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7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每年,有许多的拉祜族人前来烧香朝拜,表示对祖先的无限感激之情。大象脚印,在“厄莎惬阁”的东边,是扎娜小时玩耍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神奇的脚印,据说是大象回山里睡觉时留下的。

  麂子马鹿跳歌遗址,在“厄莎惬阁”的东南边,人烟稀少,是各种动物栖息、娱乐之地,也是大象组织所有动物谈情说爱、唱歌跳舞的地方。

  拉祜族根据这些传说,编创出了《孔雀舞》、《鹌鹑舞》、《马鹿舞》、《斑鸠拣谷子舞》、《老鹰舞》、《猴子舞》、《斗鸡舞》等优美的芦笙舞。

  厄莎跳歌处,在“厄莎惬阁”的北边。远古时,厄莎每周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舞活动,参加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的七村八寨。

  厄莎召集人和动物跳舞,寓意在于凝聚人心,促进团结,增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

  拉祜人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千百年来以狩猎、种茶、养蜂、采集野菜野果为生,并以简陋的茅草房为居所,那原始、古朴的茅草房,或为拉祜山乡一道了解拉祜族传统民居的风景线。

  野阔每年可产20多吨蜂蜜,养蜂处的周围到处是成林的千年古茶树,相传那些古茶树是厄莎种下的。拉祜族人常年狩猎野猪,他们把野猪肉烤成干巴,慢慢地,拉祜族总结出保存野猪肉的方法,就是在茅草房内醺制腊肉,便有了今天的拉祜野阔袜馓。

  为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情况,我们在有关人员陪同之下,特意来到一个叫木戛勐糯的村寨。

  勐糯村是被命名为芦笙吹响的地方,2011年1月1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在这里落成。拉祜族的芦笙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芦笙舞拉祜语称为“列们嘎吭”,套路多的有120多套,少的也有80多套。

  主要有驱邪舞、平安舞、娱乐舞、丰收舞、祈祷舞、祭祀舞、团圆舞、健康舞、快乐舞、安神舞。

  在勐糯村也有出门舞、犁地舞、撒种舞、收获舞、打谷舞、舂盐辣舞等数十种套路。拉祜族的芦笙舞,一般在六月、八月和过春节时才跳。

  六月跳芦笙舞,主要是在播种时祭祀旱地神和龙神,祈求旱地神保佑种子发芽和祈求龙神多降雨;八月是庆祝丰收和祈求龙神少降雨,保住丰收的果实;春节则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每逢讨亲嫁女、起房盖屋、男女恋爱、佛教祭祀时,也要跳芦笙舞,以示喜庆。

  我们了解到:

  ——芦笙除了上述那些舞种及功能以外,主要还可以传唱他们的史诗《牡帕密帕》,基于此,该村被定为了《牡帕密帕》的传承基地。

  位于澜沧县东南部的勐根村,距县城50多公里。是个典型的拉祜族寨,也是个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无论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其中,拉祜族芦笙舞就有老鹰舞、马鹿舞、老母鸡抱蛋舞、风吹谷子倒舞等64个套路,拉祜族摆舞99套,民间古歌100余首。勐根村是唱响《快乐拉祜》的地方,有“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的美誉,全寨419人,有252人会吉他弹唱,寨内的雅儿艺术团有团员100多人。他们人人爱唱《牡帕密帕》,这都可以从老人那儿经过口口相传,能够唱一些古老的句子,甚至段子,被公认为是最接近拉祜古代圣贤的一群人。

  这里的拉祜族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唱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代表作有《快乐拉祜》,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国门,先后走进中央电视台、走进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杭州大剧院,还漂洋过海到日本演唱。

  拉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受到了中央领导李长春和省委书记白恩培的高度重视。2011年,为落实李长春同志的批示,澜沧县建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8个保护传承基地,举行了落成典礼,勐根村就是8个保护传承基地之一。

  (七)让泼水节的欢乐永世长存

  傣族泼水节,天下闻名,一般在每年的六月下旬或七月初(公历四月中旬)举行。

  我们看见过电影上,周恩来总理与傣族同胞欢颜笑语、共度泼水节的动人场景,也多次在电视上看到中国领导人在泰国、在缅甸与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一起,放飞孔明灯,欢度泼水节的情景,深深地为这欢乐无限的节日而吸引。

  普洱的傣族,系傣族中的傣那支系,泼水节活动紧紧围绕佛寺活动进行,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浓厚的宗教节日特色。

  我们了解到:

  ——泼水节的第一天是傣历除夕,这天村寨里人人忙于洒扫庭屋、沐浴更衣,并杀鸡宰牛、蒸糯米饭、舂粑粑,准备过节。

  寨子里的长老和缅先生们(有较高威望和一定知识者),这天,要参加佛寺的义务劳动,制作节日所需的白象、面具。

  妇女们则担井水供佛爷为佛像洗尘、披被。

  傣族认为,旧年已去,新年将来,为佛洗去一年的尘土,佛就会保佑村寨人畜平安。这天,寨子里还要堆砌沙塔。

  除夕所堆沙塔被视为与佛塔、佛像一样神圣,祭拜沙塔,不仅能消减前生罪过,而且圣灵还能庇佑全寨人在新年里平安幸福。

  第二天是“空日”,既不属于旧年,也不属于新年。

  “空日”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要到佛寺滴水、赕佛,听佛爷念诵《滴水经》,把祭物献给亡灵。傣族认为,凡是献给死者的东西,必须通过佛爷念经、滴水,亡灵才能得到祭物。

  第三天是傣历新年元旦,傣族称“日子之王到来的一天”。

  天一大早,年轻妇女沐浴净身,盛装结队上山采摘鲜花。中午时分,男女老幼聚集于广场进行传统的文娱表演,之后,进行献花礼佛仪式。

  年轻姑娘、青年妇女们手捧鲜花,向佛献拜,祈愿佑成自己的幸福。献花仪式之后,泼水活动才告开始。

  傣族视泼水节的水为圣水、洁水、爱水。人们用树枝蘸着泡有鲜花的清水,轻洒在对方的肩上和背上,并互相祝福,充满了神圣、祥和和欢乐。

  一般情况多为少年为老年泼洒、男士为女士泼洒、晚辈为长辈泼洒、主人为客人泼洒、学生为老师泼洒、下级为上级泼洒……青年男女互相泼洒,人们互相泼洒,互相问候,谁被泼的水越多,谁来年的运气越好。所以,人们不分老幼,不分男女,尽情戏耍,尽情欢乐。有学者研究,说傣族的泼水节,其实质,与西方人的狂欢节是一样的。

  入夜,众人在广场燃放火花和孔明灯,傣族男女,同心成圈,在光明如昼的广场上,踏着象脚鼓鼓点跳起欢快的《戛秧舞》,将节日推向高潮。

  ……

  ……

  在普洱采访的日日夜夜,我们深有体会,越是边疆少数民族,越是节庆仪式多,而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活动,传承着历史,凝聚着人心。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如宁洱的茶马古道节、镇沅的茶树王节、景东彝族的火把节、墨江哈尼族的双胞胎节等等,每节都有极具个性又极具特色的内容与形式。我们为之敬佩,为之倾倒。在这本有限的纪实文学里,就不再一一记叙了。

  这本纪实文学作品,从采访到如今,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本书的写作过程极其不顺,虽三易其稿,然而一直未能最后杀青。这期间,除了构思谋篇的艰辛,遣词作文的用力之外,作者家中一连发生噩耗灾难,几度无法投入写作,也是重要原因。

  好在一切的一切全都过去,云开而日出,雾散而虹现,这项艰巨的任务终于完成。这彩虹,就呈于作者眼前,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这是什么呢?

  这是普洱的茶园、普洱的民俗、普洱的风光,普洱那些何其可亲、何其可爱的各族干部和人民群众。

  敬礼,无法最准确选用一个修饰词来形容的——“普洱”!

上一页 1 2 ...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