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2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拉祜人,尤其是深山里的拉祜族苦聪人,还生活在原始阶段,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和数千年前的刀耕火种的生活水平是一样的。他们与居住在深山里的阿佤人类似,都是直入民族——即学术上称那些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为‘直入民族’。他们是最贫穷的,贫穷得连自己都不晓得何为贫穷了。”

  在采访中呈现在眼前的细节让人太过于悲凉。

  一片破落的寨子,在那高低不平的半山坡上显得老气横秋,房子的墙是用竹笆围的,房顶是石棉瓦,就连这石棉瓦,也是2008年初县委高书记到此调研时帮助解决的,以前是清一色的茅草房,就连通电也是这一年的事,在电网公司的帮助下,才得以实现了多少年的夙愿。

  寨子是老的,阳光是瘦的,人的目光也是漫不经心、无动于衷的样子,在长满杂草、四面透风、稀泥畜粪共存的茅屋前,有三三两两的弱不禁风的村民蹲在那里,对我们的到来显得麻木不仁,时不时碰上一两只狗,对我们的到来充满敌意,努力地瞪着一双愤怒的眼睛。

  贫困!在全县362个村民小组中,细节是比较典型的寨子了,而贫困则是一切问题的起源。

  2008年7月,一场声势浩大的送科技、送政策、送项目等的“兴边富民送温暖活动”,在西盟县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县委办、科技局、烟草公司等挂钩单位到细节开展送温暖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心交朋友,诚心听取群众心声,真心为群众释难解惑,积极帮助群众想办法、出点子。正是这样一个活动使我们和细节结缘。

  调研细节:思想是贫穷的主因

  第二次到细节还是这一年的8月,这一次,我们一行人其实就起到一个村民小组长的作用,帮他们计划生产生活方面的一些事,并就项目建设作了一些前期调研工作。

  如果不是市里王鸿彬秘书长安排下西盟,我们可能不会在这个季节来到细节。我们是农民的儿子,至今脚上依然没有洗净当年乡村的泥土,对农村我们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身材壮硕的西盟文化局女局长说起此地贫困的原因时,颇具学者风度,她说:

  ——细节的贫困,除了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外,最主要的是人的原因。只有思想触动了,脱贫才有希望。

  大山阻断了细节和外界的交往。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使自己失去发展的机会和可能,也使自己处在自我满足的精神状态中。

  县长赵振华同志烟瘾很大,是那种怀抱大竹筒抽烟的人。在云南,我们听说,当年抗日战争时,普洱是大后方。日本飞机要来轰炸,但每次飞机来侦察,都发现地面上有不少青壮年男子怀抱金黄色的粗筒,而且皆竖在地上,口径朝天。日本人怀疑这是新型炮,最终没敢进犯普洱。

  也许这是个笑话,充其量在为烟民邀功。在普洱,抱着“新型炮”者大有人在。景东的书记张瑜、县长李春荣双双“抱炮”,西盟县长赵振华更是说一句话抽一口烟,颇有韵味。

  我们在和细节的村民交谈中得知,从1984年8月到2010年4月,该组有36人外流到河南、山东、四川等省。其中33人是妇女,其中一家三姊妹都外嫁了。有的是母女两人同时走了,留下了一个望眼欲穿的男人,一个无可奈何的父亲。

  副组长扎拉是个有心入,其实在他的本子里就记着这些数字。用他的话说,“只能怪我们太穷了,如果生活好过的话,谁也不会背井离乡,到处奔波。”的确如此啊,向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

  事情是明摆着的。只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才能留住外流的妇女。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任何没有经历过贫穷以及由之而来的社会歧视等痛苦折磨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对穷人指手划脚。

  兴边富民:项目投入

  村民对我们说,在拉祜语中,细节不是地名,而是一种树,这种树的名字叫细节。

  那这种树还有吗?我们问道。

  现在没有了。村民如是说。

  在以后的各种会议上,领导一次次提起细节,这才有了细节的各种项目投入,有了项目投入,才有了改变贫困状况的可能,这是细节人的幸运。

  项目开始了,细节开始在变。

  2008年12月,县农业局在这里实施了该村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项目。一条1公里多长的三面光水沟,在农业局技术员的指导下,村民们自己投工投劳,国家给予补助。后来,村民们从这个项目中获得了3万多元的劳务费,其中,最高的一家人拿到了1300元,这个数目远远超出了他们一年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水沟修通后,100多亩田的用水有了保障,为解决吃饭问题打好了基础。

  村民们首次拿到这么多的钱,心里乐开了花。后来我们在调研中得知,大部分村民把这笔钱变成了电视机,而不像有些地方却变成了啤酒瓶。

  大协作历来是西盟发展的良好传统。当周围寨子的人们知道这个55户人家186人的寨子要开挖320亩的茶地而劳动力不足时,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大家自带口粮来到山脚下的细节村,帮助开挖茶地,那是怎样的一个火热场面哦!

  在西盟的寨子里,一家有难,全寨帮忙,一寨有事,全村相助,这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样的美德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出人们视野之中。

  普洱市科技局局长告诉我们:

  ——为了教会这里的老百姓,西盟县科技局的同志们在细节倾注了完全的心力,一套价值1460元的音响设备,是他们从公务费中挤出来添置的,西盟米荠、杂交玉米种籽和台地茶所需肥料均是无偿提供。如何实施科学种植和施肥等等,每一样都必须手把手地教。科技局的同志在细节倾注着一份真情。

  2010年的春节,是他们寨子过年过得最高兴的日子,科技局领导的2000元慰问金使他们真正像过年。

  “今年的建设任务重,大家都来帮我们,我们要苦干,我们只休息了3天,以前我们是过15天。”这是小扎拉说的。事实也是这样,他们的确只休息了3天。

  西盟县党办主任在介绍情况时像讲故事一样。他绘声绘色说:

  ——县委办作为挂钩单位之一,也在尽着自己的力,给该组送去了作为全村公用的两台彩色电视机、一台碾米机。后来,村民在自家的墙上还留有“感谢县委办赠送碾米机”的字样,我们依稀分辨,至今这字在墙上还很耀眼。

  村民扎儿说:“真想不到细节会变化这么好。以前我们寨子是东一家西一家的,满山遍野都是人家。这两年嘛,电视机多了,碾米机也多了,房子好了,也漂亮多了,茶叶也长得好,感谢县委、政府的领导。”

  小扎拉更是心花怒放:“党的富民政策好。今后我们要好好发展生产,把日子过得好好的。”

  把日子过得好好的,这就是村民对党的富民政策的回报。

  我们在细节期间亲历了三件小事。

  事一:

  乡政府一位干部陪同我们在细节村民扎阿家中访谈,一位妇女提了两斤左右的豌豆给这位干部,她们讲的拉祜语,我们听不懂。经过翻译才知,原来是前些时候,坐一位乡村客运个体户的车,没有钱,坐车钱没有付,请她代转此物,以表歉意。

  事二:

  乡政府一位干部陪同我们在细节一村民家中访谈,一男村民拿了两个鸡蛋给这位干部,请她转交给一位驾驶员,原因是去年他家拉石棉瓦盖房子时没有钱付运费。

  事三:

  一村民家的猫叼走了工作队厨房里的一块猪肉,家人发现后,把此事报告了村民小组长,请他向工作队说明情况。

  这就是细节的村民,朴实、纯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