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重点推荐 >> 正文

《世界美文观止》(3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8日15: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守仁编选

  同样,也还有许多种开门的方式。当侍者给你端进晚餐的托盘时,他用胳臂肘高高兴兴地推开了餐厅的门。还有在倒霉的书商或小贩面前,疑疑惑惑、勉勉强强地退进门内的那种开门。还有仆役装腔作势、小心翼翼地、步履交错地向后退着,敞开橡木制的、壁垒森严的、属于大人物的大门。还有牙医的女助手那富有同情心的、令人肃然的沉默。她开了通向手术室的门,一言不发,却暗示着医生已为你准备就绪。还有大清早一扇门轻快地猛地打开,护士走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不受干扰的隐居的象征,回避的象征;心灵躲进极乐的平静或悲哀的秘密搏斗的象征。一个房间没有门就不是一个房间,而是一个过道。一个人不管在哪儿,在一扇关着的门里面,他就可以无拘无束。在关着的门内用脑最灵。人不是要被赶在一块儿放牧的马群。狗还知道门的意义并为之苦恼呢。你可曾注意到一只小狗依恋在一个紧闭的大门边?那是人生的一个象征。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本身存在一种形容不出的情趣,一种进入一个新的时刻,人类烦琐程序的一种新的模式。它包含着极大的人世间喜悦的闪现:重聚、和解、长久分离的情人们的狂喜。甚至在悲哀中,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慰藉: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痛苦的分量。然而门的关闭却可怕得多。它是一种最后定局的自白。每一扇门关了就是结束了什么。在门的关闭中有不同程度的悲哀。一扇门砰地关上是一种软弱的招认。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往往是生活中最为悲剧性的举动。人人都懂得刚刚关上门后那种极度的揪心之痛!当心上人就在近处,声音依稀可辨,而人儿却已远去。

  开门和关门是一部分生命的严峻的流动。生命不会静止而听任我们支配。我们不断地怀着希望将门打开,又带着绝望把门关上。生命并不比一斗烟丝延续得更为长久,而命运却把我们像敲落烟灰似的给敲落了。

  一扇门的关上是不可挽回的。它突然拉断了捆扎着心儿的绳子。再开一下,再退回来,也是枉然。门一旦关闭,就永远关闭了。通往消逝了的时光的脉搏并没有别的入口。

  “我们向亡灵宣誓”

  [美]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里根(1911—2004),生于伊利诺依州一个贫民家里。1980年,他被选为美国第40任总统。《“我们向亡灵宣誓”》,是他为庆祝诺曼底登陆胜利40周年时专程飞往当地发表的演说。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的临海地区。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盟军部队经过长期精心准备,在这里攀上峭壁、滩头,强行登陆。但由于德军顽抗,盟军部队逐渐增加至100多万人,耗时一个多月,才彻底结束这次战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之战:美英投入兵力45个师,各型战机1 3万架,各种舰艇5000艘,战车17万辆,伤亡多达12 2万人。伟大诺曼底战役的胜利,为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加速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的灭亡。

  “为解放而使用武力与为征服而使用武力在道义上有天壤之别。”这是里根总统在此演说中的名言,它严格把正义战争与侵略战争区别开来。

  如今诺曼底建有第二次世界大战阵亡将士墓园:在树木掩映下的绿色草坪上,井然有序排列着数以十万计的洁白十字架,以此悼念长眠在这里的英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中、美、英、法、加、波、南斯拉夫等国,终于战胜德、日、意法西斯恶魔,付出了数千万人的生命代价,损失了难以计数的物质财富,——这一历史浩劫,人类务必永远铭记,并百般维护住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们在这里纪念历史上的那一天,盟国人民为使欧洲大陆重获自由而齐心参战。在漫长的四年中,欧洲大部笼罩着可怕的阴影。自由的国家沦丧,犹太人在集中营里呼喊,千百万人呼唤着自由。欧洲被奴役,全世界为它获得拯救而祈祷。救援就在诺曼底开始了。在这里,盟国巍然屹立,打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反对暴政的大战。

  我们站在法国北部海岸孤零零迎风而立的顶端。空气这样柔和,但是,四十年前的此刻,空气中却弥漫着硝烟,士兵的呐喊声、步枪的噼啪声和大炮的怒吼声响彻云霄。1944年6月6日拂晓时分,二百二十五名突击队员跳下英国登陆艇,奔向峭壁脚下。他们的任务是这次进攻中最困难、最需要胆量的。他们要攀登上陡峭孤寂的峭壁,除掉敌人的大炮。盟国获悉,一些威力无比的大炮就部署在这里,而且曾在海滩上演练,以阻挡盟军的前进。

  突击队员们抬头看见敌兵在悬崖边缘用机枪朝他们射击,朝他们扔手榴弹。美国突击队员们开始向上攀登。他们把绳梯投到峭壁上,开始往上爬。一个突击队员倒下了,另一个又冲上来。一条绳索被割断,就抓住另一条继续攀登。攀登,反击,站稳脚跟。很快,突击队员们一个接一个登上了顶端。他们夺取悬崖峭壁上土地的同时,欧洲大陆的收复也就开始了。来到这里时是二百二十五人。两天战斗之后,只有九十人能继续扛枪战斗。

  我身后是一座纪念碑,象征着突击队员像尖刀一样猛刺向峭壁的顶端。在我面前是把尖刀刺上去的人们。

  这些就是奥克角的孩子。这些就是登上峭壁的战士。这些就是帮助解放欧洲的先锋。这些就是帮助结束战争的英雄。

  先生们,我看到你们,就想起斯蒂芬·斯彭德的诗句。你们是这样的人——“一生为生命而战……在充满生机的空气中刻下你们的荣耀……”

  你们在此一战之后,四十年过去了。登上悬崖的那一天,你们还年轻,有些稚气尚存,面前是未来生活很大的喜悦。然而,你们却在这里冒尽风险。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什么使你们抛开求生的天性,冒着生命危险去夺取这些悬崖峭壁?是什么鼓舞了汇聚于此的部队的所有官兵?我们看着你们,不知怎么,我们知道了答案:是信仰,是信念,是忠诚,是热爱。

  诺曼底的战士坚信他们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坚信他们在为全人类而战,坚信公正的上帝在这个滩头或下一个滩头会惠泽于他们。他们深知,为解放而使用武力与为征服而使用武力在道义上有天壤之别。感谢上帝,这一点我们还没有忘却。你们来这里是为了解放,不是为了征服,所以你们和其他人对自己的事业毫不怀疑。你们坚信不疑是对的。

  你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值得为之一死。祖国值得为之一死,民主也值得为之一死,因为它是人类创立的最值得尊重的一种政府形式。你们所有人都热爱自由。你们所有人都愿意打倒暴政,你们知道祖国人民支持你们。

  1984年6月6日于诺曼底奥克角

  (侯勇 译)

  奶奶

  [美]雷·布莱德贝利

  雷·布莱德贝利(1920—2000),当代著名科幻小说家。生于伊利诺伊州。毕业于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公立中学。1943年成为专业作家。1951—1953年担任美国科学幻想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华氏温标451》《我歌唱带电的人体》《万圣节树》《霹雳轰鸣》等。短篇小说集《火星编年史》《太阳的金苹果》《忧郁症之药》等颇有名气。他除写科幻小说外,还写剧本和社会小说,曾将梅尔维尔的名著《白鲸》改编成电影剧本。

  《奶奶》构思别致,形象饱满,令人感动。作者的奶奶是个勤快、能干的女人。由于她的操劳,全家日常生活、屋里屋外,打理得井然有序。她做好了该做的每件事,承担了自己的一切责任。干了一辈子,她老了,疲倦了,可以坦然离开世界了。她把儿孙叫到床边,仔细叮嘱,让他们来接班,让她的一切在子孙身上延续下去。她平静地说:“在南海的岛屿上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天。那天到了,他自己也明白,于是他和亲友们握手告别,坐上帆船离开了。他走了,那是很自然的——他的时候到了。今天也是这样……现在,你们都走吧,我要去寻找我的梦了……”这就是耄耋之年的美德、智慧和安详,一切都顺乎天理。

  《奶奶》让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