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湘西秘史(第二部)(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4日15: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怀荪

  “恒泰兄,你把话说到哪里去了!”唐志兴的神情,显得从容而大度。他说:“你我在虎溪书院读书时,不就读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嘛!这男女之事,谁都晓得,是又有味又平常。说有味,是谁都想贪个花花世界。可这又实在太平常了。说句粗痞话,不就是卵大的事吗?复礼的这件小事,昌杰兄都已经通融,你也就没有必要耿耿于怀了。来!值年老爷,这些日子辛苦了,老弟敬你一杯!喝了这杯酒,你就安安心心当值年。喏!老弟我先干为敬。”

  唐志兴脑壳一仰,便把一杯酒喝下了肚子。张恒泰说了声“多谢”,也跟着把一杯酒喝了。

  “罗汉”们全体起立,举起了酒杯,同声喊叫着:“值年辛苦!干了这杯!”

  “喝吧!我给你斟上。”刘昌杰轻声地对身边的亲家说。

  “多谢!多谢各位乡亲抬爱。”张恒泰举起酒杯时,眼眶被泪水模糊了。

  张恒泰虽然过了“十八罗汉”这一关,然而到了会馆祭祀时,却并不那么顺利。

  八月初一那天,天刚拂晓,浦阳镇的上空便传来了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小炮声夹着“嘣!嘣!”的大炮声,响彻云霄。一串串长长的鞭炮挂子,从高大门楼的墙顶,一直垂落到铺着石板的街道。鞭炮放个不断纤。红色的、白色的纸屑漫天飞舞、飘飘洒洒,在街道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门前两尊高大的石狮子,也被堆埋了半截。财大气粗的江西客商们,年复一年,就是通过这种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进行着最畅快淋漓的炫耀。往年,万寿宫的鞭炮,是从拂晓放到早上祭祀仪式结束。这天却不同,早饭过后,鞭炮声依然在没完没了地响着,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镇上阅历丰富的长者们,从不停歇的鞭炮声中,敏锐地体察到今年的上会出现了意外。

  事情果真如此,令张恒泰难堪的事情发生了。清早,当万寿宫响起第一串鞭炮声时,张恒泰便派出两个精壮后生到附近的田野里去抓绿皮蛤蟆,这必须在祭祖仪式开始之前送到。祭祖时,要将这只绿皮蛤蟆放在神案上一只盛有少许汾酒的瓷盘边,再罩上一只玻璃罩。绿皮蛤蟆就一直蹲在这瓷盘的边缘,直到仪式结束,才能将蛤蟆放归田野。西帮客商称绿皮蛤蟆为“蛤蟆太公”。相传许真人是绿皮神蛙转世,祭祀时必须将他的“真身”请到。许真人生前爱喝汾酒,也必须让他尽兴。蛤蟆是“太公”,抓蛤蟆必须说成“请”蛤蟆。多少年来,请蛤蟆从来都是顺利的。这天却不然,祭祖仪式就要开始了,派去请蛤蟆的后生,直到吃早饭时,仍不见回转。张恒泰急了,赶紧再派两个后生去请。他吩咐门楼前放鞭炮的人,在祭祖未开始之前,鞭炮要不断纤地放,绝不能停止。他一面着人将库房里存放着的鞭炮搬运到门楼之前,一面又着人迅速到炮铺里买来了大量鞭炮。就这样,万寿宫的门楼前响起了经久不息、却又令人不解的鞭炮声。

  浦阳万寿宫的祭祀有定规,叫作“闭门祭祖,开门唱戏”。八月初一这天早上,赣籍同乡在会馆里闭门祭拜祖先。早饭过后,由高腔班唱戏,敞开大门请宾客前来观看。打头的剧目一定是《许真人降孽龙》。通过戏文的演唱,赞颂许真人降孽龙、保万民的功德。

  每年万寿宫上会,被邀请的宾客,不但无须送礼,还会获得一个数目不小的利市。宾客总是非常踊跃。早饭过后,人们涌向万寿宫。千总衙门的段千总,三府衙门的汪通判,都轻车简从、带着眷属,前来参加盛典。各个同乡会馆和同业会馆,也都派了代表前来。往常,祭祖结束,鞭炮停放。今天的鞭炮怎么还在放呢?众人疑惑不解,面面相觑。刘昌杰忙将宾客们迎进花厅。段千总、汪通判等重要客人,由张恒泰请到了后院的议事堂饮茶。当宾客们得知,是由于蛤蟆太公没请到,致使祭祖延误时,花厅里一片哗然。张恒泰心急火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派人前去打听,为什么蛤蟆老是请不来?得到的回话是,因为天旱,田垄里的蛤蟆极少。见到的蛤蟆又偏生都不是绿皮的。

  西帮的乡亲们,包括“十八罗汉”,将各式各样的目光投向张恒泰。多数的人都和他一样焦急,在一旁看笑话的也不能说没有。连他自己也在犯疑,莫非真是那畜生干的勾当得罪了蛤蟆太公,蛤蟆太公才迟迟不肯露面?

  这时,一个后生抓着一只偌大的绿皮蛤蟆,飞也似的跑进万寿宫。张恒泰喜出望外地迎上去问道:“田垄里不是没有绿皮蛤蟆吗?这是从哪里请来的?”

  那人回答:“是刘昌杰老爷着我们去到楠木峒的壕沟里请来的。”

  张恒泰才猛醒,也真是,怎么没想到派人去楠木峒请呢?那里的峒壕间蛤蟆最多。危难时刻,是亲家刘昌杰又一次救驾。他抬起头来,看见站立在神龛边的刘昌杰,正朝着他点头微笑。已是身心交瘁的张恒泰,将那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蛤蟆太公小心翼翼地覆罩在神案上的玻璃罩里。他忽然觉得,那玻璃罩中的蛤蟆太公,两只眼睛鼓起,仿佛充满着对他的责备。

  门楼外的鞭炮声,仍然不停地响着,一直响到张恒泰主持的祭祖仪式结束。浦阳镇上的老百姓,这时已经吃过午饭了。从来都是上午演唱的高腔戏《许真人降孽龙》,顺延到了下午才开锣。前来看戏的宾客们对于这出年年依旧的戏文,早就了如指掌。看戏无关紧要,那个利市倒是心里惦记着的。当祭祖仪式还在进行时,张恒泰就安排账房,到花厅把利市分发给了宾客。等到大戏开台时,看戏的宾客已经寥寥无几了。

  伴随着唢呐声声,戏文《许真人降孽龙》搬演开始。这时,张恒泰步履踉跄地从前殿走到后殿,走过花厅,推开客房的门,一捆柴似的倒在了床上。他瘫睡在那里,浑身骨头如同散了架一般。不一会儿,刘昌杰也不声不响地进到客房。他坐在床沿上,一把握住张恒泰冰凉的手,关切地说:“恒泰兄,你太累了。”

  “亲家,多谢你!”张恒泰躺在床上,品味着刘昌杰热乎乎的双手传递过来的体温,一串滚烫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从眼角滚落了下来。

  雕花木匠

  浦阳镇上的刘、张两家,祖上都是江西省临江府龙泉县人。明代中叶,龙泉木商的足迹,遍及整个南部中国。龙泉木商创造的木材计量方法“龙泉码”,以“两码”为单位,计量精确,规范了当时的木材市场。万历初年,龙泉县泥池村的刘运隆和张克成,见许多同乡做木材生意发财了,也去赣南林区采办木材,由赣江水运到九江发售,淘得了第一桶金。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二人相约同行,走长江,过洞庭,溯沅水,来到湘西。湘西和邻近的贵州都盛产杉木,因水路外运时必经辰州,木市上称其为“辰杉”。辰杉品质上乘,畅销长江中下游。刘、张两家,同在浦阳落脚,从事木材经营。为了寻求价廉物美的货源,他们溯沅水而上,去到上游的黔阳托口,购得木材,水运到浦阳编扎成大排,再运到常德、汉口出售,利润丰厚。两家人同时成为浦阳镇数得着的大户。

  几年下来,木商刘运隆在沅水的木业中名噪一时。他的闻名并不是生意做得最大,而是他有极高的心算技能。以龙泉码量算木材,需要在原木五尺处量出围径,根据围径的大小算出相应的两码数。每次河下围量的原木常以千计。围量手一边围量,一边唱喊围径尺寸,买卖双方各出一人笔录,通过计算得出木材的两码。刘运隆围量木材时,任你原木上千根,只要他将最后一根木材的尺寸量过、喊过,就可以立刻算出这批木材总的两码,与笔录者换算出的数字绝不会有厘毫差错。

  万历三十六年,刘运隆已是天命之年,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使他得到发迹。那年,紫禁城的三座宫殿扩建,朝廷派员到湖广采办木材,辰杉是首选。工部的一位采办大员,闻听刘运隆的大名,倾慕之余,盛情邀请他协理采办事宜。朝廷采办木材的费用,动辄白银上百万两。刘运隆身在其中,如鱼得水,获利丰厚。他究竟采用何种办法赚钱?外人无法得知。传言说,他通过这场协理,获得的银子当以万两计。没几年时间,刘家的资产,就远远超过了张家。

  明末清初,湘西的最大商埠浦阳镇,进入了如日中天的发展时期。冶铁业在浦阳蓬勃兴起。这里出产的生铁,通过船装水运,畅销长江沿岸。木材业作为另一支柱,也支撑着浦阳经济的半壁江山。或许是由于浦阳木材业的发达,激发了一位地理先生的奇思妙想。他说,这浦阳的三街四十八弄,就是一块硕大的木排:三条顺水势并列的长街,如同并排的三根原木;横向的四十八条弄子,是编排的撬棍;四十八座土地坊,是原木与撬棍之间的楔子。浦阳镇,绝妙的风水宝地,就如同一块乘风破浪的大木排,前程不可限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