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2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娜伍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孩,小学三年级时,因父亲走了弯路,到外地强制学习法律去了,母亲跟外省人过日子去了,她一人在村子里长大。2009年,父亲回来了,终于有了家的样子了,日子也快好过了,然而,她却走了……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市政府秘书长王鸿彬同志希望我们能以解剖麻雀的方法来分析研究扶贫综合开发问题。

  他的话说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他说:

  ——扶贫综合开发为细节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然而,只给鱼而不教他们捕鱼的方法,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决策者们专门安排科技部门挂钩扶持细节,用心良苦。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这几年市里非常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扎扎实实抓好党建。“扶贫效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各县坚持以人为本,抓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根基,选好扶贫带路人。

  在干部中强化作风建设,树立公仆形象,融洽干群关系,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廉政、高效、务实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党建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说细节的发展就不得提及副组长兼会计这个人——小扎拉。他是从澜沧竹塘乡南本村到细节上门的姑爷,是组上唯一的一个初中生,也是有一定号召力的村组干部。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自己的困难”,这是他说的原话。

  在王鸿彬秘书长精心安排至下,我们在细节采访时,常遇到村民在小扎拉他家吃饭,问了原由才得知,有些村民家中缺粮就在他家吃,“都是乡里乡亲的,能不给吃吗?”这就是一个村干部的人生情怀。

  组里的群众生病,是他用自己的摩托车送到医院,谁家有难处,是他去找人帮忙。娃娃该上学时,是他带着到学校办理手续。这就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基层的干部代表,他们只干实实在在的事,就是他们在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最近在和群众交谈时,他们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们说,这几年我们看病也可以报销了,老母猪还有补贴和保险,修房子国家还给钱,通电、通水、通路,都是国家投入钱,政策对我们太好了。

  我们问一村民,“你今年看病了没有?”

  他说:“没有”。

  我们开玩笑说:“那你今年20元钱不是白交了。”

  他的回答非常让我们吃惊:“花20元钱买个不病,划得来,再说也可以帮助生病的人。”

  听了这样的话,你能说我们的老百姓落后吗?

  这个时候我们才突然发现,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他们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听普洱市扶贫办主任李向华说过,市上干部当年第一次进细节时,许多群众不会讲汉活,今天大部分群众已经会讲了,还会说出让你暖心窝子的话来。

  其实,只要你带着—颗真诚的心为群众服务,那么到处都会充满着快乐和幸福。

  细节的发展主因在于村民自身的力量,帮扶单位的力量起了绿叶作用。然而,在贫困的地方,绿叶是光合作用的主因,否则难以启动内驱。

  临别之际,村民对我们说:“市上如果能帮我们找些果树,我们每家房前屋后都栽上果树,几年后就成果园了。”

  这样的要求,我们当然应该满足他们。回来后跟科技局刀局长说起这事,他满口应承了下来,并很快就把价值4000多元的800多棵李子、桃子、杨梅、梨等果树栽到了55户人家的房前屋后。

  林业局党组书记郑发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

  ——记忆中的细节和今天的细节是两个样子。

  今天,我们真切地看见,一朵五彩缤纷的云,在细节冉冉升起,飘过起蝶山,飘向远方。

  五、见证:改变昨天

  在云南省澜沧县南端的中缅边镜,一条条盘山公路隐约穿行于绿色的大山中,把一个个古老的布朗山寨像珍珠一般串了起来,这就是布朗族聚居的芒景行政村。

  寨子,一个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山寨,一个充满传奇并与普洱茶的起源有着关系的地方,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较少的民族,传说是与阿佤同胞走散的一群人。千百年来,他们一直在大山里与自然抗争,繁衍生息,世代和古树古茶为伴,布朗族同胞共同开创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成为云南普洱最早期重要原料产地。直到解放后,这一代居住在大山中被称为“蒲满”的人,才有了自已的名份——布朗族。

  王鸿彬秘书长向我们介绍说:

  ——寨子村距澜沧县政府驻地77公里,南十几公里是中缅边境,东面与西双版纳勐海县接壤,是云南著名的“景迈芒景万庙古茶山”的一部分。寨子村现土地面积89.58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2010年全村有639户2645人。其中,布朗族占总人数的92.1%。现有耕地面积6189亩,其中,水田2238亩,人均拥有2.4亩。另有茶园面积18639亩,人均7.3亩,总森林覆盖率为49.2%,平均海拔1275米,属澜沧江流域亚热带湿润气候。

  澜沧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人口较少民族的特殊扶持政策,借助自然人文资源和旅游景区品牌开发优势,集中十几个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下决心大手笔、高标准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芒景的新农村建设。

  正值满山春暖花开的时节,澜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带着党和政府对布朗族同胞的深切关怀,满腔热情地走进了芒景。

  他们与村组干部一起同吃同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编制了《澜沧县惠民乡芒景布朗族村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规划》及实施意见。

  我们了解到:

  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及省民委主任王承才、市长李小平等领导先后到芒景进行调研,指导市、县协调各相关部门,整合统筹各类扶持资金达4306.1万元,统一实施了交通、教育、住房改造、通讯、电力、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39个大项目,展开了芒景村有史以来的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把整村经济和整体环境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项目实施,该村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彻底改变,达到了县内中等以上生活水平,整村规划建设总体目标提前两年实现了县、市、省三级验收,成为云南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整体发展的标杆。

  2011年8月,我们冒着沥沥的秋雨,从惠民乡政府驻地离开214国道前往寨子村,30公里山乡公路畅通无阻,丝毫没有一点泥泞的感觉。

  感受着一路的绿色走去,芒景古茶山的景色非常的美,各个自然村寨散落山中,错落起伏,依山而居,构成了大山和森林、古树古茶与村寨的诗画美景。纯朴善良的布朗族同胞与森林和古茶相伴,与自然和谐相融,相互依存,共同承载布朗山寨千年发展史话。为此,我们耳闻目睹了党和政府、社会扶持发展、给芒景布朗族山寨带来的巨大变化。

  普洱市文化局副局长陪同我们参观了中国茶博物馆,知道并非汉人,而是布朗人最先种植并饮用茶业的。我们还学习了解了茶马古道的历史,的确受益匪浅。

  ——据有关资料记载,布朗族的先民曾是早期茶叶的发现和食用者,其茶树人工裁培的历史最早可追本溯源到1800多年前,是布朗族和傣族同胞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开创了景迈芒景大规模人工种植古茶园的典范,把普洱茶连同茶马古道文化演绎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历程。

  澜沧县黄副县长是位谈吐十分幽默的干部,他向我们介绍布朗人生活时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