到其他恰当好用的材料来支持对“日行一善”这一话题的更多阐述。上网搜索后,我心里开始疑惑,难道选定的话题不好写吗?这么感人的议题,为什么我就不能论述清楚呢?

  我决定多加入一些个人的体验。在我眼中,对慈善事业的奉献多种多样,爱心网友通过淘宝店每天付出的一元钱是奉献,作为慈善行业的从业者,每日付出的时间、精力也同样可贵。“日行一善”也许只是捡起别人脚下的废纸,也许只是对擦身而过的行人报以笑容,也许只是对待亲人温柔和蔼……日行一善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大家都能轻松参与。

  文章写好之后,我怀着得意的心理,把它发给刘姐,想着她一定看到我真是用心了。

  然而,在后续的两周里,这篇小文章,被刘冉姐一再退稿,我重新写了足足六遍。

  随着截稿日期日益临近,“抓耳挠腮”差不多可以形容我的状态了。放下手中师傅交给我的其他工作,我忙着在网上反复查找他人的观点,又不惜耗时翻阅典籍寻找前人的描述,并重新搜集了淘宝店铺内网友的好评——可就是无法写出触动内心的文章。下笔无神,宛如隔靴搔痒。

  明天就要交稿了,我心急如焚,只得再次向刘冉姐求助。刘姐笑着问我,“智澜,这下你能体会到胡老师上次给你的意见了吧?现在你能虚心接受进一步的反馈了吗?”我默默地点点头。

  在胡老师的办公室里,她迅速浏览了这篇让我垂头丧气的“杰作”。

  “智澜,你这篇文字写得耗时费力,却没有灵魂,没有一目了然的思想,都是一些堆砌的东西,所以刘冉认为这不能代表咱们的水平,没法提供给《雅智》。好的文章,一定要用‘心’来写。”

  用‘心’……?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我很纠结,做了这么多功课,还不够用心吗?

  “智澜,我问你,你在基金工作的这些日子里,哪件事最触动你?无论好坏。”

  “嗯,这个……就是儿童游乐园那次不成功的合作。范总变着法子向咱们索要资源的做法,她太极品了!”

  “那就以这件事来说,你能从中提炼出什么样的慈善观点呢?那种触动你内心的观点。”

  “这……”我确实没有思考过。

  “没有基于既有的经历思考总结出明晰的观点,也没有通过之前培训过的方法搭建出文章的结构,你没法写好。”胡老师顿了顿,“这样吧,这次的《雅智》专栏文章还是由刘冉来写。就让她从你刚才说的那件事引申出来,先明确观点,再开始写作。刘冉写好之后,你仔细对照学习。”

  距离截稿日期只剩一天,我心里腾起一股懊恼的情绪,上次的对外合作就浪费了师傅吴姐很多时间、精力,这次明明有充裕的时间准备,我却在文章反反复复修改仍不可用后,给刘冉姐只留下一天的撰稿时间。可刘冉姐似乎不慌不忙,十分淡定地接下了胡老师临时布置的任务。

  第二天清晨,一篇题为《不忘初心,不求回报》的文章就摆在了我的面前,然而我也分明看到刘冉姐红肿的眼睛里布满熬夜过后的血丝。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比自己之前写的,我惭愧不已。我一向以为自己文笔尚佳,足以应付工作。但这次折戟带来的失落,痛击着我的自尊心,也叩问着我的心灵:我和别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三

  文章的开头是一个犀利的问题。

  人们行善的初心往往都是为了帮助他人。而被帮助的人,则常常会心怀感恩之情。在传统文化里,“行善”与“感恩”经常作为同时亮相的一组概念,对它们的解读也有不同的角度。

  早在春秋时期,《左传》上就留下了“结草报恩”的典故,之后还有诸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有关知恩、感恩、报恩的名言警句。

  但问题是,施恩行善的人是否就真该期待这报恩的泉涌?

  读到这儿,我脑海里迅速闪过那位坚持每天捐赠一元钱,并许愿将行善的福报也回向给孩子们的爱心网友。其实,“不求回报”才是他真正可贵之处啊。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把回报视为行善目的的大有人在。

  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某地几名贫困大学生,因受资助期间没有主动与资助者联系,让资助者们寒心并以“我们不愿再资助这些没有感恩之心的大学生”为由,终止了对他们的帮扶。在许多网友嗔怪这几个孩子“没良心”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资助者应该充分体谅贫困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尊严,而不应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理直气壮地“讨谢”。

  儿童游乐园范总的要求,不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刘冉姐严肃地说:“智澜,经历儿童游乐园这件事,行善不忘初心、不求回报,这种善的真谛才是你应该提炼出来的观点。从事慈善事业,我们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会想从慈善上谋求私利,但更多的人就像咱们淘宝店那位日行一善的爱心网友一样,从不求回报。咱们目前已经累计超过一百万这样有爱的捐赠人了,他们的精神才是咱们应该特别珍视的!你知道‘文以载道’吧?”

  这我当然知道。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在其著作《通书·文辞》提出“文所以载道也。”意思是撰写的文章需要表达人的思想。

  “好的慈善文章在通俗易懂的同时,更要传递慈善的精神。”

  刘冉姐告诉我,所谓的“境界”并不脱离生活。只要认真观察,生活本身就能带给我们各种感动。

  “你看,‘慈善’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普通人到高端媒体都愿意参与讨论,咱们作为慈善工作者,一定要从专业的角度来对现象进行解读,并且把思考沉淀下来,无论是凝练成短短的微博内容,还是一篇慈善文章,都是在积累思想财富,传递正能量呐。”

  刘冉姐继续说道,“你写文章也好,维护基金的运营也罢,不是为了高高在上帮助别人,也不是为了充当‘佳依’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你回想基金淘宝店里那60多万个好评,仅仅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就有几十万人默默地关爱着孤儿,这难道不能让我们肃然起敬,为他们传递他们想说又不一定有机会吐露的慈善理念吗?”

  我想起自己翻阅过的那些动人的祝福,他们说“孩子,我们期望你快快长大,不是为了你的回报,而是希望你健康快乐,长大以后能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愿大家多为孤儿献爱心,希望用我们微不足道的光芒温暖他们稚嫩的心!”,“我不求任何福报,只希望积少成多,让人间少一些病痛。”

  此时此刻,这些闪光话语成了我心中无价的珍宝。

  慈善,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不忘初心,不求回报,是对慈善最好的诠释。

  反思起来,从笔端到内心,我的“初心”就应该是脚踏实地,关爱孩子。

  以前总听胡老师说起“空杯”心态。优美的语言曾是我心里念念不忘的优势所在,但现在是时候将我的杯子倒空,从头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方法、认认真真地努力工作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