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世界文学动态
石黑一雄谈电影《远山淡影》
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远山淡影》改编、石川庆执导的同名电影近期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在英国《卫报》的专访中,石黑一雄谈论了这部小说和他对电影的看法。《远山淡影》于1982年首次出版,是石黑一雄的首部小说。2017年,瑞典文学院为石黑一雄颁奖时赞扬了他对“记忆、时间和自我欺骗”的关注,这些主题贯穿了他的所有小说,在《远山淡影》中则最为深刻。
《远山淡影》中的人物妮基是一位年轻作家,常被读者当作石黑一雄的另一个自我。在石黑一雄看来,妮基更像是“读者代理人”而非“作家代理人”,因为她身上的西方元素可以帮助英国读者进入日本故事。影片中妮基的饰演者卡米拉·艾科(Camilla Aiko)是英日混血,她与石黑一雄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故事中更重要的角色是妮基的母亲悦子,一位不可靠叙述者。石黑一雄谈到,在创作《远山淡影》前不久,他的母亲和他讲述了在长崎时的经历。尽管作品没有直接采用她的故事,但母亲认为这部小说是她人生故事的演变,《远山淡影》也因此最贴近她的内心。2019年,石黑一雄的母亲逝世。在看完电影版《远山淡影》后,石黑一雄认为母亲没能看到电影是一种遗憾。
在石黑一雄看来,如果一部知名书籍的改编电影不成功,95%的原因都是电影制作人对于原著过于崇敬。因此,在《远山淡影》电影制作期间,他总是尽力保持距离,反复向制片方强调,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电影。石黑一雄补充道,自己的这种想法可能听起来谦虚,但是实际上是一种自大的表现,“我渴望我的故事能像荷马史诗、或者像某些童话和神话一样,跨越几个世纪和不同文化,不断适应和发展,迎合不同的受众。”
女性小说奖揭晓
女性小说奖设立于1996年,旨在表彰女性作家的文学成就,每年颁发给一位不限国籍的女性作家,表彰其前一年在英国出版的最佳原创英文长篇小说。今年,为纪念女性小说奖成立三十周年,评委会特别设立了女性小说奖杰出贡献奖,该奖项于近日揭晓,布克奖得主、英国作家伯娜丁·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获此殊荣。杰出贡献奖旨在表彰埃瓦里斯托写作生涯的作品,包括她的布克奖获奖小说《女孩,女人,其他》,以及她长期以来对艺术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倡导。
6月12日,埃瓦里斯托在伦敦举行的颁奖典礼上领奖,她谈道,尽管自己从未获得过女性小说奖,但这一新设立的杰出贡献奖足以弥补她的遗憾。当天,颁奖典礼上还揭晓了今年的女性小说奖得主——荷兰新晋小说家雅艾尔·范德沃登(Yae l van der Wouden)。范德沃登凭借她的首部小说《保管处》(The Sa f ekeep)获奖,这部作品也入围了去年的布克奖短名单。《保管处》是一部浪漫的家庭传奇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1961年的荷兰,探讨了战后时期荷兰犹太人的遭遇,以及一名女性对自身命运的审判。
作家弗·福赛斯逝世
6月9日,英国惊险小说作家、间谍小说大师、《豺狼的日子》作者弗·福赛斯(Frederick Forsyth)去世,享年86岁。福赛斯年轻时曾是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后来转向新闻业,在德语、法语和俄语上的天赋使他成为驻外记者,他还曾协助英国间谍机构在尼日利亚、南非以及前东德和罗得西亚执行任务。福赛斯在31岁时为了还债写下第一本小说。“从非洲战场归来后,我一如既往地身无分文,没有工作,也找不到工作,于是萌生了写小说来还债的想法。”他在自传中写道。这部以快速赚钱为目的的小说正是《豺狼的日子》,仅用三十五天完成,讲述了戴高乐遭右翼极端分子暗杀的故事。《豺狼的日子》于1971年出版后立即获得成功,1973年被改编成电影,近年来又被重新改编为同名剧集,由男演员“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饰演独行杀手“豺狼”卡洛斯一角。
福赛斯生前创作了超过25部小说,其中包括20部间谍小说,小说中的许多内容取材于他的现实生活经历。福赛斯的间谍小说情节精准,常常探讨雇佣兵、间谍和恶棍之间的权力博弈。驻外记者的工作经历对福赛斯的小说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他看来,写小说是对从未发生过但可能发生过的事情进行的详尽报道。福赛斯逝世后,“杰克·雷彻系列”小说作者、英国惊悚小说家李·查德谈到,福赛斯将惊悚小说当作真实犯罪事件来写作的方法改变了后来惊悚小说的写作规则。
华裔作家李翊云推出新作
近日,华裔作家李翊云推出新作《自然万物只是生长》(Things in Nature Merely Grow),这是她为去年逝世的19岁的小儿子詹姆斯创作的一本回忆录。2017年,16岁的大儿子文森特去世后,李翊云为他写了小说《理由的尽头》(Where Reasons End),描写了一位母亲与已故儿子之间的对话。在新作中,李翊云回忆了写作《理由的尽头》时的经历——她近乎本能地通过感觉召唤了文森特。在阅读作家艾维·康普顿-伯内特的小说时,她看到了那句“亲爱的妈妈”(“Mother dear”),而这是文森特以前常说的话。于是她说,“书就来了,就以这句话为开头。”
如果说《理由的尽头》中文森特的语言直接出现在了李翊云面前,新作的创作则艰难许多。李翊云谈道,詹姆斯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尽管他生前精通多种语言并热爱哲学思辨。她发现自己无法像唤起文森特那样唤起詹姆斯的声音,也尝试为詹姆斯创造一种全新的词汇,但由于“语言不足”而变得困难。因此,李翊云的新作没有虚构的对话,而是以母亲的第一人称来叙述。詹姆斯在书中登场的次数寥寥无几,就像他生前那样总是保持内敛。读者第一次听到他说话是在第二章的最后一页,他只发出了一个单音节的声音“Oh”。李翊云写道,那时她在詹姆斯的推荐下阅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逻辑哲学论》,向詹姆斯坦言自己很难理解哲学问题为何成为语言问题的阐释,而詹姆斯对此只回答了“Oh”。在李翊云看来,詹姆斯的回答体现了极致的简洁和不可知性。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回答在詹姆斯去世后给李翊云带来了慰藉,她写道,“詹姆斯在语言中找到了哲学的乐趣。”李翊云在新作中直面了语言的局限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逻辑哲学论》。
王鸥行推出小说新作
近日,越南裔作家、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王鸥行(Ocean Vuong)推出全新小说《欢欣皇帝》(The Emperor of Gladness)。王鸥行童年时移民美国,在康涅狄格州长大,母亲在美甲沙龙工作,继父在制造厂工作。在NPR网站的访谈中,王鸥行谈道,新作中有他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子——故事设定在康涅狄格州一个后工业化小镇,讲述了一个名叫海的十九岁越南裔美国男子考虑轻生的故事。
新作中,正当大学辍学的海准备从桥上跳下时,河对岸传来了82岁的痴呆症患者格拉齐娜的呼喊。她打断了海的轻生计划,说服他成为自己的看护。王鸥行在布鲁克林学院读书时由于没有住处,曾与同学的奶奶——一位名叫格拉齐娜的痴呆症患者同住并且照看她的生活。因为格拉齐娜,王鸥行接触到了“安理申”(Aricept)这样的痴呆症相关词汇,这在他此前的生活中从未出现。他们常常一起看一档名为“价格猜猜看”的电视游戏节目。在新作的最后一页,王鸥行写道,“纪念格拉齐娜·J·维尔赛利斯,1925年至2014年。”
王鸥行还谈道,《欢欣皇帝》是自2019年母亲去世以来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书。他说,写这本书是一种摆脱悲伤的方式。王鸥行认为,逝去的母亲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留给了他,他会用母亲过去的想法看待如今的事物,尽管从前他们会观点不同。“母亲的语言如今已融入我的内心。”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