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9)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许尚鸿副秘书长告诉我们:

  人们今天称娜姑为古镇,其实200多年前云南巡抚张允随在他的奏章中,就称娜姑为古镇了。

  娜姑镇于1995年经省政府评定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该镇所属白雾村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今天,娜姑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游览,探幽寻古。

  一个仅200多平方公里的边陲小镇,为什么会获如此大的殊荣,它的魅力何在呢?

  我们了解到:

  ——娜姑,作为出滇入川和通往矿山的大通道,清代在会泽冶铜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会泽铜商文化的一个重要板块。

  康乾盛世,国力强大,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对铜币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时间,银贱铜贵,造钱的铜成了国家的管制产品,备受清廷高层的关注。有着丰富高品位铜矿资源,有着悠久采铜冶铜历史的东川府,自然就成了开发的热土,被定为京铜产办基地。

  开采冶炼后的铜产品或直接送往京师铸币或铸成铜币后送往京师。就这样,东川府的铜产直接撑起了封建王朝财政的半壁江山。

  为了保证京铜开采的规模、质量和控制成本,朝廷对额办京铜非常重视,派遣重臣能臣负责,管理非常严格。

  那时,把铜运往京师供宝源、宝泉两个铸钱局铸币的运输过程称为“京运”。

  富商大贾、武将文官、矿工匠人、贩夫走卒,从外省他乡云集娜姑,演唱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东川京运大戏,娜姑也堂堂正正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对铜的生产组织,清政府是既爱又怕,爱的是朝廷铜需巨大,怕的是巨额投资和崇山峻岭中组织生产京运,十分艰难。为此,清政府实行了“放本收铜”制度,即官定铜价,预放铜本,督民采冶,产铜由官府编制收购折合所放铜本。“放本收铜”,犹如现代银行借贷资本来源,有了资本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购买原材料,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和技术人员,极大地刺激了铜产业的发展,是以后近两百年间云南铜产,特别是东川府铜产持续增加,矿产越开越大的根本动力。

  宣统三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银圆和纸币代替了在中国流通了几千年的铜币。

  同年十一月六日京运停止,这场持续了185年的京运大戏终于拉下了帷幕。“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铜钱的废止,使大量铸钱用的铜重新回到了制造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及其他用途上。铜业衰落了,往昔热闹非凡的娜姑镇人去楼空,渐渐萧条下来。

  京运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虽不能同我国修筑万里长城相比,但也可称得上中国历史长河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按照朝廷的规定和当时的交通状况,要运往北京交“宝源”、“宝泉”两个铸钱局的东川铜,大部分必须用人背马驮的方式运到娜姑集中,然后再交由马帮押运出省。

  因此,娜姑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京运第一站”。乾隆年间,由于官办京铜规模的不断扩大,会泽境内的主要驿道和站点上当官的、做生意的、打工的、跑腿的,人喊马嘶,你来我往,热闹非凡,人气大旺,人流、物流、信息流,川流不息。

  气候宜人的娜姑迎来了不少当差的官吏和想发铜财的商人,在这里造房建屋。几十年工夫,娜姑从一个偏僻山村繁荣昌盛起来。

  陈荣副秘书长从前在会泽工作时,对娜姑古城做过研究,还多次迎接过中外学者佳朋来此参观。

  他对我们说:

  ——老板乡绅、大小官员的奢侈品,也在这儿集散,这些生活用品大多要到府城和娜姑采购,就是在府城采购的物品也要运经娜姑,做娜姑的过夜客。

  娜姑不仅是各矿厂采购的集中地,而且也是生活用品的聚散地。这么大的物流量,必然带动相关产业如:粮食、纺织、畜牧、商业的发展。

  加上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如客栈、马店、药店、摊点、草料商贩等等,一切可以从铜运中获得一分半厘的人,都在这里落脚谋生。

  为了生存,他们起早贪黑、尽心竭力。

  在参观中,我们体味着传奇的一切。

  ——悠久的古驿道,重要的交通枢纽,演绎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其中较有传奇色彩的是,诸葛亮渡金沙江和石达开率部过东川府。

  诸葛亮对少数民族首领七擒七纵,最终使孟获心悦诚服。从蜀国的角度、诸葛亮的角度看,是争取了人心,起到了靠武力不能起到的作用,使蜀国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

  从孟获的角度看,反复的叛与降,直到最后的归顺,是迫于形势,是一种打不赢的无奈,是对诸葛亮谋略和人格魅力的真心佩服。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会无县(会理),路通宁州(曲靖),渡泸(金沙江)得堂琅”,诸葛亮《前出师表》也说:“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诸葛亮正是经西昌,从会理、会东到巧家(古为堂琅县的一部分),经蒙姑进娜姑,即上文所述的云峰古驿道,追击孟获的。光绪《东川府续志》也载:“咸丰年间有农人耕地,得一铜鼓,上刻篆文,以物击之其声逾洪。博古者日:‘此诸葛亮铜鼓也。’”史书记载与遗物吻合。

  当年的历史烟云已散去,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想象将其复活。不过诸葛亮率部确实途经娜姑。或许,这也就是古驿道上最早上演的历史故事。

  一百多年前,石达开率部也曾经过云峰古驿道。石达开是太平军的主要将领之一。天京事变后,翼王石达开于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率领大批将士出走,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石达开由广西进入贵州,攻占了黄草坝。

  同年九月,石达开率领十多万主力部队,沿遵义、毕节地区进入镇雄县境内。整个太平军分道寇滇,数路并进。十月份太平军进入东川,逼近城郊,做出攻打东川府的架势,后又放弃,进入娜姑取道云峰古驿道到蒙姑与主力汇合,向巧家方向逼近,从巧家渡江进入四川。

  太平军途经东川,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足迹所至,几乎遍及整个东川府的辖地,留下了很多史实和传说。其中娜姑镇的云峰办事处,驻军时间长,人员多,至今还流传着有一个石头曾是石达开的拴马桩,有谁弄着就不得安宁的说法。

  古道幽幽,石痕斑驳,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曾留下了当年的历史痕迹,都好像在倾诉着那些远去了的豪迈而悲壮的故事。

  由于会泽是国家级贫困县,赵立雄书记把很有能力的干部调到这儿来工作,富源县县委书记顾琨同志,当年就在会泽的娜姑镇当过书记。

  曾经担任市委副秘书长的现扶贫办主任许云华同志,把会泽扶贫做为重点难点,长期以娜姑镇为试点,总结经验,向全市各县推行。

  在交谈中,顾琨书记和许云华主任都多次向我介绍娜姑,尤其重点介绍娜姑的文物古迹。

  在许尚鸿副秘书长和保燕刚科长的带领下,经实地考察后不由赞叹:

  ——一个小小乡镇一级的单位,聚集着如此众多的古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云峰寺

  原称圣武庙,位于娜姑镇东北部的云峰古驿道旁,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初为则补汛汛司李虎倡导并带头捐俸,众旗兵及周围百姓协力建成。

  该寺香火极旺,定期举办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院内、院外有古树数株,其中院内有两株古柏,高18米,胸围2.8米,相传植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庙中历任住持,皆以有这两株古柏为荣,虽修道多年,给游客介绍时,总是喜形于色。因两株古柏在清乾隆时期曾死去两年,后又发芽长叶,存活至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