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们共同的故事” ——波兰文学译介成果展览暨中波文学对话活动举行
来源:文艺报 | 宋晗  2025年07月05日07:30

仲夏时节,书香弥漫。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启幕。值此全球出版盛事,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波兰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我们共同的故事:托卡尔丘克的文学世界——波兰文学译介成果展览暨中波文学对话”活动6月19日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展台举办。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叶国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波兰语教研室主任李怡楠,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波兰文化中心主任蔡梦灵,波兰图书协会国际项目专员卡罗琳娜·马凯瓦,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王晓乐,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等出席活动。

从“种子”到“果实”

大家首先参观了“托卡尔丘克系列作品”展览展位,直观感受其作品中文版的丰硕成果。曹元勇介绍说,浙江文艺出版社作为托卡尔丘克作品中文版的主要出版方,致力于将其深邃广阔的文学世界呈现给中国读者,自2020年起逐步推出并倾心打造“托卡尔丘克作品系列丛书”,该书系共引进作品11种,已出版9种,涵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文集等多种文体,均由波兰语直译,在东欧文学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蔡梦灵在致辞中回顾道,2008年,托卡尔丘克第一次来到中国,彼时她的作品尚未有中文译本问世,但她与她的第一位译者易丽君教授的会面,已然埋下了中波文学交流的种子。17年过去,我们共同见证了托卡尔丘克获诺奖的历史性时刻,也见证了她的作品如何通过译者的匠心与出版社的坚持,在中国读者心中生根发芽。

随后,叶国斌与蔡梦灵共同向波兰图书协会国际项目专员卡罗琳娜·马凯瓦赠送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作品中文版全集。

跨越时空的文学共鸣与创作启迪

在活动现场,邱华栋、张莉、李怡楠围绕托卡尔丘克的文学世界展开了深入而精彩的讨论。邱华栋回顾了自己阅读托卡尔丘克作品逾十年的心路历程,他认为托卡尔丘克是一位“非常现代的作家”,其作品虽根植于波兰土壤,却让中国读者感觉“就像眼前的邻居般亲近”。邱华栋惊叹于她作品中磅礴的“气魄”,并坦言其代表作《雅各布之书》对他个人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邱华栋谈到,托卡尔丘克创造出了一个融合幻想与现实、童话与梦境,如瑰丽扇面般徐徐展开的奇妙世界,其背后是生机勃勃、面向未来的波兰精神。

张莉认为托卡尔丘克精准地捕捉并呈现了现代人的普遍心理困境,使全球读者都能从中照见自身的生存境况。张莉特别欣赏托卡尔丘克“古怪精灵”的独特气质,认为托卡尔丘克的笔触“有力而直接”,敢于直视人际关系中最幽暗的深渊,揭示生命中残忍的部分。在众人热议AI与未来的当下,托卡尔丘克早已在其作品中前瞻性地探讨了“非人”力量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这种洞见源于托卡尔丘克对“人”的处境有着非同寻常的、源自日常细节的深刻理解。

作为托卡尔丘克作品的重要译者之一,李怡楠特别提及了在翻译托卡尔丘克诺奖演讲词的过程中,曾与易丽君教授深入斟酌了对“温柔”一词的翻译,波兰语中的这个词蕴含着更深层的“共情共命”之意。她说,托卡尔丘克笔下的世界既充满奇妙的温情,又时常展露生命底色的残酷。其作品早已超越了地域性,讲述的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在充满暴力与冲突的国际世界中,探寻这种基于“温柔”与“理解”的“共同的故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托卡尔丘克的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视野、独特的文体实验和对历史、神话、生态、人类精神困境等主题的深刻洞察,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学宇宙。大家认为,其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波兰的历史与现实,更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命运,展现了对个体生命尊严和人类共同体未来的深切关怀。她的创作,正是对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共同的故事”的卓越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