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重点推荐 >> 正文

《世界美文观止》(3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8日15: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守仁编选

  后来村里又发生了几起惨剧,凑巧的是,我目击了每场惨剧的全过程。我的学识和受过的锻炼使我能对这些惨剧看得比未受教育的人更深刻一些。不过这些惨剧一般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就失去了吓人的力量,它们逐渐退去,消失在灿烂欢欣的阳光里。它们是黑暗和恐惧的宠儿。白昼给我带来宁静和欢愉,但一到夜晚,我重又回到痛苦不堪的梦魇中。在我整个童年时代,我从没设想过怎样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过上更好的日子。年事增长后,我也没有如此奢求过。但就是到了现在,夜里的情况还没有变,和年轻时一样:给我带来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沉痛感慨。从出生到现在,由于经历了太多不同寻常的事情,所以一到夜晚,脑子里就乱七八糟,从来没有平静过。

  悼念玛丽·居里

  [美]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相对论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他分别在1905年、191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并于1929年发表总结性论文《统一场论》。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

  玛丽·居里(1867—1934),法籍波兰裔科学家。她是第一位先后于1903年、1911年在物理学、化学领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人。她和居里先生一起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1906年居里先生因车祸不幸去世后,居里夫人在极简陋条件下,刻苦钻研,于1910年出版了重要著作《放射性》。她把巨额奖金分赠给贫困学生,并投入教育事业。她毫不看重奖章和荣誉头衔。一天,她女友到家里做客,见她女儿手中正在玩着英国皇家学院刚颁给她的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金质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能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道:“我就是想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有人建议居里夫人申请专利,她却说:“我决定放弃。科研成果应该是全人类都可免费共享的财富。”

  《悼念玛丽·居里》是爱因斯坦在1935年追思会上的演讲。他着重阐述居里夫人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高度赞颂了她献身科学、热爱人类的崇高品格。演讲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情感饱满,堪称悼念典范科学家居里夫人的经典之作。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慈善家。1880年生于亚巴拉马州一个小镇。她一岁半时因为一场高烧,失去了视力、听力,生活在一个没有光线和声音的世界里。后在导师安妮·莎莉文耐心教导、示范下,凭着顽强毅力,学会了读书、说话。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懂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五国语言的作家、教育家。她一生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4部著作,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募集资金,从事残疾人福利事业。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运动”,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幻想式抒情散文中,表达了一个聋盲人对充满音色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倾诉了她在三天之内最想看到的人和事:第一天,看看她亲爱的老师、朋友、她的导盲犬,她家中房间里的布置和凸文书籍;第二天,想看看人类发展史,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都会美术博物馆,不是用手摸,而是用眼看世界艺术精品,晚上还要看戏、看电影;第三天,看看人们的日常生活,看看纽约这个大都市,看看帝国大厦、第五大道、橱窗里陈列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她对有眼睛的人提个建议:“我要劝告愿意充分使用视力这种天赋的人,要像明天你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使用你的眼睛。”

  她体会到: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人,是多么幸福啊!

  我们都曾读到过这样激动人心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能活下去的时间已经很有限了,有的可以长到一年;有的却只有二十四小时。对于这位面临死亡的人打算怎样度过这最后的时日,我们总是感到很有兴趣的——当然,我说的是可以有选择条件的自由人,而不是待处决的囚犯,那些人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

  这一类的故事使我们深思,我们会想到:如果我们自己也处于同样的地位,该怎么办?人都是要死的,在这最后的时辰,应当做一点什么?体验点什么?和什么人往来?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什么使我们感到快乐?什么使我们感到遗憾呢?

  我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成年时都能突然聋盲几天,那对他可能会是一种幸福。黑暗会使他更加懂得视力之可贵,寂静会教育他懂得声音的甜美。

  我曾多次考察过我有眼睛的朋友,想让他们体会到他们能看到些什么。最近,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发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她回答。好在我对这类的回答已经习惯了,因为很久以来,我就深信有眼睛的人所能看到的东西其实很少,否则,我是难以相信她的回答的。

  我问我自己,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没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难道可能么?我是个瞎子,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精巧的对称图形,我的手带着深情抚摸银桦光润的细皮,或者松树粗糙凸凹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怀着希望抚摸树木的枝条,想找到一个芽蕾,那是大自然在冬眠之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觉到花朵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发现它惊人的螺旋形的排列——我又探索到大自然的一种奇妙之处。如果我幸运的话,在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小溪的清凉的水从我撒开的指间流过,使我欣慰。松针或绵软的草叶铺成的葱茏的地毯比最豪华的波斯地毯还要可爱。春夏秋冬一一在我身边展开,这对我是一出无穷无尽的惊人的戏剧。这戏的动作是在我的指头上流过的。

  我的心有时大喊大叫,想看到这一切。既然我单凭触觉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快乐,视觉所能展示于人的,又会有多少!但是很显然,有眼睛的人看见的东西却很少。他们对充满这大千世界的色彩、形象、动态所构成的广阔画面习以为常。也许对到手的东西漠然置之,却在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是人之常情吧。但是,在有光明的世界里,视觉的天赋只是被当成一种方便,而不是当作让生命更加充实的手段,这毕竟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

  为了最好地说明问题,不妨让我设想一下,如果我能有,比如说,三天的视力,我最希望看到什么东西。在我设想的时候,你也不妨动动脑子,设想一下如果你也只能有三天视力,你打算看见些什么。如果你知道第三天的黄昏之后,太阳便再也不会为你升起的话,你将如何使用这宝贵的三天呢?你最渴望看见的东西是什么呢?

  如果由于某种奇迹,我能获得三天视力,然后再回到黑暗中去的话,我将把这段时间分作三个部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