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青岛街巷里院传奇》(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6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小鲍岛的锦州路和益都路即将在改造中消失,但是当年的博兴路自由市场也是值得一提的,博兴路自由市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一个老市场,在三年自然灾害中,老市场承载了市北区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一个“杨八粒”的故事就是出自这个市场。“杨八粒”的名字杨保华,由于家中生活困难在博兴路自由市场卖过花生米,一毛钱卖八粒,因此获名:“杨八粒”。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起来造反竟然夺取了市委大权成为文革中市革委的主任,后来被历史淘汰进了监狱,出狱后曾经在贮水山的操场开过一家汽车修理厂,没有几年,汽车修理厂和他都失去了踪迹,据说,他患病去世了!

  现在的博兴路自由市场已经退路进室,在乐陵路开办了一家乐陵路农贸市场,后来又改名为小鲍岛民俗城,方便了群众,是市北区又一个极具特色的农贸市场!

  在小鲍岛的八街口,即热河路,辽宁路,德平路、黄台路、临悒路,大连路,益都路,乐陵路的交界,市北区政府利用原来的防空工程开办了地景大道,地景大道直通市场三路和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一带,内设许多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成为青岛市的一大景观!

  小鲍岛变了,辽宁路变了,变的我都要不认识了,根据市北区政府的规划,在两年内老楼全部拆除干净,取而代之的全部是高层大厦。祝愿小鲍岛在今后的道路上发展的更美好!

  横跨青岛两区的观象山

  七十年代末,曾经在观象山下借住房屋一处,虽然房屋仅仅只有11个平方,却也温馨,开门见山,闲暇时沿着崎岖的小路攀登到山顶,青岛的山海美景尽收眼底,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找个小亭子,坐着花岗岩石凳,望着周围的松涛树林,闻着花香,听者鸟语,呼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负离子,小憩一会,弹起吉他,放开歌喉。仿佛置身于神仙世界。

  青岛观象山北门在市北区,南门在市南区,横跨两区,据说:在青岛市区的山丘当中,海拔79米的观象山仅高于小鱼山和观海山。这座占地约100亩的小山,在德国殖民者占领之前,中国百姓通常俗称之为“小石头山”,观象山后来又改名为大鲍岛东山,它的海拔为79米,山势和缓,顶部平坦,花木葱葱,环境非常幽美,据记载,观象山30年代初就已为辟公园。解放后进一步植树绿化,栽花种草,铺设石砌路径和石桌石椅、凉亭、花廊等。山顶处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测绘局于50年代所建的全国水准原点,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皆由此点起算。80年代中期,观象山公园被规划为开展天文气象科普教育和登高游览的活动场所。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观测天文的纪录,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古老的观象台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华夏大地共建有3座现代观象台: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青岛观象台就在观象山上。

  德国占领初期,在山上建有储水池,俗称水道山。后因在山上建成观象台便被称为观象山。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改称“测候山”。1923年,被正式命名为观象山。“弯台观象”是20世纪30年代青岛的著名景观之一。观象山在1932年就被辟为观象山公园。1949年,经过植树。绿化,安上了石桌、石凳,栽种了大量的观赏树木,成为市区中心的风景点。站在观象山上极目远望,整个胶州湾内外全景尽收眼底。1984年,市政府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决定将观象山开辟为旅游登高点和开展天文气象科学普及教育的场所。现在,山上增植了雪松、黑松、紫薇,修建了四柱圆顶亭,同时还兴建了六角亭、休息室;葡萄廊、天文学气象科普室、活动室等,这样就把园林和天文科学融为一体。现在的观象山是青岛十大山头公园之一,是一处开放式公共园林。

  学生时代,我们就经常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观象台旧址,也知道了许多观象台鲜为人知的故事:观象台有德式建筑两幢,一座是古堡式办公楼,一座是台长官邱。办公楼始建于1910年11月。6日,落成于1912年9月1日,是德国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设计的,当时将其命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楼主体共7层,高21.6米,全部为花岗岩石砌结构,具有巍峨、雄劲、森严等欧洲中世纪城堡建筑风格3楼内厅壁上镶有一汉白玉碑,上面是一首德文诗。该楼及石碑保护完好,为青岛市一座独具特色的德式建筑。

  1958年,地磁、地震两部分移交给中国科学院。天文和气象部分仍保留在此,目前气象部分归属海军管辖,是一处军事管制区。

  1949年青岛解放后,观测台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接管。1952年,在山哑口处建了座石屋,屋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原点”在屋内深井中,是一铜制圆球,又称“金球”。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就是以此水准原点为基点算起的,因此它的军事意义和科学价值极高。

  青岛观象台

  山顶一座圆顶天文观测室,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青岛观象台是青岛最早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发样地之一。它于1898年由德国人创建,最初建在馆陶路1号,1905年迁至此山。当时的青岛观象台开展天文、气象、地磁、地震等观测及研究工作。1914。1922年,被日军占领。1924年,由我国著名气象学专家蒋丙然、天文学家高平子等代表中国北洋政府正式接管,从此开创了中国近代天文学事业,使青岛观象台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观象台并称为“远东三大观象台”。20世纪30年代是青岛观象台发展的辉煌时期。1931年,我国自行感设计建造的高14米、直径7.8米的弯顶天文观测室在观象山顶落成。1932年,我国引进的第一架直径32厘米天文望远镜投入使用,它标志着我国天文事业从此步入现代化行列。

  在观象山,还值得一提的是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1926年,青岛观象台作为我们的惟一代表应邀参加了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工作,并于1926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对观象山东部山颠观测点进行了经度测量。测量结果,成绩优良,得到国际经度测量委员会主席的专函称赞。1933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青岛观象台再度应邀参加了第二届万国经度测量工作。这两项国际联测,均以优异的成绩为我国赢得了荣誉。为此,中国天文学会和青岛市政府于1987年在观象山顶设立了一尊“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以示纪念,碑名系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手书,为中国天文学界第一座大型纪念碑。

  青岛市各个山头的文物古迹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坏饴尽,但是观象山的文物却全部保护下来,成为教育后一代的好教材,今日的观象山公园,是我们童年的乐园,也是劳动人民游乐锻炼的乐园,老一代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话说青岛劈柴院

  说起劈柴院的历史,得从青岛的百年建制初谈起,1973年我从农村返回青岛在中山路的服务业工作了20年,接触了许多从十几岁就来青岛学徒从事服务工作的老人,他们谈起中山路的劈柴院,总是眉色飞舞,好象带有无限的怀念和感慨。

  1897年德国侵略者占领青岛,就开始从国内抽调许多规划工程师来青岛勘测规划布局,1898年就开始了城市大规模基础建设,水泥,砖瓦用军舰和轮船从德国国内长途运输成本太高,便开始计划在青岛烧制砖瓦和水泥等建材用品。

  德国捷成洋行成立于1895年,他在德国人侵占青岛之前,就在香港设有一家“分号”,主要业务是“货运代理”,以后渐渐转变成进出口贸易公司。1897年,德国占领胶澳以后,捷成洋行也是最早将生意做到咱胶澳的公司之一,其贸易范围主要是租借地往来航线,代理邮政等。但在1899年,随着胶澳德国当局开始大规模基础建设,捷成洋行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投资建立了一家规模很大的“砖瓦厂”,开始大量生产德国标准砖瓦,并统一打上“DiederichsenJebsen.Co。”的德文标记,这也是为什么咱岛城这些年考古屡次挖出的砖瓦上,都有此德文标记的原因。

  “大鲍岛村”村北有一小村落叫“孟家沟”,在这里居住的村民多姓“孟”,村头有一条大沟。德国当局在1901年,就象收购“汇泉村”一样,整体收购了“孟家沟”,并将这条大沟挖山填埋,将土地拍卖给“捷成洋行”,而后者就在此建立了“砖瓦厂”。

  这就是“大窑沟”的由来。

  由于当时青岛的建设很快,需要大量的砖瓦,而德国人的窑厂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木柴,因此,江宁路到河北路、天津路到北京路自然形成一个买卖劈柴的市场,在1902年,德国人对该市场进行了规划修建,劈柴院的建筑也应该是和华人区中的其他四合院建筑同时建设,但因集市商贩习惯于此,‘劈柴’商人仍在江宁路买卖,据说劈柴院的10号院在改为戏园子之前,一直就是个买劈柴的院子,由于卖劈柴的生意渐好,劈柴市由五天一集改成天天有卖劈柴的长摊。我在70年代在中山路工作,听三新楼30年代就在店里工作的张殿臣老师傅说:那里的劈柴很有名,四乡郊区的农民把虎口长整齐的劈柴一捆一捆的码成垛,夜间运到院内,白天进行交易,买者讲好价钱,卖者用扁担挑着送到家门或者店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窑沟结束了为城市烧砖瓦的使命,整个孟家沟被纳入德国人的城市规划,而烧砖瓦的窑厂搬到大窑,小窑一带,劈柴院的柴禾需求量减少,院子许多柴禾点也改成了经营小吃的铺面和饭店,戏院等娱乐消费场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