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霹雳车与投石机
来源:北京晚报 | 朱广思  2025年11月17日08:51

官渡之战时,曹军为应对袁军的远程打击,制作了一种“秘密武器”,让袁军大为惊恐,把这种武器叫作“霹雳车”,这反应不亚于二战时德军遇到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

霹雳车,实际上是一种抛石装置,也就是投石机。《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一千多年后,明代的朱燮元面对敌人的巨型吕公车,也是用的这招。

霹雳车长什么样?曹操没留下图纸,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断,曹操或许在袁绍开始造楼橹的时候就想好了对策。只是造投石机比楼橹技术含量更高,除了需要木材,还要找到许多用于进攻的石头。这可不是《水浒传》中张清的小石子,而是能砸坏楼橹的大块石头。难找不说,即便找到了,搬运起来也是大工程。投石机还要在袁绍军弓箭的射程之外建造,夜里摸黑赶工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灯火太亮容易引起对面疑心,太暗又容易看不清出现误差,可能变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装置完成后,还要和大石块一并推到前线,这样才能让袁绍军明白,什么叫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投石机在中国出现得很早,战国时期就有,称之为“砲”。中国象棋中的“炮”,本写作“砲”,就是指投石机。如今常说的火炮,在中国出现得很晚,要到宋朝才有可能出现。最早的管状火炮出土实物,还是元朝的。

投石机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春秋时期,中国已有抛射石头的武器——礮。这个字中间和右边组成一个“駮(驳)”,但后来却简写成“砲”。根据《说文解字》,“驳”是一种像马的野兽,能吃虎豹。因此这个字衍生出的石头武器也非同一般。春秋末期有一部名叫《范蠡兵法》的书,虽然今天已失传,但是许多其他的书中记录了它的片段。《汉书·甘延寿传》注中有引用:“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十二斤的石块,即便是扁圆形石头,也就和成年人脸差不多大,或许还不够摧毁大型木楼。

曹操的霹雳车,显然是礮的加强版。

多年之后,曹操的孙子曹叡在位时,魏国出现了一位发明家马钧。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发明家,还是中国古代第一发明家。常有人把他与达·芬奇相比,可是达·芬奇发明的武器和器械大多数不能用,马大师的发明可是正经能投入使用的。《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裴松之补注记载,他不仅复刻了黄帝战蚩尤时使用的指南车,还改进了当时效率低下的纺织机、灌溉水车。他看到诸葛亮的连弩之后,加以改进,射箭速率提高了五倍。那时应该还存有曹操霹雳车的图纸,他也加以改进。当时有用湿牛皮悬挂在城墙外,来防止霹雳车投石的。石头打中牛皮,就受到阻力坠到地上,攻击就无效了。于是马钧设计了一种轮式的投石机,轮子边缘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节奏断掉,石头就能快速抛射到敌人城楼,简直相当于普通步枪升级成加特林机枪。

但这种投石机似乎没有大范围推广。在马钧做过的试验中,是用车轮挂上几十块砖头,抛射到几百步远的地方。曹叡时代没接纳他的发明,也是理所应当的,那时候魏国以防守为主。造这么大的器械,是要渡过长江打东吴呢?还是要翻过秦岭打蜀汉呢?另外,如果没有足够结实的金属轴承,投石机根本无法承受接连不断的发射,用不了几次就报废了,还会误伤本方操作员。

三国时期常见的投石机是杠杆式投石机,结构类似跷跷板,一边挂上石头,另一边是许多条绳索,由许多人同时拉动,将石头抛出去。这种器械效率很低,而且人拉绳子会越来越累,抛出去的石头射程也会越来越短。宋代时出现了单梢炮、双梢炮、五梢炮等,也就是用相应木头数量作为跷跷板面,几根木头并在一起就叫几梢,整体结构不变,拉绳的人变成四十人,石头却只有二斤。此时还有能转向的旋风炮和带轮子的炮车等。那时候的投石机也可以发射一些燃烧的火药,因此也被称为火炮。《水浒传》中的轰天雷凌振,应该使用的是这种投石机,但作者把元明时期的金属炮筒挪到了宋朝。

在一千多年后的襄阳之战中,霹雳车又重现战场。彼时,元朝军队围城四年,久攻不克,两位来自西域木发里(今伊拉克摩苏尔)的炮匠阿老瓦丁、亦思马因贡献了一种配重型的投石机“回回炮”,相当于是加强版的霹雳车。它的梢是一边长一边短,就像秤杆,也不再用绳索牵动发射,而是改用一个重物作为配重,像秤砣一样挂在梢短的一边,长的一边用来抛掷,只需几个人把它拉低,用钩子固定,挂上石头后,打开钩子,“秤砣”就会下坠,把石块抛出去。

其实,这种结构的投石机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有一种常见的农业灌溉工具桔槔,结构几乎和回回炮一样,只不过不是利用重物来抛石块,而是从井里提水。可惜我国的军事家和农民似乎没什么沟通,始终没人想到把这种技术应用到投石机上。

这类配重型投石机已经能抛射一百五十斤的大石头了。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襄阳城很快被攻破,距离南宋的灭亡也更进一步。此战后,这种投石机就被称为回回炮、西域炮或襄阳炮。

从汉末官渡之战中曹军的霹雳车,到三国时期马钧对投石机的改进,再到宋代投石机的多样化发展,最终到元朝时配重型投石机的大放异彩,投石机这一古老的战争器械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升级,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随着时代变迁,火器逐渐成为战场主力,投石机最终彻底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