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大美唐布拉》(4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7日16: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哈萨克族称抓饭为“扒劳”,其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和植物油。将大米洗净,用水泡上。羊肉剁成大块(连骨头一起剁),胡萝卜洗净后切成细丝,洋葱剥皮后切碎。做抓饭一般用生铁锅。先用清油炒肉,后炒胡萝卜、洋葱,炒至半熟,放大米、清水、盐不要搅动,盖上锅盖焖上40多分钟即熟。吃抓饭时,客人要先洗手。主人一般把抓饭盛在盘子里,请客人用手抓着吃,故得名抓饭。

  五

  人家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有了哈萨克族风俗人情知识垫底,心中也不慌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延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要想真正了解哈萨克族文化,必须深入到哈萨克族群众生活中去,从他们的风俗习惯中去发现、感受、理解。

  6月,正是草壮水美的放牧季节,乌尔塔拉克家的毡房就搭建在风光美丽的木斯草原深处。因是丘陵地带,一路上我们的越野车像甲壳虫一样爬坡下沟,颠簸前行,被颠得骨头都散了架。骑着马放羊的牧人走这种路倒是悠闲自在。

  因为下雨,土路被冲断,只好绕道而行,结果司机还是走错了路。花费了两个多小时,还没赶到乌尔塔拉克家。老王一路上时而找牧人打听,时而打手机问具体方位,在茫茫草原上折腾了半天,肚子都饿了。这时,乌尔塔拉克骑着一匹马赶来。我们停下车走出来,乌尔塔拉克翻身下马,大家一通热烈握手、互致问候。乌尔塔拉克虽不善言谈,却质朴真诚。

  乌尔塔拉克骑马头前带路,我们的车跟在后面。草原风光美如画,一群城里来的游客大呼小叫,在花海中兴奋地拍照。

  我们在乌尔塔拉克家毡房附近停车,跟着乌尔塔拉克走进毡房。乌尔塔拉克的父亲笑脸相迎,请我们入座。我知道,客人必须按论资排辈、男尊女卑的规矩入座,就紧挨着老王的旁边坐下。

  老王和乌尔塔拉克的父亲互相问好,接着是闲聊。乌尔塔拉克的父亲汉语说得不是很流利,他感谢老王帮助乌尔塔拉克。老王说,比起你们哈萨克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品德,我做点事算不了什么,更何况我和乌尔塔拉克还是朋友呢!

  我一时搭不上话茬,就仔细观看毡房的结构。毡房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毡房的骨架上半截用红柳枝杆和芨芨草做成圆栅,下半截用笔直的木杆搭成圆锥形骨架,然后上下两部分结合。毡房顶部有天窗,有一块活动的毡块,可以拉动,大概是用来通风或者挡风的。

  乌尔塔拉克家的这个毡房布置得大方、合理,井井有条。毡房门是朝东开的,毡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进门左上方床前挂有缎幔,那应该是乌尔塔拉克夫妻俩的床;右上方应该是乌尔塔拉克父母亲的床位。毡房正中上方摆着被褥、衣箱等,前面铺着漂亮的地毯,我们就坐在这里。右下方摆着好多的红枣、葡萄、蟠桃、香蕉、馓子、酥油、奶酪等食品;左下方放置着马鞍和猎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着铁皮炉,一切陈列井然有序。毡房中间有很大的空间,一点也不显得拥挤。乌尔塔拉克家毡房内的挂壁、花毡、幔帐上都绣有五颜六色的花卉图案,称得上是刺绣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之中。

  这时候,乌尔塔拉克的妈妈开始招待我们喝奶茶。她把奶茶从壶里倒进精致的小瓷碗里递给乌尔塔拉克的爸爸,然后乌尔塔拉克的爸爸再依次递给我们。我知道,这是他们的规矩。奶茶虽然很好喝,但是,我觉得这样太麻烦主人,就用眼色示意老王。老王会意,就用手放在碗口上,我也学着他的样子。于是主人就不再为我们倒奶茶。

  不一会儿,乌尔塔拉克牵进毡房一只肥羊,让作为客人的我们过目。他说,今天你们远道来我家做客,我们家感到十分高兴,现在宰一只羊招待贵客。这时,老王和我赶紧站起来表示感谢和祝福。乌尔塔拉克念了经,把羊牵出去宰了。我知道,这是一种叫作“巴塔”的宗教仪式。

  乌尔塔拉克招待我们的主要食品是“纳仁”。“纳仁”又叫手抓羊肉面,就是在锅里把羊肉煮熟以后,在肉汤锅里放进薄面片,煮好捞出来放在大盘子里,把羊肉放在上面。“纳仁”做好端来了,主人把羊头放在我们的面前以示尊敬。老王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向主人说了感谢和祝福的话,大家用铜壶浇着洗了手,就开始进餐。乌尔塔拉克的父亲把一把精致的小刀递给老王,老王用小刀削下羊头脸面的一块肉,送给主人,表示对主人的尊敬,接着再割一只羊耳朵给乌尔塔拉克的儿子,意思是希望晚辈听长辈的话,然后把羊头还给主人。等这些礼节结束后,大家才开始吃肉。

  开始,乌尔塔拉克的父亲把一块瘦肉用手拿着直接送到老王的口中,老王高兴地大嚼着吞了下去。接下来主人用同样的方法给老王吃羊肉。我听老王对我讲过这个规矩,就是客人不能用手接主人递过来的肉,更不能拒绝,否则就是不礼貌。所以,我虽然不太习惯,也还是学着老王的样子做了。接着,老王“借花献佛”,用同样的方法回敬乌尔塔拉克的父亲,以表示感谢和尊重。我当然赶紧学老王,也“借花献佛”。

  在吃肉的时候,主人还端上来马奶酒。我听说,马奶酒是由马奶经过加工发酵制成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特殊酒类,具有一定的酒精度,喝过量也会醉人。它味道香醇,既能解渴,又能充饥,还能医治轻微的肠胃病和一些慢性病。

  老王曾经喝过马奶酒,他在来的时候就告诉我,马奶酒可以喝一点,但不可猛喝,得慢慢品尝,就会有特别的感受。我想,既然主人敬酒,不喝不礼貌,就喝了一小口。马奶酒刚一进口,感觉辛辣中带着一股浓香的奶味和淡淡的甘甜,味道很不错,还比较好咽,很顺溜地就到了胃里。胃里立刻发热,不久,这热劲儿就冲上脑门。啊!真是很刺激很过瘾。

  大家吃得差不多了,主人端上来煮了面片的肉汤让我们喝,这就是要“原汤化原食”。

  已经是酒足肉饱了,乌尔塔拉克还抓了一大把碎肉凑到老王嘴边,恳切地劝老王吃下,老王当然要吃掉。我也不能例外。

  我们要离开了,乌尔塔拉克和他的父亲送我们老远,还一再说请我们再来。乌尔塔拉克的儿子也向我们挥着他的小手。

  这时候,草原上红艳艳的太阳已经偏西老远。微风轻拂,野花的香气飘进鼻孔,很是惬意。我看看手表,啊,这一顿饭竟然吃了5个小时!

  我大概吃得太多了,感到肚子发胀。我想,这次到乌尔塔拉克家做客,既是口腹的享受,又是精神的享受。我感受到了哈萨克民族的热情、善良、纯朴、率直、大度、豁达。

  哈萨克族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浪漫的哈萨克族婚礼

  去年5月底,我们在乌拉斯台乡采风时,结识了乡党委书记居马别克·吐尔阿拜,他是哈萨克族,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他虽不善言谈,我们却一见如故。知道我们对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他就说,他弟弟的一个朋友要举行结婚典礼,问我要不要去看一下。

  结婚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对婚礼也就特别重视。哈萨克族是尼勒克县主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一定很有特点,能够亲眼看到,一定能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我问居马别克·吐尔阿拜是否认识新郎、新娘,他说不认识。我就说,咱们不认识人家,这样贸然前去不合适。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说,这有什么,哈萨克族是特别好客的民族,平常他们就能热情接待素不相识的来者,更何况遇到婚礼这样的大事,他们更会热情欢迎。

  我还是有顾虑,觉得贸然前去参与很不妥。另外,我时间安排较紧,在这里待不了多久,如果参加人家的婚礼,半途而退很不礼貌。我想了想,就对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说,我们不要参与,就作为旁观者,这样,既看到了婚礼的场面,又可以来去自如。

  居马别克·吐尔阿拜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多顾虑。不过,他还是答应带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哈萨克族的婚礼。

  邻村不远,我和居马别克·吐尔阿拜边走边谈。居马别克·吐尔阿拜对我讲,哈萨克族的婚俗,从说亲到完婚一般要经过6个阶段,即提亲、订婚、“吉尔提斯”仪式、送彩礼、出嫁、迎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