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青岛街巷里院传奇》(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6日14:50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在我的学生时代,最早接触位于龙江路的德国宫殿是1963年,那时侯刚上中学,每天翻越贮水山走龙山路,龙口路到海边太平路的二中上课,在下午的课程表经常有自由活动两节课,我就跟着班里的大同学去海边挖蛤蜊,去信号山钻山洞,在这时,看到了位于风景如画的信号山南麓的半山坡上的迎宾馆。它是那样的富丽堂皇,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警卫,巡逻的解放军不时的出现在红色的墙边,太神秘了,这是什么地方?好多调皮的同学翻墙进去,但是被警卫人员不客气的赶了出来,直到1966年文革期间才弄明白这个宫殿的许多秘密!

  青岛开埠时,章高元在青岛设防,那时:“信号山”,又称“挂旗山”, 因为青岛港建港后,山上建有信号旗台,专为船舶进出港传递信号,故名“信号山”。 1897年德占青岛:在山上修筑堡垒,炮台。还在山上建立占领青岛纪念碑,为纪念侵占青岛的德东洋舰队司令棣利士,并将山名改为“棣利士山”。后来日军侵占青岛后,把山名更名“神尾山”,以纪念侵占青岛的日军大将神尾,也建立了日本占领青岛纪念碑。日本投降后,这些曾使中国人蒙受耻辱的碑刻早已被凿去,仅留遗迹。1922年,青岛收回后,此山遂定名为“信号山”。

  德国殖民者占领青岛,第一任总督托尔帕尔到处选址修筑建造他的行宫,“提督楼”。看到这里面朝大海,地势优越,便从国内选派最优秀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1903年开始修建,1908年竣工,历时近6年。传说德国设计师按照德国柏林皇宫建筑图纸的原样缩小10倍,仿造建立了总督官邸。因为该楼建造费用过大,达到了近100万马克。消息传到国内,全国哗然,被德议会弹劾下台。

  据说:当1908年这一栋德国总督官邸竣工的时候,这年10月20日,时任满清王朝的巡抚袁世凯来青岛访问,总督托尔柏尔到车站迎接,袁世凯到官邸拜会,豪华的“提督楼”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13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他还在一次宴会上盛赞青岛的德国总督官邸,他扬言要在北京天安门一带建造一座同样的欧式建筑,作为大总统官邸。

  1909年4月,托尔柏尔被免职,继任的代理胶澳总督麦尔瓦德克在这里下榻,携同妻子、儿女住进了这座豪宅。

  1914年,日本和英国联军向青岛发起攻击,经过了激烈的战斗,驻青德军战败,瓦德克代表德军投降,黯然失色地离开了这座官邸,全家被遣送回国。        

  1914年11月起,这座“提督楼”先后成为日本青岛守备军历任司令神尾光臣中将、大谷喜久藏中将、本乡房太郎大将、大岛建一中将、由比光卫大将的公馆。

  1919年,五四运动掀起了收回青岛的斗争高潮,直到1922年12月,青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进入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本市政权机关当时称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这栋楼遂先后成为督办熊炳琦、高洪恩、王翰章、温树德、赵琪的官邸。

  1925年,时任海疆防御总司令、胶东镇守使的毕庶澄进驻青岛,这里成了他的住宅。1929年4月,先后成为国民党执政的青岛接受公署专员赵中孚、青岛特别市代理市长吴思豫、青岛特别市市长马福祥、青岛特别市市长葛敬恩、青岛市长胡若愚的官邸。

  1931年12月,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仅作为市政府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这座美丽的德国建筑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迎宾馆”。

  1935年夏天,宋美龄和宋子文等国民党要员乘坐“美龄”号专机在青岛机场降落,早已等候在此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他们乘车至迎宾馆下榻。

  三十年代,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常来青岛“视察”,沈鸿烈将韩复榘安排在他喜欢的迎宾馆居住。

  1940年初,汪精卫、梁鸿志、王克敏等人集聚青岛,在这里开了一个所谓的“历史性”的“三巨头”会议,商讨将三股卖身投靠的汉奸势力撮合到一起,成立一个统一的傀儡政府。”

  原来在这次密会前,汪精卫就做贼心虚,心惊胆战,魂不守舍。1940年1月11日,汪精卫刚到青岛,下榻在迎宾馆103房间,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也专程到青岛,下榻在迎宾馆,会见了汪精卫等人,为他们撑腰打气。在‘迎宾馆’门口,汉奸们和板垣征四郎及日本驻青军官拍了一张合影照片。这张合影,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公开投降日本悲剧的序幕。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日本公开同英美宣战。青岛中山路1号的“国际俱乐部”收为军用,“国际俱乐部”迁至迎宾馆。

  抗战胜利后,“国际俱乐部”迁回中山路,这里仍做迎宾馆,国民党当局蒋经国等人来青岛就下榻在这里。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迎宾馆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里作为接待贵宾下榻之处。实际上除了夏季开办过夏令营外,直到1957年,迎宾馆没有接待过贵宾。1957年夏,迎宾馆又重披新装,焕然一新,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首毛泽东。

  当毛主席来到迎宾馆,山东省委书记滕景祿走到跟前向毛泽东征求意见说: “毛主席,我们为主席准备了两套下榻的宾馆,一处是这里的迎宾馆,还有一处在八大关,面临大海,离海水浴场最近的山海关路5号楼。

  毛泽东幽默风趣地回答:这里就很好嘛!环境与建筑都很美,当年在延安窑洞都能住,这里还不能住吗!

  “请主席住到楼上最好的房间,是当年德国总督住过的寝室。”滕景祿继续说。

  舒同劝说:“到楼上看看吧!”

  毛泽东登楼观看当年德国总督住过的房间,他幽默风趣地说道:“老一辈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嘛,最好的房间让给孩子们!”他转身回到楼下说:“这里很好嘛,很方便,到院子里去散步也很方便。”

  这样,楼上最好的房间让给来青度假的李讷、李敏和毛远新等住宿。

  这是老一辈留下的文字记录,在我的印象中,迎宾馆接待外国的国家元首胡志明、 谢胡、西哈努克、是非常隆重的,那时的市政府在从飞机场到迎宾馆所有的街道全部安排了欢迎的学生,我们学校被安排在龙江路两侧欢迎,我们手举着鲜花,小红旗早早的就列队在路边等候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翘首远望,直到老远听到车队警车的轰鸣,我们就开始跳跃,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们都整齐的站在马路边,忘记了吃饭,只想看看这些“伟大的”被神化的神秘人物,完成欢迎他们的任务。

  多少年过去了,迎宾馆还是英姿勃发的矗立在南麓的半山坡上,表面上还是那么神秘,但是现在已经对外开放,成了接待世界各地游客的高档宾馆,默默地为人民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胜利桥在诉说

  在青岛四方区与李沧区的交界,有一座矗立了将近三十多年的大桥,人们称它为胜利桥,这座桥建造于1973年冬天,它是连接李沧区与四方区的枢纽,在这座桥以前,这里只是一座宽10米的漫水石板桥,每到下雨天,李村河水从上游下来,整个河床水汪汪的一片,根本没有桥的影子,这时,连接李沧区与四方区的交通中断,许多汽车只得绕道而行,因为连接市区只有靠火车铁路和另一条小白干路两个途径了。

  记得在1973年夏天我还在沧口上班的时候,青岛下了一场大雨,那场雨整整下了一夜。我坐7路汽车到了造纸厂车站,汽车就不开了,我看到浩浩荡荡的大水夹杂着木头,杂物向大海冲去,远处大2辆拖拉机停在河水中间,已经即将被淹没。直到第二天,雨停了,水才下去,我们才恢复上班。休息这天属于公假。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当时的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决定修一座大桥,仅仅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胜利桥就在大干快上的口号中建成通车了。   在胜利桥的西侧,就是青岛造纸厂,它的旁边,有一条没有盖板的臭水沟,那时我们坐车经过,就怕那条臭水沟的臭味,几百米外就憋住呼吸,掩着鼻子。等汽车冲过那个区域,方长长的舒口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