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荒门》(52)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7月04日15: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刚

  《辞源·伏羲》称:“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伏羲部族的风夷,《左传·僖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等国皆风姓”,伏羲之后人也。在夏以后至春秋时,由河南、河北、山西迁入山东、江苏等地。任,今山东洛宁;宿,今江苏宿迁;须句,今山东东平;颛臾,今山东弗县西北。伏羲风姓部族,在历经几千年的辉煌,伏羲时代结束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余威尚存,余音绕梁。在夏至桀17世471年间,《竹书纪年》载:后相为王,“二年,征风夷及黄夷”。后相至后芬、后荒、后泄,风夷部族与夏仍有抗争,并开始逃亡,成为附庸小国。再以后,便是人亡政息,史书无载了。

  即使如此,风,仍然在吹啊!

  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有伏羲的后人。

  《山海经》称:“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太暤爰过,皇帝所为。”又称“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承厘,承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太皞即太昊伏羲。前些年,学界有所谓巴人身世之谜,其实无谜可言。巴人,伏羲子孙也。伏羲氏族往西南迁徙,咸鸟等等,西迁形成的新的部落,且并不是到四川为止,一直到了云贵高原乃至东南亚等国。至今,苗、瑶、彝、水等少数民族的葫芦、伏羲神话,以及对伏羲、女娲的祭祀、崇拜,其真诚、热烈、持久与敬畏,远在中原汉人之上。

  亲爱的朋友,你还记得吗?大地湾有葫芦河。大地湾遗址就在葫芦河支流清水河南岸。葫芦河畔有民间传说:上古时,有兄妹俩把雷公送给他们的一枚牙齿种在地里,长出了一个大葫芦,在大洪水来临仓惶无计时,大葫芦裂开一口,兄妹俩钻进去得以幸存,于是便把洪水满溢后流淌的河,叫做葫芦河。这个故事与西南苗族、瑶族的伏羲神话惊人地相似。这样的相似却在南北远隔、千山万水之间,是伏羲在葫芦河一带的踪迹,也是伏羲氏族大迁徙的渺茫背影。

  有多少祭拜伏羲的香火、伏羲女娲像,闪烁在日光下、月光下:

  蓝田华胥镇、华胥渚、华胥陵;

  天水伏羲庙、卦台山;

  天水大地湾遗址;

  陇城女娲庙;

  陇城风谷、风台;

  大象山太昊宫,华盖寺伏羲像;

  静宁成纪古城;

  宝鸡北首岭;

  西和仇池山;

  河北新乐伏羲台;

  河北涉县娲皇台;

  河北赵县双祖庙;

  山西洪洞伏羲庙;

  山西汾阳圣母庙;

  山东峰山伏羲文化遗址;

  山东部城伏羲庙;

  四川阆中三台山华胥台、伏羲台、女娲台;

  台湾宜兰、台北伏羲庙;

  日本静冈伏羲庙……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帛画;

  山东曲阜灵克殿;

  河南洛阳卜千秋壁画;

  河南唐河画像石;

  河南南场画像石;

  山东长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

  山东肥城画像石墓;

  四川重庆沙坪坝石棺;

  陕西米脂二号画像石墓;

  江苏铜山画像石,江苏铜山留山画像石;

  江苏徐州蔡丘画像石;

  四川郫县东汉墓石棺;

  四川彭县画像砖墓;

  四川城都天回山崖墓石棺;

  四川新津画像石;

  四川乐山张公桥崖墓石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69窟;

  敦煌285窟;

  吉林高句丽古墓5号;

  新疆高昌国阿斯塔那墓定彩色绢画……

  目睹这一切,遥想远古先民的流浪迁徙,繁衍生息,我们能不心潮澎湃,感概万千?

  从20世纪末叶到21世纪初年,中国大地上骤然升温的对炎黄二帝也包括伏羲、女娲的祭拜热潮中,果然有出于旅游、地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因素,却不能简短地归结成“为了多寻一个帝王而跪拜”的浅薄之论。

  祭祀是后来人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记忆的唤醒与激活,祭祀是心灵深处的感恩与洗礼,正是祭祀这一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美德,使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有了最可宝贵的集体记忆。这集体记忆深入历史深处,从而可以使中华民族的一代代子孙,能从历史的大文化中汲取继往开来的大智慧。

  相反,假如我们成为一个集体失忆的族群,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那才是导致民族文化与精神全面沦丧的数典忘祖。

  我不由得想起了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9月3日文化高峰论坛上说的话:“《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杨振宁并且认为,这一影响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先生之说大错特错了,请看爱因斯坦在《给J·E斯威策的信》所言:“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践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部都做出来了。”

  “中国的贤哲”之首,不就是伏羲吗?

  “中国的贤哲”之首的最伟大的贡献,不就是八卦、《易经》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