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展示 >> 正文

《白求恩式的医务战士》(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4月15日15:5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孙聚德

  “实在无物可寻,我们自己身上不是还穿有衣裤吗,牺牲自己为伤员解难,正是我们应具有的美德。”孙旭、王爱国、丛兆之、丁祥等一个接一个连珠炮般把自己所想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数端出,向教员交上答卷。周教员赞许不愧为队里的领头羊,道儿多,出得快。

  经过一番筹备,全队实战演习拉开了序幕。那是选在一个阴雨绵绵、风吹树摇、脚下泥泞的日子。校机关及领导前来观阵,由警卫排的战士扮作伤员,并持教练武器封锁通道,枪弹爆响,犹如亲临敌阵,效果逼真。

  在一阵枪声大作、爆炸烟雾升腾中,指挥员一声令下,6个小队的12名救护员,身挎急救器材,都像离弦飞箭,朝指定目标奔去。卧倒匍匐前进100米处,有一宽1米、深2米之壕沟阻路。一小队的孙旭和伙伴王爱国纷纷跳下沟底,王爱国跑至对沿蹲下,孙旭紧急踏上王的肩膀,趁王站起时,孙旭便立即登上对岸跃起前进。面对“砰砰”弹雨,再次侧身匍匐冲向拦路护栏障碍物,孙旭奋不顾身,竟冲刺飞快跳起腾空越过,到达所要求位置。见所接近之“伤员”系头部受伤(有标记),乃急行包扎。迅速抓住对方手臂,背挎上肩,向回背来,到达回返之壕沟时,递传给等在沟内的王爱国。二人在壕沟内搭成人梯,顺利地将“伤员”安放在平地。二人始终顶着身旁的枪弹及手榴弹的爆炸封锁,既紧张而又敏捷地将救下的伤员脱离危险地带,移交给守候在后边的女护理员,扶上担架,两人一抬运走。全过程环环相扣紧凑,熟练利落。相比之下,另外的5个小队的10 名男救护员则步骤带有不同的迟缓。如碰到壕沟相隔便不知所措,滞留其中爬不上来;有的进入护栏挡路,绕开走更多弯路而失去急救时机等等。对女学员则只要求两人承担抬动担架的任务就被评为合格。其中八小队的两名学员因担架上手后,体力不支被迫放下,而被淘汰。

  最终结果认定,一小队在全队演习中一举夺魁。参赛学员孙旭、王爱国机动灵活、配合默契,演习成功,予以表扬,且在综合评定中为二人各记四等功一次。

  五

  这五月的节日就是多,要不怎么称作红五月呢。可卫生学校沾着医务的边,又迎来一个外国的洋节。据说是为了纪念国外的一名叫南丁格尔的护士,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实施战地救护的举动。学校为此有所表示,平日很少动荤的厨房,为各小队发下肉面菜馅,分头包饺子。一小队按人头领来材料,和面拌馅,除小队长领头外,便是这孙旭麻利应手。在进行双手捏饺子时,队里十几个人出尽洋相。不是合拢不严露馅就是挤成个烂饼饼,千奇百态。也难怪,胶东地区别说是不谙世事的娃子,即便成年男人也多是不沾锅台头的掌柜的,哪里会这个营生。因此大部分被打入另册,宣布为“饺子腿”(即为包饺子的人跑腿做下手)。唯有小队长同孙旭二人包得角是角棱是棱的。美观整齐,被他人赞许。12个人的伙食让这二人给承包了下来,只等吃现成的了。

  像南氏这样的洋人,对我红色革命军人来说,只能仿学她有益的一面,毕竟不是这所学校所追求的方向。学校便从中加入了学习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光辉事迹的要求,要求每个人身体力行,让白求恩精神在头脑中扎根。大家整日都在高唱着这支颂歌,时刻激励着学员:“加拿大的布尔什维克,诺尔曼·白求恩,数十年来,你为了党的事业,你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你,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为了人类解放事业,渡过茫茫的重洋,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到达了中国抗日的战场。你工作上埋头苦干,耐心地体贴伤病员,经常地主动去找病人,不让一个病人去找医生……”校领导在此间特安排学习白求恩事迹的内容,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将伤病员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医务工作者。一时间校园里被这动人的歌声所笼罩! 从此,学校便把培养方向指向白求恩式的标杆,故也被称为白求恩医校。

  卫校所处的山沟中的东刘村,近日来被来往的机动车穿行。频频的喇叭声打破了这山寨的寂静。车上装的都是标有外文的各种物资。孙旭正从田间生产完工赶回,路上正遇以往熟人押运车辆,并热情地从腰里拿出一块用玻璃纸包装的黑不溜丢0的东西,递给孙旭说:“这是一块外国糖让你尝尝。”孙旭剥开包纸填向嘴里,嚼了一口便觉不是味道重又放进兜里。经问熟人何事,对方答道:“这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抗战胜利后,把一些剩余物资运来中国。我们正向根据地内发送,这里的军民都可分享一份,你就等着吧。”说完急忙跟车远去。

  果其不然,经上级分发下来的东西堆积成小山,内有服装、毡被、棉织品,还有铁筒食品的硬货。这是土八路初次看到如此多的洋装品。

  东西下来,分类发放。规定排以上干部每人一身绒上衣,战士有的发一身衬衣或长裤。毛线按级别分配,多的可领1-3斤。普通战士也只能分上半斤。为织毛衣,多求大显身手的女生。按材料多少可织成坎肩、上衣,再多可织一套衣裤。从中便宜了那些手巧的女工,多余材料积少成多便大捡洋落。孙旭领到那部分只够织个线帽戴上。也有的男士不甘示弱,也拜师拿起织针参与到这一行当中来。很长时间不论休息、开会还是走路都可见手持竹针不停交织飞舞的一族。

  军毯两人共分一条,只好一刀切开,二一添作五,半条黄色绒毯打在自己的背包上。

  都说是土包子开洋荤,遇上这么多好吃的,外面是铁皮包着,又都标的是外国文字,不懂行难免出洋相。属瞎子的拣大个的摸,可倒好,一砸开所见不是苞米粒就是土豆;还有自己根本就不认识的什么芦笋、苜蓿、血红色的甜菜。这些洋玩意儿中国人根本就享受不了。尝一口,酸不叽叽的不是个味儿,谁都离它远远的。反而那小巧玲珑的后来才知道叫作罐头的(原来都是土语叫法:称封梨封桃等),切开都是有滋有味的佳品,有炼乳、饼干、果酱、蛋黄粉等。大家集体分享,有的调味品含柠檬酸,也有人大口猛填,被呛得喷嚏流涎落泪不说,弄得满口周围橙黄。经手一抹,就成了典型的京剧中那个小丑。

  为此副教导员专门作了一次报告,之所以出现这类现象,并不足怪。这只能说是我国目前经济落后的反映。将来我们全国解放以后,那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全体军民吃面包、饼干,喝牛奶、咖啡,吃罐头。到那时不是不习惯,而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时间很快进入到农历端午也即麦熟的夏收季节。人民军队驻在哪儿,只要无紧要军务,都应在这大忙时期助农劳动。

  传统的收麦方式是用手拔,称作拔麦子。这活儿是一项极苦的劳作。要顶着当空烈日的暴晒,两手大把握住麦秸,拼命用力从硬土中连根拽出地面。这一用力,手掌立即潮红,随之全布水泡,进而擦破淌出血水。继续下去,手握麦秸全在撕破之创面上划动。两手肿胀,麦芒像蜂针般猛刺。皮肉痛痒难忍,还要抡起带泥土之麦秸,向伸出的赤脚甩净泥土。一个时辰下来,就让很多的好汉难以吃消。小鬼子岗哨盘查行人,多看手掌的皮肉老嫩来区分非庄户劳动人民,一时间我地方干部便利用麦收参加收麦劳动,被日伪盘查时就会以为是农民而放行。

  全中队的干部战士开进了田地里。这些本是刨土种地的泥腿子,干这种庄稼活儿并不陌生,撒向成熟的麦田,便七手八脚地行动开来。刘建华区队长跟随一小队作业,见奔驰在前面的孙旭一马当先,光着膀子,赤脚弯腰,两手大把拽着麦捆,从地里拔起,再向翘起的左脚用力甩打,除去根部泥土,一捆捆地整齐排列成行。这一招一式煞是熟练利落,完全称得起行家里手。其他人照样马不停蹄,极力追赶,但总被其落下三分。

  在小队中有一名年龄偏大的特色学员,是一个已四十开外的老大哥,姓杨名叫杨善仁。但因性格古怪,幽默滑稽,好逗人乐,所以又叫他“洋相人”。若平时喊他老杨,他会一百个不高兴。如叫他小杨,他会马上来个立正答“有”。

  “替我去打水去。”

  “是”。他就会一个举手礼,飞快地挪着脚步去执行。

  这天老杨在干活中不小心把裤子撕破了,就请假回到营房。心里想大家都在地里干活,不会有人回来。穷光蛋没换穿的,便脱光呈“甲级”状态。因考虑无“敌情”,就放心大胆不需瞭望,自己在穿针引线缝补起来。话说队里传统有“团结”二字,时刻伴随着每个人。这团结使男生为女小队拾柴烧炕,做重活制工具;这团结使女兵为男学员偷洗衣服,晾干后抚平整又放回到男生身边。正是这团结让孙旭戴上了女生织的小毛线帽,小马为他又千针万线缝制了一只美观的书背兜。这众人注目的老杨哥哪里去了,自然是引起关注的目标。当得知是因裤子破损自己动手时,这还了得,那我们女同志是干什么吃的?能不急吗,勤快的小成、小乔二人放下手中的活计,向小队长打了一下招呼就撒丫子向村舍跑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