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问心》(44)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8日14:1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沐莲

  “要说,这也不是头一次看戏。可是,以前看戏,那是听唱、看相,嘴里还跟着锣鼓点哼哼着。这回不一样了,都忘了戏文了,只是一个劲儿地盯着三安、盯着俺那孩子看。就是看不够啊,每一晚都有三安。他一出场,下边还有人鼓掌。我咋看都不敢相信那就是咱自己的三安。听他那唱腔、看他那身段还有他穿着那皂靴,踩着那锣鼓点一抬腿、一迈步,咋都那么俊了呢!看着看着,我就掉泪了。旁边的人还问我‘咋地了’,我说:‘我高兴啊’!”说着,娘擦了擦眼泪。“就是挣的少点儿。空着手去的,又刚出徒,吃的、穿的还有行头,都得自己置办。我这临走,他还要借钱给你们买东西带回来,我没让。”

  可是,三安还是想办法给爹买了一瓶酒,给我们这些孩子们买了一包糖果、两个面包。我分到了两块糖和一小块面包。那两块糖,我揣了很久都没舍得吃,每天只是摸一摸。面包在兜里都磨碎了,我领着七安去地里剜野菜时,一路上一会儿摸出一点儿来放进嘴里,心想:这是咋做的?酸甜、酸甜的,太好吃了。那感觉多少年后我都没忘记,可是也再没有找到。

  娘回来后,就积攒了一点儿钱,买回两种颜色的布,动手给三安做了一身白色的练功服,还做了两双很软的布底鞋。

  “他练功穿的那身衣裳都打了补丁了,鞋也快破了,别人看着直笑他‘太仔细’。我在他那儿都量好尺寸了,早点儿做好了,等他回来时可拿回去穿呀。”说着,娘又心疼地掉眼泪了。

  春天来了。解放后,这个古镇虽然仍旧是一片穷困潦倒、百废待兴的样子,但是,春天毕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穷人有了自己的土地、手工作坊和商店。人们舒展开多年紧锁的愁眉,努力往这贫瘠的土地上播洒汗水,往自己的生活里灌输希望。

  那是一个大晴天。湛蓝湛蓝的天空,喜鹊和燕子飞来飞去,在我家东边水井旁的那棵大榆树上衔泥筑巢。东南风轻轻捋过古老的城郭,催旺了铁匠炉里刚刚捅开的炉火。爹用一把大铁钳子从通红的火炉里夹出一块薄铁,放在砧子上,拿起锤子,“叮当!叮当!”地用力砸着,很快就砸出了镰刀的模样。放下锤子,爹走过来问娘:

  “茶水沏好没有?”娘又往煎饼鏊子下面续了一点儿柴火,说:

  “放锅台上了,你自己拿吧。”爹端起茶缸刚出去,相中二妮的那个人又来了,还拎着两瓶酒和两包点心。

  “大娘!还记得我吗?”

  “哦,是你啊!记得,啥时候来的?”

  “昨天。我回去后就有工作了,在矿山设备厂食堂干活儿。挺好的,也挺想你们的,一直想来看看,这几天串休就来了。”

  “嗨,这孩子,刚工作,别枉花钱买东西才好。”娘擦擦手说。

  “也没买啥。”他自上次见了二姐之后,一直念念不忘,就想快点儿找到工作再来。他见这会儿人少,就大着胆子直来直去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大娘,你可能也知道我是为啥事来的。以前因为还没有固定工作,也不好意思说。现在工作稳定了,就大着胆子来了。也不知大娘考虑过没有,就是介绍人跟大哥提的那事?”

  几句话还真把娘难为住了:咋回答好呢?娘没想到他这么直截了当:说不行吧,他要问啥理由呢?说二妮不同意吧,也找不到合适的原因。可是也不能前怕虎后怕狼的,万一耽误了二妮咋办?干脆就说自己不了解他家情况、不放心吧。

  “你可能还不知道,我这两个大的成家后都不太省心,就是因为结婚前不了解底细。你这儿呢,家里人都不在这儿,就更不知底儿了。想来想去,就是有点儿不放心。”

  “哦,大娘,我知道您的意思了。我家里的情况的确不能光听我自己说。这样,您别担心,我呢,一定想办法让大娘了解我家的真实情况。”两天后,镇东南角一家姓刘的跟大妮一起来见娘。

  “呀,你咋来了?”

  “我咋不能来呀?我来看看你们啊!”

  “早就听大闺女说,你就住她家前边。说去串个门,一直没抽出空来,还让你这么远跑来了。”娘赶紧让座。

  “你忙啊,你家这么多人干活儿,光做饭就够你忙活的。哪像我,就那点儿地,几天就种完了。”

  说起来,这个姓刘的也是从山东过来的,他的闺女就嫁给一个从山东老家来的人,也在矿山干活儿。来找二妮的那个人和他们认识,他们两家在山东住同一个村。这不,那个人找到刘家,托刘家来介绍他家的情况。

  “他老家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头几年都嫁人了。他爹娘跟着他姐姐,人不错,脾气都挺温和,现在还能干点活儿……”

  娘不吱声,只是听姓刘的自己讲。娘想:他说得越多越好,如果有问题,咋也能听出来。结果娘没听出什么不放心的事,就说:

  “啊,听你这一说,俺也就放心了。你也知道,俺这大闺女出嫁后没少遭罪……”

  “听说了,那样犯浑的婆婆,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就这样,娘和爹仔细商量了一下,又反复跟二妮说了几次,事情就定下来了。那年夏天,二妮就嫁人了。

  我还记得,二妮出嫁那天虽然风和日丽,但是二妮就是不高兴。

  杨大爷的女儿老早就来了,我们都叫她杨姐,她是来帮助二妮梳洗打扮的。也不知道哪儿来的规矩,闺女出嫁时,必须得将鬓角边上的汗毛拔除干净。二妮的脸上扑满了白色香粉,杨姐就用两根细棉线,牙咬着一头,再用手拽着另一头,把汗毛一根一根地往下绞,疼得二妮直叫唤,眼泪都流出来了。

  娘把二妮拔地挣的那六十块钱,用一块布包好让二妮拿着。二妮说啥也不要,娘硬要塞到她兜里,她都急哭了,掏出来,又交给了娘。

  “娘,这些年我啥也没给家里挣,就这点儿钱,娘留着花吧。”

  “孩子,你还挣啥啊?想找个工作干,也没人能帮你。大热天蹲在太阳底下拔地,汗一把、泥一把,好不容易挣这点儿钱,你一分也没舍得花,都留给娘。娘咋能要你的呢?唉,你要是实在不拿呢,娘就给你留着,啥时候想花你就花。”二妮心里有好多话,可说不出来,只是流眼泪。

  “你也知道,娘也没有钱,只给你做了这一身衣裳、一床被褥,就打发你出门。你穿过的旧衣裳,我看你也洗干净包好了,等过门后你再回来拿去,也好替换着穿呀。”娘心里一酸,忍不住也流泪了。

  “大娘,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你娘儿俩这是怎么了?”杨姐见状,便婉言相劝。娘擦了擦眼泪,换了个话题:

  “去了,跟人家好好过日子,别犯倔,遇事多商量。他要是欺负你,你就回来跟娘说,娘去找他。可不能像你大姐似的,受了气也不吭声。”

  “不能,要是有人敢欺负咱二妮,我第一个找他算账。”杨姐也是个快人快语的人。

  二妮脸上挂着眼泪走出家门。出了大门,又依依不舍地回过头来看了看。娘站在门口向二妮摆手:

  “去吧,孩子!去吧,孩子!”娘看着二妮跟着二妮丈夫走远了,就端起一盆清水,从大门口泼了出去。据说,这叫“覆水难收”。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也寓意二妮千万别走回头路。

  后来,那是过了很久的后来,二姐跟他回老家看他娘时才知道:二妮丈夫来东北之前,在铁匠炉上嫌活儿累,又换了几个地方都不如意,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最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随别人远走他乡。这事,来东北的人谁都不知道。

  二妮出嫁后的头几天,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夜里睡觉时没人挤我了。以前晚上睡觉,我都是和二妮合盖一个褥子。我经常感到她的腿压在我的身上,很沉重。有一次都把我压醒了。我两手使劲往下搬她的腿,可就是搬不动。二妮白天干活儿累啊,怎么搬她,她都不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