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青岛街巷里院传奇》(10)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6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镇江路炮台位于干休所院内,由于干休所改造盖楼,已经爆破清理,原址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掩埋,当时历史资料关于炮台的数目记载是这样:“南仲家洼炮台,错北岭炮台,太平山炮台,镇江路炮台,仲家洼南2号炮台和仲家洼东3号炮台,太平镇东南4号炮台,海泊河桥南5号炮台以及太平山炮台、。其他分布在各区的有青岛山炮台,军事要塞,湛山1号炮台,小鱼山炮台、汇泉炮台、团岛炮台等10余处炮台,唯青岛山南北炮台地势险要,设于危崖,居高临下,既可鸟瞰南部海面、陆地目标,又可侧视东、西、北部等海面、陆地物体,实为当时胶州湾入海口一处理想的军事要地。”

  根据青岛档案馆存有的历史档案记载:青岛山炮台始建于1899年,是德军驻青岛山(京山)要塞指挥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于1905年建成。该指挥所位于德军俾斯麦兵营(即青岛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址)后面的青岛山上,青岛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址在1905年驻扎德国军队,据考证有地道通往指挥所,记得在文革年代,我们红卫兵在海洋学院的海洋系地下室可以从地下的通道走到水产系,气象系,海院附中,物理系的各个楼座,可见,当时建造者的良苦用心,也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青岛山,又名京山,地处市区中部偏东,信号山之东北,是今市南、市北二区之交界处,海拔128米,是市区的第二座高山。明初,青岛村建立后,这里就称为青岛山,是青岛村和上青岛村村民的山地。1891年,章高元在青岛设防,就在青岛山西南坡建立了嵩武中营,青岛山麓成为练兵的场地。

  德军占领青岛后,即组织人力进行实地勘察,测量,然后以提督府(原市政府大楼)提督官邸(即迎宾馆)为中心,修筑了4道防线、12座炮台。青岛山要塞炮台,背靠市北、东镇,东与太平山及西北贮水山上的炮台组成了护卫市区特别是保卫德国提督府的一道屏障;西与团岛、东和汇前岬炮台连成一线,又构成了对海上作战的炮火防线。由于青岛山南北炮台地势险要,设于危崖,居高临下,既可鸟瞰南部海面、陆地目标,又可侧视东、西、北部等海面、陆地物体,实为当时胶州湾入海口一处理想的军事要地。

  延安路曾经有一个德占时期的兵营,1903---190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在延安路路口的东北面修建了毛奇兵营,德国战败后,日本人接管,在这里驻扎着一支装甲部队,就是日本人的“若鹤兵营”,“若鹤兵营”的面积很大,北门在登州路,南门在兴亚路,是日本重要的屯兵之地。兴亚路的兴建与此兵营的存在休戚相关。

  若鹤兵营和日本兵是这一带的太上皇。中国人路过兵营,必须向持枪的警卫脱帽鞠躬,否则日本兵就“八格牙路”骂声不停,揍你一顿是轻的。如果你骑着脚踏车,也必须下车,鞠躬,不然刺刀就会捅到你的车辐条中间,使你车翻人伤。

  多少年过去,若鹤兵营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大院还在,只是改为北航大院,里面住满了普通的老百姓了。

  青岛是一个建置比较晚的城市,而市北区位于青岛市中心,许多战争遗迹尚保留在市北的各地,有许多在市区的开发、拆迁改造中不断消失,因此,认识和保留这些遗迹是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不可多得的财富!

  德、日殖民者的罪证——“太平镇劳工墓”

  德、日殖民帝国在青岛统治了几十年,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和地下秘密设施,那些劳工苦役后来怎样?他们的去向如何?在历史档案没有记载,在报纸新闻没有刊登过。

  封建时代,帝王统治者利用苦役设计修筑完秘密设施,苦役的命运难逃被害。也看到过各地许多日本侵略者利用劳工修筑设施然后害死劳工的故事。青岛是否有这种悲剧,难道侵略者在修筑结束那些秘密工事能放那些苦役回家种田?

  据档案局提供资料:上世纪40年代,在青海路地下曾发现过一箱被迫害致死的劳工尸骨。在太平镇有一个“劳工墓”,位置在太平镇和北仲家洼交界处的东南边,就是现在延吉路和镇江路交界的西北边。

  椐资料记载:“进入50年代,那里还是一片乱葬岗,原来北仲家洼至太平镇有一条南北小道,现在是镇江路。乱葬岗以南以东原来都是庄稼地,现在开通了东西走向的延吉路。墓地的确切位置是在太平镇和北仲家洼交界处的东南边,就是现在延吉路和镇江路交界的西北边。有一个叫吴道麟的老人曾经说出了这样一个“谜底”。大港拉来劳工尸骨

  吴道麟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在太平镇6号东茂染织厂当工人,那时太平镇1-6号是六家私营织布厂,现在这里已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建设的商品房,已有居民入住。“我骑自行车上下班时,就路过那片‘劳工墓’。”吴道麟说,在太平镇和北仲家洼交界处的东边,原来是一个德国炮台,解放初期有海军驻守,后来炮台的位置成了第三织布厂和第三染织厂,那片坟地就在炮台东南边。“听老人说,日占青岛时期,被日本鬼子迫害死去的劳工就埋在这里,这些劳工尸骨许多都是从大港那里拉过来的,听说是在日本被迫害致死后运回来的。此外,还有一些尸骨是冻饿致死的居民的。”吴道麟说。

  “那片墓地约有十亩”

  “至于这片墓地消失的年代,应该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吴道麟说,那时大办街道工业,这一带先后建起了一些工厂,从南往北有热工仪表厂、机床附件厂、自行车大飞轮厂、船舶电器厂、铝制品厂等工厂。大飞轮厂东边现在是个农贸市场。

  在建厂房前平整土地、挖地基时,曾找了街道服务站殡葬组的老年人收拾尸骨,因为年代久远,有的一个墓穴上下埋了几层,有的尸骨不完整,就以一个头骨即所谓一具尸骨。吴道麟说:“总共的尸骨数说不清楚,但那片墓地约有十亩,当时有的墓穴从上到下挖出的头骨有二十多个。”

  这是吴道麟知道的有关劳工墓的情况,这一带到底葬了多少人?挖出的劳工尸骨后来如何安葬了?

  另外我在七十年代在沧口浴池工作的时候,在沧台路有一个93岁的林姓老人,他说:根 “旧社会,在板桥坊有一个乱葬岗,那里是日本人的杀人场,尸骨成堆,埋葬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和革命志士。”

  我还想起在四十年前曾经看过一个资料:“在青岛海边,曾经有一个日本人的活性人体化学药物实验基地秘密堡垒,当实验结束后,实验者会送到机器绞成肉浆冲进大海,但是,这个基地在什么位置,当事人由于被秘密押进,没有办法断定,看来离海边不远。”

  镇江路是很熟悉的地方,在七十年代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那里的每个工厂工会我都有业务,根据吴道麟谈的这个情况,我分析劳工墓的具体位置应该在橡胶制品二厂,和铝制品分厂厂区,铝制品分厂大楼是六十年代末盖的五层楼,是当时周围最高的建筑了,橡胶制品二厂的楼是八十年代盖的,八十年代镇江路还是沙土路,现在这些楼都已经拆掉,看具体位置应该在镇江北路金狮宾馆周围的位置。当时盖楼的红线区挖了地基,未在红线区只不过把地面铲平,是不会发现那些罪证的,不过,在下一步重新改造大飞轮厂的时候有关部门应该参入观察,以收集证据,大飞轮厂现在是农贸市场,距离“劳工墓”比较近!

  历史不会忘记侵略者在青岛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些建筑、那些军事设施都在诉说着德日侵略者的罪行,都在记录着那一个个劳工的血泪史。

  童年的青岛第三公园

  在晚秋,人们看到那树叶凋零就会经常回忆起春天时节,在晚年,人们也会经常回忆起童年的时光。转眼间,进入老年时代,回忆起五十年前的快乐,莫过于童年在第三公园体育场打篮球的时光。

  我的童年挚友,同学徐大宝家住在博平路,就是第三公园旁边的第一条小路,也许,那条小路是青岛市最短的小路,和他一起住的还有刘董亮,小谢,小路,还有不远处住在即墨路的魏庆福,高吉武等,我们都是39中学的同学,平时很要好。每到周日的学校放假,我们便聚在一起,去第三公园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上一页 1 2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7 48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