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5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加工厂则将染色的植物分别放入粉碎机中粉碎(黄色不粉碎),紫色植物用开水泡1—2小时,黄色植物放在锅里煮涨后取出汁水,红色、黑色植物用冷水浸泡,其中黑色泡2.5小时,用纱布包渣用力揉。红色泡半小时即可,再用纱布进行过滤,(紫色、黄色汁水待温度降至30℃以下)将洗净的糯米、饭米放人过滤液中浸泡4—5小时,取出各种颜色的大米洗净直至流清水后放入甑子里蒸1个小时即可食用。蒸熟的花饭冷却后进行第二次烘烤,10分钟后取出冷却再第三次烘烤,8分钟后取出冷却,将各种颜色的花饭混合在一起,即可用真空包装袋包装。

  制作花米饭的各种染色饰物,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黑色植物地方语称:压章螂树。

  《本草纲目》记载,有活血、生肌、止痛、解毒之效,用于跌打损伤、牙痛、痈疽等症。

  红色植物布依语称:喇奔。科学术语称:虎杖。

  《本草纲目》记载,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痛、湿热黄疸、经闭、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打损伤、止肿解毒、降血脂。

  白色植物的用途是补中益气、养元保身等功效。可用于消渴、尿频、自汗、腹泻等。

  黄色植物布依语,称:糯娅。地方语称:狗胡椒树。科学术语:蜜蒙花。

  用途:在布依民间疗法中,单方熬汤服用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头晕等症。

  用这五种颜色染成花饭,清香可口,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如今,五彩花饭的制作规模在不断扩大。家庭手工制作,平均每户人家制作30斤;景区周边的家庭小作坊制作500斤。

  2006年2月,八大河村布依青年陈克祥组建“云南罗平县多依河民族绿色植物加工厂”,开发生产布依族花米饭,日产500公斤。

  现有固定资产138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产品通过国家有关食品卫生、质量检验,获得多项产品生产专利(有证书)。

  家庭手工产品大部分自用或送亲朋好友,景区周边村寨大部分卖给游客。

  2008年4月,布依花米饭首次在昆明国际旅游节上亮相,并于同年6月、11月、12月,分别在昆交会、上交会、首都民族商品交易会上展销。

  2009年生产105吨,国内主要销往昆明、上海、大连、沈阳、北京、广东等地,国外主要销往韩国(10吨)。

  2010年,昆交会上签定合同订单18万元。

  布依花米饭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加工,以优质糯米和天然植物染料为原料,无任何化学成分,是真正的绿色保健食品,有一定的治病强身功效。2010年4月,获第七届北京国际博览会推荐产品。2011年6月,被曲靖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营销企业”。

  富源县墨红镇鲁木克村——彝族刺绣之乡

  富源县墨红镇鲁木克村委会,北距富源县城78公里,东距墨红镇15公里,辖区面积50平方公里,以自然村寨为单位,下设5个村民小组,人口350户1500余人,彝族村民小组4个1280人,占总人口88%,其余为汉族。境内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村寨座落在山腰上,台地上种植难米、洋芋、白芸豆等农作物,各村寨基本上实现“三通”(即:通公路、通电、通水)。

  服装、饰物刺绣是鲁木克村彝族传统家庭手工业,彝旅服装、饰物刺绣工艺,特别是妇女服饰至今保留完整,有“无女不习刺绣”之说。

  刺绣始于何时无史料可查,据年长者说:“彝家妇女心灵手巧、勤劳聪慧,刺绣是有史以来就相传的技艺,早先刺绣的图案是较熟习的花鸟等,现富有现代气息的图案也穿插在饰物上。”鲁木克的彝家姑娘(阿嘿汝),从十岁学习刺绣,嫁到外地刺绣不丢。

  师承关系均以家庭为主,邻里姐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代代相传。

  鲁木克彝族刺绣原材料均在市场上购买,以五种颜色的线(五色线)为主。红色居多,黄、绿、紫色常用,黑色少用。

  布料颜色多用门色、红色、菜绿色、黑色(老年人用)。工具有针、顶针、剪刀等。根掂服装的各个部位以及饰物的适用性刺绣出不同的图案或花纹。如头饰:手巾长1丈8尺,须长2尺,绣花部分长42cm,宽8.5cm,手巾绣花部分的花纹各不相同,有的两端石榴花,中间八角花;有的两端月亮花,中间拉拉花,有的两端八角花,中间八堂花;还有的两端八堂花,中间路兰花。头顶靠后露出两条刺绣串连花块垂至后肩,坠有花絮。

  前胸绣花部连接肩部,后背呈半圆形,两臂绣花部位相同。

  由大臂中部到袖口均绣上各种图案与花纹。腰部系围腰,围腰南腰带和腰布两部分连成一个整体。腰带由前向后系在腰上,后垂两条刺有各类花纹的花块飘带,下端连有三根花絮,长短与衣服后块同比,腰布呈长方形,由内向外由小到大呈三个长方形图案,各块间距12cm左右,上部间距隐去,腰带中部垂下一块长方形图案花块,内可装钱币和少量食物等。

  围腰下端缝有飘絮。脚上穿的绣花鞋分老年、青年、小孩穿,分为布鞋、凉鞋、草鞋类,其花纹和色彩老年人颜色深沉,青年人艳丽花俏,小孩颜色跳跃、活泼。背婴幼儿的花背兜式样繁多,品种各具。花背兜分领、叶、手(含索)三个部分,领:指上部较厚的部分。

  手:由领两端分出;末端连有一段布索;叶:是整个花背兜的主要部分,分左右直竖和上下横竖和心。

  1、领:三朵月亮花;叶:上竖小鸟戏花;下竖:月蝶采花;左右竖:桃花。心:月蝶采花;手:梅花。

  2、领:八堂花;叶:上竖小鸟月亮花,左右下竖拉拉花,内竖四瓣花;心:八堂花;手:八瓣花。

  3、领:八堂花;叶:上竖三朵七瓣花,左右下竖路兰花,内竖牡丹花;心:九朵八瓣花;手:八堂花。

  4、领:小鱼月亮花;叶:外四竖绿兰花,内四竖牡丹花;心:太阳花;手:草兰花。

  5、领:太阳花;叶:外竖绿兰花,内竖穿分格;心:歪桃花;手:穿分格。以及图案花纹稍作变换的花背兜等各种类型。

  围腰的图案花纹种类也较多。生活用挎包也很有特色,包括门帘、枕头,以及盖影碟机、功放机、电视机的装饰物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除了女子服装刺绣及装饰物,男性服装也别具一格,男孩服装鲜活可爱。

  宣威市倘塘镇——铜器、铝器之乡

  倘塘镇大小集市,铜器、铝器制品较多。品种有敞锅、火锅、大小盆具、大小茶壶、大瓢小勺、火钳、提锅、提壶等。用铜料制作的器具色泽典雅,用铝料制作的银光闪烁,样式新颖,图案精美,品质优良。大都是寻常百姓人家生产、生活用具的铜、铝边角废料,经过匠人们的制作,再生为美观大方、物美价廉的器具。

  铜器、铝器制作集中于倘塘镇建屏路民间工艺技术培训中心、旧堡村委会夏家箐和大罗汉树村民小组,世代打制铜器、铝器的匠人有秦庆锋、陆继乖、秦永平、陆家能、秦本顺等10余户农户。

  秦庆锋、秦本久等人介绍,夏家箐和大罗汉树村民小组陆氏、孔氏、秦氏居民,近20辈300余年世代沿袭传统制作工艺、工具制作铜器、铝器。

  近年来冲破“传男不传女”的观念,发展家庭作坊式生产,工艺水平更为精美。

  大罗汉树村196户农户848人,有30余户农户70余人从事铜器、铝器制作,陆继乖、秦永平、秦本勋、陆家文、陆家海、秦本云、秦本稳、秦本强等20余人为主要骨干。

  秦庆锋带领家人把生产小作坊搬到倘塘集镇建屏路,成立了倘塘镇民间工艺技术培训中心,在培训残疾人掌握铜器、铝器制作工艺的同时销售铜器、铝器,在宣威市来宾、宝山、龙场等镇开设销售门市,年均收入4万余元。

  全村年均打制盆、锅、壶、勺、瓢、钳等铜器、铝器9000余件,年收入20余万元。

  铜器、铝器有非常专业的制作程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