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2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目前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绿茶、普洱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红茶在内的各类茶叶产品,拥有“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产品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山东、甘肃、广东、广西等省,还出口到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龙生玉芽花茶”,曾两次获全国茉莉花茶评比金奖第一名;“龙生翠茗”,在第三届全国优质绿茶质量评比中获金奖;“龙生”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龙生翠茗绿茶”、“龙生茉莉花茶”、“龙生普洱茶”等主要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公司成为云南省首家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证书的茶叶企业;“龙生普洱茶”、“龙生绿茶”,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

  曾经担任过镇沅县长的市商业局长李荣同志,也是一位彝族领导干部。在谈到普洱市茶产业时,他高度称赞市委领导书记的“谋划”能力、和李小平市长的“运作”能力。他深有感触地说:

  ——扶持龙头企业,扶强龙头企业,让龙头企业引领整个产业发展,带动全局,这是普洱市委、市政府这几年发展茶产业的一步妙棋。

  李小平市长统计说:

  ——2005年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从74.15万亩增加到139.99万亩,增长88.8%;产量从2.87万吨增加到5.35万吨,增长86.4%;农业产值从3.7亿元增加到8.05亿元,增长117.6%,茶产业总产值由10.2亿元增加到16.87亿元。

  云南爱伲农牧集团的发展

  在李小平市长的介绍下,我们采访了一家公司。

  云南爱伲农牧集团,由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西双版纳蓝山农牧有限公司、普洱桑莱特咖啡有限公司、澜沧爱尔牧业有限公司、宁洱爱伲咖啡有限公司、和爱伲山庄连锁店共同组成,注册资金总计7000万元,总资产3.02亿元。

  爱伲农牧集团主要从事畜牧产业、咖啡产业和餐饮产业的经营。集团公司共有员工1277人。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1.82亿元,实现利税1432万元。

  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企业,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牛分会副会长单位,云南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咖啡协会副会长单位,入选CCTV首届全国十大三农致富榜样企业,普洱市进出口业绩十佳企业。

  普洱桑莱特咖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19日,法人代表沈继莲,注册资金1000万元,固定资产1568万元,现有职工130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主要经营咖啡种植、收购、加工、销售,进出口贸易等。

  公司拥有咖啡示范基地9070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解决了500多户农户的就业问题。

  为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加快咖啡产业的发展步伐,2009年6月,公司无偿提供优质咖啡苗100万株,扶持农户发展咖啡种植业;现有普洱和宁洱2个咖啡加工厂,年处理带壳咖啡豆3万余吨,生产商品咖啡豆约2.3万吨。

  公司的带壳咖啡豆原料主要来自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保山等周边州市。2010年,完成带壳咖啡豆采购量6900余吨,支付咖啡款10350余万元;2011年,完成采购量3040吨,支付咖啡款7166万元。

  公司咖啡产品主要销往德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2010年,出口咖啡米5100吨,创汇1575万美元;2011年1—8月,出口2276吨,创汇1171万美元,预计到年底出口量可达3000余吨,创汇1545万美元左右。

  李小平市长告诉我们:

  ——2010年7月15曰,爱伲集团与国际咖啡巨头星巴克在美国盐湖城签订合作备忘录,将共同组建合资公司。

  新合资公司,将融合国际知名企业星巴克专业的咖啡生产经验,和爱伲已有的咖啡种植模式,致力将云南打造成全球认可的优质咖啡种植区,以促进普洱、云南乃至全国咖啡产业的发展。

  市委领导书记也向我们介绍说:

  ——这家集团公司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1亿元,实施普洱咖啡精深加工建设项目,从而彻底改变普洱市咖啡产业链条短、效益低的局面。

  该项目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将实现年产5000吨焙炒咖啡豆(6万元/吨)、5000吨焙炒咖啡粉(6万元/吨)、2万吨罐装咖啡饮料(1万元/吨)的生产规模,产值将达到8亿元。

  第一期精深加工工程即焙炒豆(粉)生产线,引进目前最先进的德国焙炒设备及技术,完成设备调试及加工技术培训,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在李小平市长介绍下,我们结识了对普洱经济做出重要贡献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此人是位云南籍美国人,他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口才也平平,穿戴也平平,然而,正是这个平凡人,却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了爱伲公司的事业,他常年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成为中美友好的使者。

  四、一个西盟拉祜族村寨的变迁

  想不到细节会变得这么好,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村民如是说。

  细节印象:贫穷,还是贫穷!

  第一次到细节是那年8月。

  8月是多雨的季节,从中课乡政府到细节村民小组有10公里远的山路,因为从没有到过细节,所以对于山路、对于寨子没有记忆中的存储,自然也就搜索不出记忆的印象。一路走来,到寨子的时候全部是上坡的路,回乡政府的时候当然全部是下坡了。上坡的时候费力,下坡的时候也不省事。

  西盟的雨季长,山路也长。

  雨季到细节是别想指望坐车的。早上七点三十分,从中课乡政府驻地出发,过努美,上打勒,在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穿行四个小时后,起蝶山下的细节村民小组,终于摆在我们一行人的面前了。

  细节是中课村的一个村民小组,这个小组的村民均为拉祜族。

  说起拉祜族,书上是这么写的:拉祜族是古代氐羌部落的一支。

  镇沅女县长李验波的父亲是拉祜族干部,长期在沧澜县当领导,在其任县委书记期间,非常重视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为后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其女儿李验波如今又成为拉祜族的女县长,这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传承。

  李验波在向我们介绍本民族情况时说:

  ——古代汉文献资料中记载有“邛笮”、“胡从”和“锅锉”之类,“邛”是山丘的意思,“笮”指的是人,“胡”是古代对西北一带少数民族的泛称,“从”和“锉”是拉祜族对人的称呼。

  拉祜族称山为“锅”,称人为“锉”,由于历史记音者的口音不同,加之用汉字记录,所写各异,所以在近代文献中也有“郭搓”、“锅锉”、“苦聪”、“果聪”、“郭抽”等不同读音,所指的都是拉祜。

  清代至民国年间统称“倮黑”。1953年4月,在澜沧县首届各族各届代表大会上宣布取消“倮黑”称呼,按照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拉祜族。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澜沧拉祜族政治宗教首领三佛祖朱阿霞,从澜沧率拉祜族和部分汉族1000余人,以武力和宣传佛教相结合的方式进入西盟山区,同时又从孟连、双江、沧源、耿马及缅甸的勐卯一带召来1000余户拉祜族和近100户傈僳族,从娜妥坝至南约,莫窝至木古坝约300多平方千米地带安营扎寨,开荒种地,建立了勐坎佛房。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为当时澜沧的五佛地之一。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1年)后,由于天灾人祸,大部分拉祜族和傈僳族迁离西盟,有的迁回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沧源等地,他们迁至缅甸萨尔温江流域,经过清朝和民国年间的不断迁徙,形成今天的分布情况。

  这个县的副县长是位身材高大的干部。

  他陪同我们参观。他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