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十月世界文学动态
来源:文学报 | 张熠如/李豪雨  2025年11月17日11:12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逝世

10月4日,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于布拉格家中逝世,享年94岁。克里玛一生著有40多部作品,包括戏剧、小说和回忆录。少年时期,克里玛曾与家人被纳粹囚禁在布拉格北部的泰雷津集中营。克里玛曾在1993年刊登于《格兰塔》的文章《泰雷津的童年》中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写道:“人生就像一根绳子,随时可能断掉——这是我儿时每天都能学到的道理。”

克里玛在集中营中开始写作,认为写作是自由的根基。他的作品曾在捷克被禁止出版近二十年。在这期间,他一边做体力工作,一边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被审判的法官》和《爱与垃圾》。其中,半自传体小说《爱与垃圾》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位作家的思绪:这位作家夜晚写作,白天则作为清洁工穿着橙色背心在布拉格街头漫步,精神自由地驰骋。在这部作品中,克里玛将垃圾作为文明的隐喻,探讨了清扫精神垃圾与心灵垃圾的可能。克里玛曾谈道,尽管他的作品显得压抑、弥漫着存在主义的焦虑,但读者终归能在其中读到所藏的希望。

托马斯·品钦推出小说新作

10月,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万有引力之虹》作者托马斯·品钦推出小说新作《暗影票》。新作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32年,主角是一位名叫希克斯的私家侦探。希克斯受雇于一家名为U-Ops的大型侦探公司,多数时候都在四处闲逛、与人聊天。书名中的“ticket”是私家侦探用来代指案件或任务的常用语。在书中,希克斯接手的追捕奶酪家族继承人达芙妮一案原本非常简单,但在他被骗上跨洋邮轮、抵达匈牙利后,希克斯才发现自己被卷入纳粹、特工、超自然现象等众多麻烦。

和品钦此前的小说《性本恶》类似,新作尽管是侦探题材,但情节宽泛,不含核心故事。品钦没有深入描写希克斯探案的过程,也未塑造典型的侦探形象。品钦延续了他擅长的写作风格,将历史事件与阴谋论混合相交,故事内容密集复杂。新作中的叙述者和其他人物总是断断续续地说话,因此,尽管语言优美,但读者有时难以辨别这是与情节相关的对话,还是品钦借人物之口发表的旁白。

《暗影票》出版后得到的评论褒贬不一,小说的类型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经济学人》认为这并非品钦的最佳作品,并且读起来令人疲倦:“它不完全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因为它并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也不完全是一部犯罪小说,因为缺少一个核心谜团。”评论家汤姆·勒克莱尔指出这是一部不断触及哲学问题的黑帮小说,侦探遇到的每条线索也都与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困惑相关。《芝加哥书评》的撰稿人格雷格·齐默尔曼则认为《暗影票》更像是一部音乐小说——品钦模仿爵士时代歌曲的风格,在书中创作了十几首歌曲的歌词。

诗人谢默斯·希尼遗作出版

2013年,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逝世,享年74岁。今年10月9日,《谢默斯·希尼诗集》由费伯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收录了希尼生前出版的全部十二部诗集以及散见于期刊上的诗歌。希尼的前四部诗集主要描写爱尔兰的环境和历史,探讨土地和沼泽的隐喻,中后期的作品则转向对家庭生活和世俗主题的关注。

此外,《谢默斯·希尼诗集》还精选了25首希尼生前尚未发表的诗作。希尼逝世前曾将他的文学手稿遗赠给爱尔兰国家图书馆,此次出版的25首新诗就来自这些手稿。过去十年间,希尼的编辑马修·霍利斯和同事一起整理并编辑了这些遗稿。霍利斯谈道,希尼在创作上十分勤奋,有些诗歌的草稿长达数十页,常常标注着“凌晨三点”,有些诗甚至需要花费数年反复修改才能定稿。

首次发表的诗作中包含一首希尼为儿子克里斯托弗创作的婚礼颂歌《椅子、小刀、吉他》。这首诗用三个诗节分别描绘了克里斯托弗人生中的三样物品:他坐着看电视的板条折叠椅、他心爱的单刃小刀、他上学那天得到的吉他。霍利斯认为,这三样物品指向希尼与儿子共度的美好时光。与其他多次修改的诗作不同,《椅子、小刀、吉他》只有一个版本。霍利斯对此评价称,希尼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更加专注,诗中可见诗人纯粹的心灵。

“中文屋”思想实验提出者约翰·塞尔逝世

近日,著名哲学家约翰·塞尔逝世,享年93岁。塞尔于1980年在论文《心智、大脑与程序》中首次提出“中文屋”论证,这一论证后来使他闻名于世。在“中文屋”思想实验中,只懂英语的实验对象被锁在房间里,同时需要面对几组无法理解的中文文字。通过一套由英语写成的操作中文符号的指令和规则,房间内的人能够将几组中文文字在形式上关联起来,并回答中文问题。当英语使用者将中文答案传递给房间外的中文使用者时,人们看不出答案是由完全不懂中文的人得出的。塞尔认为,“中文屋”思想实验说明,能够输出答案并不意味着理解内容。塞尔因此强烈反驳了“强人工智能”的观念,即“一台计算机只要输入正确的编程,就能拥有与人类完全相同的思维”的观点。在塞尔早期的论文《意识》中,“意识”被他定义为一种定性的、第一人称的视角。在塞尔看来,尽管人工智能可以产出质量上乘的文字,但无法真正理解这些内容,机器永远无法在无限复杂的计算中产生主观意识,而与计算机程序不同,人类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本身与消化和血液流动一样,是真实、真正的生物现象。

第四写作短篇小说奖揭晓

“第四写作短篇小说奖”由《卫报》和第四权出版社主办,仅面向居住在英国及爱尔兰的非裔、亚裔及少数族裔作家,旨在关注被英国出版商忽视的有色人种作家群体,获奖者能够获得一千英镑奖金并参与第四权出版社的出版研讨会。10月1日,在伦敦举办的第九届颁奖典礼上,斯里兰卡作家皮尤米·卡普吉基亚纳被宣布为今年的获奖者。

卡普吉基亚纳的获奖作品《真品不在这里》讲述了斯里兰卡博物馆馆长查莉莎的故事。查莉莎执着地想要从大英博物馆拿回原属于斯里兰卡的青铜度母像。为此,她举办了一个度母像复制品的展览,却最终遭到批评,甚至连她的丈夫都嘲讽道:“就算我们把珍贵的雕像拿回来,它们在一周内就会崩塌。我们又买不起那些恒温设施。”在故事中,卡普吉基亚纳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描写了查莉莎举办复制品展览后收到的邮件、信函和博客评论。评委会认为,这个故事在极短的篇幅内探讨了身份政治、文化所有权、野心的脆弱性等复杂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