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29)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今天,随着马帮铃声的远去,布朗族同胞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培植力度,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整村推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一个崭新的布朗族山寨呈现在眼前,清一色保持了独具布朗特色的农家房舍,一条条弯曲的石板小路延伸向各家各户。

  村党总支书记南康告诉笔者:

  茶叶是布朗人的主要经济收人来源,原有古茶园面积5885亩,后来又陆续开发种植了12000多亩,现人均有茶园面积7.3亩。

  另外还种植了甘蔗、咖啡、橡胶、沉香及各种经济林果,科学养殖业已成为每个家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收入。200多户人家修建了沼气池,程控电话和手机、太阳能、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普及到每一个家庭。

  有些年青人还玩起了高级音响和照相机、电脑。由于道路畅通,全村现有各种机动车辆总数达930多辆。

  人们无论是进城赶街,还是盘田种地,摩托车、大小车辆、拖拉机,已成为生产生活中基本工具。

  全村实现了“四通五有三达到”,即: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安全的人畜饮用水、有安居房屋、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面积和人均占有粮食量、人均纯收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基本达到国家扶贫纲要、和“两基”攻坚计划提出要求的且标。

  女旅游局长顾桃在向我们介绍景迈时说:

  ——这个点的旅游开发,是近几年的事情,李市长亲手抓,以谋划到筹钱,他都要一一过问,去过芒景几十次都不止。县委、县政府更是亲力亲为,把景迈做为我们普洱的一张新名片来用心打造。

  ——随着村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古茶山旅游业品牌项目的开发,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村民的道德意识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党员和村组干部积极带头,村民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村寨和家庭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产生活用品摆放有序,家庭和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各村寨起房盖屋规划有序,人畜分院居住,鸡鸭隔墙饲养的局面基本形成。

  市茶叶局局长李富林说:

  ——整体扶持推动了芒景村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带来了村民的观念变化。

  过去动员村民推广新技术、新项目,给贷款,怕吃亏,要村干部写下保证书。后来,随着扶贫、农业科技、种植业、养殖业等各个部门(项目)的进入,村里先后举办了科学养殖、茶叶种植、妇女当家理财、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植、电脑上网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31期6420多人(次),农户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有些家庭的年青人还购买了电脑,走进了网络世界,在淘宝网上推销芒景山的生态古树茶。

  这一举动,使芒景山寨的村民与大千世界的距离,一下子拉得近在咫尺,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布朗族同胞,真正体验到“人在家中坐,能知天下事”的现代多元素、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乐趣。

  我们了解到:

  该村有5个布朗族聚居的自然山寨,全部为山区,田地都在离村寨较远的山脚下,山上为村寨茶园。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村民们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事依次排列是:经营茶产业,保护古茶园,扩种新茶园。其次是修路,改地开田,利用科学知识种植养殖,最后是起房盖屋,改善家庭生活环境。

  今年45岁的苏文新是村里敢说敢闯的人,也是最早自己出钱修路、改地开田的带头人。

  他说:茶园和田地是芒景老百姓的命根子。我们家原来有承包田两亩多,分家时让给了大哥家,后来我选了离寨子约两公里处的一块山沟地开垦新田,用推土机干了十多天,修路、开田,但新田碎石头多,土质瘦,又从寨子里拉了二十三车旧房墙土垫在新田里,前后投入6万多块钱。寨子里有些人说我是“憨包、疯人”干这样的事,可是我认为很值得,修通了路,骑着摩托去干活计,开着拖拉机送肥料拉谷子,造福自己和子孙后代。

  他还说:新开的三亩田种的是杂交水稻,每年可打60多袋谷子,一家七个人都吃不完。

  交谈中,老苏对我们的到来很高兴,还请我们参观了他家的茶叶加工厂。厂房为一楼一底,钢筋混凝土框架,房顶为布朗族风格,底层是加工茶叶的车间,上层为住宅。另外,还建造了一间专门凉晒普洱茶的透光玻璃房,面积大约200个平方米。

  说起这透光的玻璃凉茶房,老苏很引以为傲。他介绍说:这房子虽然不大,可投资30万元呢!一是砌档墙费用大了些,二是用的钢架结构和高新技术产品凸型透明塑料板盖面、透光、保温性能非常好,清洁卫生,而且耐晒耐雨淋。但价格比较贵,目前,寨子里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家选用这种高科技透明材料板建凉茶房。

  另外,老苏还邀约了拥有五六百亩新老茶园的8户种茶人家,成立了一个茶叶合作社,专门购买了制茶设备,加工干茶出售,去年的纯收入都在10多万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村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的进步和繁荣。

  目前,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都保持在100%。过去从没有出过大学生,现在有8人在校(毕业)大学生。

  在寨中,我们欣喜地看见:

  为了传承布朗族文化精神,结合旅游景区建设,他们先后建起了图书室及文化活动场所,修缮了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人文景观八角亭,修建了哎冷寺和七公主塑像,建设了自然各村寨旅游道路和人文景点,成立了民间茶花演唱队,逢年过节、重大喜庆,演唱队结合村情民情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自编自导自演,可谓是其乐无穷,不仅增添了村里文化氛围,也鼓舞了村民们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为旅游业的发展,为弘扬布朗文化搭起了展现的舞台。

  今年已60岁的布朗族女歌手叶辍激动地告诉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唱歌都更有兴致。”

  当即,她非常高兴地用布朗语给我们唱道(翻译歌词大意为):

  我们过去住的是竹笆旁,

  睡的是篾笆床,

  今天我们认得了什么是席梦思。

  共产党领导政策好,

  我们有饭吃,

  有衣穿,

  赶街做活骑的是摩托车。

  市文化局长武献民向我们介绍说:

  ——叶辍因民歌唱得好,又得村里82岁德高望重的老歌手歪肯亲传,先后多次被邀请到县市及昆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演唱布朗族原声。

  上寨村民小组组长尼约在和笔者交谈中不无感慨地说:

  “这几年来,寨子里的变化实在是大。我们以前主要是守着祖辈传下来的老茶树,早出晚归,盘田种地,每年还吃国家补助的返销粮。现在我们扩种茶园,种甘蔗,种经济林果,种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很多人家还自己投资修通了田间地块的道路,骑着摩托去干活计,送肥、秋收拉粮都有拖拉机或农用车完成。我家过去有几亩高低不平的小田,全部要用老水牛犁耙耕种,费时费力,后来有了钱就请来推土机推平,把小田改成了大田,把坡地改成台地,用机耕保水保肥,好施肥,好管理,还保证了面积和产量。粮食有了保证,经济收入不断增加,老百姓是真正尝到了好日子的甜头。”

  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该村人均经济收入和人均有粮食分别达2458元、327公斤,比2007年达标验收时的1300元、306公斤有了大幅提高。

  今天,凭借着党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通过各有关部门几年来的帮扶和全村同胞的共同努力,摆脱贫穷,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寨清洁卫生,社会环境安定和谐,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