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1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过去每个佤族寨子周围都围有壕沟,壕沟两侧栽满荆棘,沟座布满竹签,整个寨子只留寨头和寨脚两个通道。每个寨子后面的山梁上都栽有几个或几十个牛头桩。

  这一个个牛头桩上,每个都挂着一个个狰狞的牛头骷骨。笔者知道牛头桩是佤族村寨的象征,只要远远看到有牛头桩耸立的地方,你就知道这就是阿佤人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佤族寨子,牛头桩下面就居住着勤劳、善良的阿佤人。

  县政协的同志告诉我们:

  ——牛头桩是阿佤人权力、财富的象征,无论是寨子、部落或个人,他们都以挂的牛头的多少作为衡量寨子、部落或个人权力、财富的标准。

  因此,在过去,凡是有佤族居住的地方,都栽有牛头桩,每一户佤族人家的门上或屋里都挂有牛头。

  牛头桩是阿佤人的象征,阿佤人都习惯以寨子或部落为单位,将牛头桩集中到一个处于中心地带的山梁上或寨后的山坡上,集中栽到一起。

  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有的寨子或部落,牛头桩多的栽有100多个,少的也有数十个。过去岳宋部落、马散部落、中课部落是牛头桩栽得最多的地方,进入满栽牛头桩的山梁,就如进入一个由牛头、牛头桩组成的神秘恐怖的世界。

  面对一只只露出头骨的牛头,面对一个个挂着牛头的牛头桩,我们不由的对人类的诞生、阿佤人的繁衍,及这个民族的历史产生多种多样、神奇古怪的想法和幻想。

  在过去,佤族每举行一次剽牛活动或剽一头牛,都要请客吃饭,做事都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仪式后栽一棵牛头桩,把牛头挂在牛头桩上,祭祀“莫伟其”神,祈求神灵保佑。

  因此,佤族把剽牛、栽牛头桩、挂牛头,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对待。

  一个人家如门前不栽有一棵牛头桩,不挂一两个牛头,就被视为懒人、穷人,就会被寨里人看不起,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受到众人的耻笑和歧视。

  所以,西盟的佤族尽管怎样贫穷、困难,怎样的无能为力,这一辈子即便穷得一贫如洗,也要想尽办法栽一棵牛头桩,挂上一个牛头,这才不自傲佤族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佤族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佤族以剽牛为荣,很多“珠米”以剽牛显示自己的权力、地位及富有。

  县人大的同志告诉我们:

  ——很多贫穷的阿佤人,为了剽一次牛、栽一棵牛头桩,总是辛勤劳动一辈子。平时省吃俭用,积攒钱财买牛,争取剽一次牛,栽一棵牛头桩,争一口气,争一家人的荣誉,即使家里无米下锅,差钱欠债甚至卖儿为奴,也要剽一次牛,栽一棵牛头桩。

  可见宗教的费用开支是多么巨大,大量牛群的剽杀,是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一个特征,也是造成他们长期贫困的一个因素。

  对佤族这些习俗,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采用一种传统的、主观的推理,错误地把佤族剽牛、栽牛头桩这种奇风异俗武断地定论为野蛮、落后,是封建迷信的表现。

  只有当你把佤族这个民族历史的命运,当作自己的命运去探索、去理解,当你把佤山这部史书当作你的人生自传去读、去理解,当你不但身入佤山,而是心入佤山,你才会理解佤族人剽牛、栽牛头桩的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这些奇风异俗是了解阿佤人这个民族全部历史的一把钥匙,一本教科书,它是我们打开佤族这个特殊民族心理路程的密码。

  在我们眼前的一个个牛头桩,它是佤族这个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的民族历史的标志,是佤族原始的历史观,唯物观的记载,是佤族原始宗教的符号。

  站在牛头桩下,我们不由对自然、对世界有很多奇妙的想法,我们不由对在探索人类的繁衍、民族的发展、世界的变迁等诸多问题上,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有很多很多见解,有很多很多的感悟。

  (二)拉木鼓:再现远古的历史

  赵振华县长告诉我们:

  ——木鼓,是佤族的一种通天神具,是一种具有神性和灵性的祭祀物。

  在佤族人的心目中,木鼓是最神圣的,木鼓房是最神圣的。因此,在过去,凡是佤族居住的地方,每一个部落和氏族中,都有专一存放木鼓的木鼓房。而管理木鼓和木鼓房的人,就是寨子里最大的神职人员——窝朗。

  在过去,不论什么部落和寨子,一旦拉木鼓就要砍人头祭旱谷,这个习俗自佤族从“司岗里”走出来后就一直延续下来,不知延续了多少代人。

  那时,每当播种小红米的时候,他们就敲响木鼓,猎人头。将人头挂在人头桩上,让人血滴在草木灰上,寨里的窝朗,就把滴有人血的草木灰,分配到各家各户拌和小红米种,一块撒进新开荒的火地里。

  据说长有络腮胡的人的头和长头发的女人头,祭旱谷、小红米、庄稼长的特别肥壮,祭一次能连续丰收几年,因此,在过去有络腮胡的人是忌讳到佤山的。

  县政协搞文史的老先生告诉我们:

  ——猎头祭谷之俗,本是远古的历史,而在西盟直至1958年才彻底废除。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6年某日,由于民族之间的械斗,马散部落的佤族一天就将勐梭戈里佤族寨子的68人砍了67人的头,最后用8条驮牛才将67个人头驮走。有一次中课寨的佤族将勐梭南勐,翁悟、莫美三个寨子的一百多户傣族砍得只剩三人。

  1945年,身为国民党佤山垦殖团团长的澜沧募乃土司石炳麟,在攻打佤山中,在中科区被佤族基本砍绝。被砍的人头用36匹骡马驮走。

  ……

  由于猎头之俗引起的部落之间的战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械斗,无休无止,越演越烈。“猎头”的战争给民族、给部落结下了深仇大恨,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人口、财富的损失,生产力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使本来就贫困的佤山雪上加霜、更加贫困。

  佤族的猎头之俗为什么能延续这么长的历史,为什么这样风行?在佤族的传说中有这样三种说法:

  1、洪水滔天,世间万物都快死光了。

  一天,天神就对佤族说,如果你们不愿死,要洪水退下去,就要砍头,如果不砍头,洪水就会三、五年涨一次。

  诚实的佤族最惧怕洪水,因此,佤族要洪水退下去,就兴起了猎头祭谷的习俗。

  2、佤族种地庄稼不会长,种不出粮食,天天日日饿肚子。

  后有人就对佤族说,你们要砍人头、剽牛,庄稼就会好,佤族就不会饿肚子,才会有居住好地方。从此,佤族就带了砍人头的习俗,离开其他民族,搬到了山头上居住。

  3、对于“砍人头祭旱谷”的习俗,翁戛科的佤族有这样的说法:很早以前,一个叫牙昂的佤族姑娘嫁给了一个叫艾薅的汉族为妻子。

  当时佤族没有谷子种,牙昂的哥哥大格浪就去艾薅家借谷种,艾薅就给了他一些煮熟的谷子和一个煮熟的鸡蛋。

  大格浪回来后把谷子种在地里不会发芽,鸡蛋孵了几个月也孵不出小鸡。后来大格浪就把谷种不会出、鸡蛋孵不出的事告诉艾薅。

  这次,艾薅又给了大格浪九颗谷子和一个生鸡蛋,并要他砍九个人头去祭木鼓房,这样谷子和小鸡才会长出来。

  大格浪回来后就照着艾薅教给的方法去做了,砍了一个佤族姑娘的头去祭木鼓,结果谷子长出来了,并长得很好,鸡蛋也孵出了小鸡。

  因此,直到现在佤族都说他们砍人头祭旱谷的习俗,是汉族教给的。

  佤族猎头祭谷的习俗,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落后、野蛮、愚昧。如果仅仅是因为落后、野蛮、愚昧而猎头祭谷,佤族人民早已觉醒废除了。

  他们都饱受了被猎头的灾难。他们有的家人被猎头,有的亲友被猎头,甚至有的寨子的人都被猎头完了,他们仍然在猎,甚至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还有猎头之俗的存在。这能简单地解释为落后、野蛮、愚昧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