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星 | 张毛豆:蓝印花布扇(节选)(2025年第17期)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张毛豆
张毛豆,本名张慧燕,江苏南通人。“80后”,家纺业普通职员。喜欢码字,碎片化的时间里慢慢摸索文字,不是很自律但依旧坚持。相信光,追逐光。偶有文章发表。
作品欣赏:
蓝印花布扇(节选)
这年的立夏正好在小长假里,长假前一天,老师就让孩子们带鸡蛋或鸭蛋鹅蛋去学校里斗蛋,以前小晨不喜欢带蛋去学校,觉得很没意思,可是今年,小晨早早地央了姆妈做了小红兜兜,到了五月初的那天,带了一个大鹅蛋、两个鸡蛋去了学校。
学校破天荒地花了一节课时间给孩子们尽情地玩耍,老师说,这样热闹顽皮的斗蛋场面,你们今后可能再也不会享受到了。
小晨本以为明年还可以这样玩的。老师们却说,不会了,不会了,明年没时间让你们这样玩了。
果然大人们心里难得的关于孩童时的记忆也就只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之类的了吗?晚上小晨回家和姆妈说起学校里斗蛋的情形,姆妈一直“咯咯咯”笑个不停——为小晨斗蛋赢了而笑,为他们在鸭蛋上画的奇奇怪怪的鬼脸而笑,为小晨说的一位同学带了一大塑料袋足足有三十来个鸡蛋而笑。也许,如果可以的话,姆妈也想去我们班里和大家一起玩斗蛋的吧?小晨想。
立夏过后就有很多好吃的了,正当红艳艳的草莓,摘几颗,还有些春日里的生涩;绿油油的豌豆藤,做个汤或是清炒,最鲜美了;一些早熟的番茄可以炒个蛋,酸酸甜甜的,是初夏的味道;肥嫩嫩的竹笋也好吃,根部一些硬实的切了丝炒菜或是做个汤,那顶部嫩嫩的切碎了炖个蛋,比肉末炖蛋更有滋味。虽然作业又开始多了起来,但所有的一切都是欣欣然的,让人雀跃——因为再过一阵子,儿童节就要到了,儿童节过后,暑假就要来了——你瞧,期末考试总是容易被忽略。
儿童节之后是一贯的黄梅,小雨呢喃,小雨淅沥,再多的形容词也形容不了这样缠绵却不惹人厌的雨。
雨里的姑娘们和小伙儿们是可爱的,雨里的孩子们是顽皮的,那随南风飘着的杨柳是爱这雨的,那河里游着的鸭子是爱这雨的,那才刚刚露出个花骨朵儿的小红花也是爱这雨的——唯有那些急匆匆奔走的人们,没空理会这雨,有时候恨极了,还要骂两句:什么鬼天气!一直稀稀拉拉下不停!
小晨喜欢这样的雨天,不是瓢泼大雨啊,是这样温柔细腻的小雨,仿佛有千万句话对你说。坐下来仔细听,仔细听,雨打树叶是“嗒嗒”,雨打菜叶是“沙沙”,雨打窗玻璃是“沙拉沙拉”,雨打窗棱是“砰砰啪啪”,这声音让人安逸,让刚刚考完期末考试的小晨安逸,雨声,音乐,热茶,老书,最让人安逸了。
这天是星期三,放了暑假的孩子,早就抛开了一切,不去看今天是星期几了,唯有正式上班的人,依旧心心念念着那两个休息日。
这天是星期三,有时候掰着手指头数,人们一生中,会经历多少个这样的星期三?很多吧!数都数不过来了,想着有那么多星期三的时候,就好像抱着一个大面包的人,开心地满足地挥霍着眼下这个星期三,妄想着那些本来这个星期三能完成的事可以拖到明天,后天,甚至下个星期三,可是星期三一个叠一个,不停地往前跑,只有这一个,是你我生命中唯一的,下一个也是如此,再下一个依旧如此。
这个星期三下雨了,又下雨了,雨不大,滴滴答答地打在桂花树叶上。小晨翻了个身,借着小夜灯看看时间,才三点多。真安静啊,安静得让人害怕,幸而有这雨声告诉她,时间还在不停地转。起身上了个厕所,小晨睡不着了,想拿手机看看新闻,摸了一下手机,小晨想:算了,等会儿越看越兴奋就更睡不着了。闭上眼,雨声滴答,滴答,小晨能想象那一滴滴雨落在桂花树叶上,几片老了、黄了的叶子被雨打下的样子,而那些新的碧绿的叶子,应该是贪婪地喝着这清水的。雨不停地从绿叶上滑下,落下,汇成一股细流,往那低洼处流去,几只蚂蚁慌乱地挤到高处,两条小蚯蚓从水坑里扭过,不远的地方,一大群蛤蟆起劲地叫着:咕呱,咕呱……终于,雨声稀稀沙沙起来,小晨睡了。远处,偶有三轮车经过,那是赶往早市卖菜或是去早点铺开门的人们。
今年的黄梅真长啊,从六月初就开始下雨了,绵绵的雨一直下到现在,都暑假了呀,还在下。村里的老人们说:小暑黄梅呀!凉快!就是大暑要热喽……小晨不太懂什么小暑黄梅大暑黄梅,她只知道今年一直下雨,今年的雨真多啊,今年的雨季真长啊,她还记得期末考试那天,急急奔向考场的她一脚踩在了教学楼前那个花坛边的水坑里,鞋子都湿了,隔壁班的那个男孩子给了她几张纸巾,让她莫名地脸红了。
小晨觉得这次期末考试考得不好,所以暑假里,每每别人问起她的成绩,姆妈总会说:“啊呀,发挥得不好,本来年级前十是稳稳的!这次班里也才第三名呢,我估计啊,是那时候淋了雨,感冒了!”小晨低着头,她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即便现在想起来那张微笑着的脸,她还是觉得自己立刻会脸蛋发烫。为了让姆妈放心,小晨自己决定报一个补习班,补英语,说是老教师,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了。姆妈欣慰于她的好学,欣慰于补习班离家那么近,欣慰于自己每天都能接送小晨上下学,就是不放心那个老师,补习前,姆妈千叮咛万嘱咐:“补习班可不像在学校啊!你上厕所放学可一定要和人家一起走的呀!”“也不知道那个周老师教得怎么样,到底是个男人……我跟你说,去补课我不许你穿裙子的啊!”小晨哭笑不得:“姆妈,我们在学校又不是没有男老师!你放心吧!”“那毕竟是补习的……老师要是把你偷偷拉到另一个房间,悄悄跟你说帮你单独补习,你别信啊!对了,去得早,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把窗户开开,尽量把门也开着啊!”姆妈还是不放心。“姆妈,我都这么大了,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小晨认真道。姆妈看着小晨那么认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即便如此,每天去补习,姆妈还是要和小晨一起乘公交去的,送了孩子到周老师那后,姆妈再走一站路去买菜;临中午时,姆妈又早早地候在补习班门口了。姆妈总是唠叨:女孩子家家,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也许,在姆妈眼里,我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吧?”有时候小晨想。
即便知道现在是暑假,即便补课是要求九点前到,六点的时候,小晨还是习惯性睁开了眼。因为是雨天,平日里略显嘈杂的人声仿佛遥远了起来:“新鲜的葡萄,便宜卖了啊。”“海南香蕉,十块钱三斤,三斤卖十块。”“大西瓜,农场大西瓜,一斤两块八,不甜不要钱!”小晨翻了个身,睡不着,睡不着。
刚才还在迷迷糊糊中听到隔壁晓华阿姨关门的:“璐璐啊,乖乖在家呆着啊,我去打牌,香菇肉末鸡蛋汤在冰箱,自己热一下。”里头似乎“嗯”了一声。小晨又眯了一会儿眼,忽然听到隔壁隐隐传来争吵声:“我的事情不要你管!”“好了好了呀!大了就不要我们管了啊!你听听!你听听那家的沈老太太说你什么?你去听听!”小晨下了床,站在窗前看,看到隔壁的璐璐姐姐站在院子里,雨打在她的身上,璐璐晃了一晃,似乎要摔倒,立即又站稳了。“啊呀,起床怎么不披件针织衫的?下雨天,空气潮湿着呢,四处都湿漉漉的……还早着呢,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七点半我再来喊你啊。”姆妈上来了,一边收拾小晨床头边那些散落的书一边唠叨。小晨转过头,轻声道:“姆妈,隔壁璐璐姐……”姆妈把书都放在书桌上,拿起一件薄外套给小晨披上,道:“人家的闲言碎语而已。那不是谈了个男孩子吗?村里有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家就说‘哦哟,现在稀奇咧!电脑上衣服有得卖,书有得卖,好吃的零食有得卖,手机有得卖,电视机有得卖,现在连男人也有得卖了哟!’我跟你说,这种话你在家里和姆妈说着听听就好了啊,不要出去瞎说。”顿了顿,姆妈又道:“都什么年代了,小孩子只要人聪明乖巧,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带给父母看看又有什么不好的?都二十几的人了,你越是说她她肯定越犟!哪像我们的小晨啊,还是个娃娃呢……”小晨忽然害羞起来,别过头,姆妈却搂着小晨,继续道:“要不快先去刷牙,我给你拿一碗小米粥上来,先吃了点再躺一会儿,不然肚子饿的,馒头你要吃甜的还是咸的?我去给你拿。”小晨只想喝点粥,然而自己也知道光喝粥的话,午饭前就会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想了一想,便道:“甜的吧,谢谢妈。”“好,我去拿,甜的是豆沙芯,前几天外婆送来的,自己种的,就那么一点点,可补血呢!”姆妈笑着下了楼。
今年的暑假果然热,黄梅天过去后,热浪就铺天盖地地袭来,幸而补课还有两天就结束了。这天中午姆妈接了小晨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姥姥家,姥姥家还有位可爱的曾祖母——小晨一向觉得曾祖母可爱得很,她会在冬日里坐在院子里任小晨这些小孙孙们给她编麻花辫,戴小红花,贴小苹果,也会唱好听的童谣:“郎郎郎,马来了,骑马到哪里?骑马到颂江,颂江外婆做衣裳,做了哈银穿?做了郎郎穿”,“叽叽斗,绕绕手,啪啪嘭,飞!”,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曾祖母说了好多,再换一个:“芦青脚傍里一只小白狗,钉一枪,‘啊呜’咬一口!那是什么呀?你们晓得伐?”孩子们都摇摇头,曾祖母笑道:“是粽子呀!”有时候大热天里,曾祖母也会拿出她的那把古董蒲扇:“一把扇子七寸长,一人扇了大家凉”……好几次,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小晨都看到曾祖母把自己爱吃的菜提前用大勺子舀到自己碗里,吃饭的时候就不再去夹菜了,姥姥和姆妈都说:“你吃菜呀!”曾祖母嘴里正嚼着菜呢,囫囵道:“唔,小孩干净,我不伸筷子了,我都快吃完了。”每当这个时候,小晨总想哭,说不出为什么,就是想哭,似乎七八十年后,小晨也会是这样一个老太太,孩子们簇拥着她一起玩,一起吃饭,她却小心翼翼地不再去菜汤肉碗里搅和,甚至于孩子们为她扎小辫子的时候,她连呼吸都是轻轻的,生怕自己的“污浊”扰了孩子们的童真。去年年末姆妈给曾祖母买了一件羽绒马甲,到了姥姥家,小晨就自告奋勇帮曾祖母穿上了,穿上了问她:“老太太,热乎吗?”曾祖母在阳光下眯缝着眼,道:“热着呢,暖和,暖和。”说罢还拍拍手,人年纪大了,是不是就越来越可爱了?小晨想,也许我还是个孩子,我只是觉得曾祖母可爱呢。然而每次来姥姥家,她都能听到姥姥对姆妈抱怨:一天到晚啰嗦呀!从前的人么怎么样怎么样。让她早一点睡呀,她又不睡,半夜起身去厕所我扶着她嘛,她又不让我扶,还骂我,说把她当老太婆了——她可不就是老太婆了吗……真的是年纪越大越倔强!
可是小晨很喜欢和姥姥一起搀着曾祖母去村头那个小公园里走走,小公园里有一些公用的健身器材,每每曾祖母看到,总会惊叹:“嚯哟!我可不敢去扭,你们玩,我就坐那边石凳上看着你们玩好了。”其实姥姥也不太会玩这个吧?姥姥却总是在曾祖母面前甩甩胳膊伸伸腿,然后爬到架子上踏踏步,扭扭腰,这时候曾祖母又要对着快七十的姥姥唠叨了:“你当心点呀!小兰,你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年纪了!小心点啊!跑跑那个踏步的就好了,那个你扭慢一点啊!”这时候正在扭着腰的姥姥总是孩子般的转过头,对小晨做着鬼脸微笑。
有几次去的时候总能看到一只小鸭子在石凳旁边转圈圈玩,小晨搀着曾祖母回家的时候,小鸭子就摇摇摆摆地跟在她们屁股后面走,“嚯——嘘——,嚯——嘘——”曾祖母赶它回去,“跟我们回家的话就要把你抓起来喽!还是这里好!”小晨点点头,跺了跺脚,小鸭子愣了一下,跟着跑了几步,终究还是停下了。
忘了说了,小晨下半年就上六年级了,曾祖母今年九十六了。
这天天很热,才出的黄梅,就已经36度了,热,闷热,姆妈是特意送莲子去姥姥家的,中午吃过饭后,姆妈拉着小晨和姥姥坐在客厅里一起剥莲子,曾祖母问小晨:“你热不?”小晨觉得开了空调还好,不是很热,就摇了摇头。曾祖母自去她的房间悉悉索索摸索了一阵,小晨低着头剥完了一个莲蓬后,曾祖母拿着一把折扇喊小晨了:“来来来,晨晨来。”小晨站起身,姆妈用手肘推了她一下。“喏,这把扇子给你喏。”曾祖母抓过小晨的手。小晨接过扇子,打开,是一把蓝印花布扇,姆妈有一条蓝印花布的旗袍,所以小晨一看就认识了这种布。扇子上的竹片有些褪色了,原本似乎应该是深蓝色,不知道是不是沾上了灰尘的缘故,变成了暗暗的棕蓝色,花布上有淡淡的樟脑味,夹杂着岁月留下的木头味道。“哦哟,这把扇子可是老古董了,不过老太太给你了,你就拿着吧”,姥姥转过身道。“谢谢老太太。”曾祖母笑着摸摸小晨的头:“好,我就喜欢你呀,你要经常来玩的啊。”“嗯”,小晨认真地点点头。
其实小晨觉得自己是骗了曾祖母,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一上六年级,除了时间长一些的节假日,基本就没多少时间去曾祖母那玩了。可是姆妈说的也正是她想的:若是和老太太说“不,过一阵就没空来啦”,老太太肯定是要失落一阵子的了,还不如现在答应了她,以后努力挤时间去玩。
这个暑假真有暑假的味道了,清晨,关了空调就是热,满头满脑的汗,上午开着风扇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午后更是让人烦躁的热,阳光照在院子里的水泥地上,刺眼得让人烦躁,几群知了不停地叫,此起彼伏,叫得人烦躁,大马路上鸦雀无声,即便有一两辆车过去,也是远远的就听到了“轰轰轰”的空调声。有同学邀小晨去逛街,小晨不想去,那么热的天,即便商场里有空调,出门走在马路上就像踩在热炭上一样的,她不愿意出去。
住在前面的妞妞来玩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吃过晚饭了,姆妈说也不能一天到晚吹空调,所以晚饭后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妞妞还小,幼儿园里蹦蹦跳跳的娃娃之一。小孩真好,可以睡懒觉。小晨对小朋友们的艳羡仅仅只有“可以睡懒觉”而已。这里孩子本就少,仅有的那些大孩子们忙着补课学跳舞画画跆拳道,小孩子们怕热,早早的吃过晚饭就躲到空调房里去了。唯有妞妞,也是个贪玩的孩子。小晨刚放暑假还未去补习班那一段时间,下雨的天,坐在窗前看书,小雨沙沙,就时常听到妞妞的姆妈喊:“妞妞呀,吃饭了,别踩水坑了!”“妞妞啊,别再把裤腿弄湿了啊……”“妞妞啊,那把小伞是你小时候用的,来换这把大的……”每每听到这些话,小晨就坐不住了,她也想出去踩水坑,她也想穿着小雨衣出去玩,可是毕竟是大孩子了,就像姆妈说的:“女孩子,大了就要有大了的样子,别动不动就翘二郎腿,人家看了会说这女孩子没修养的!”所以每次妞妞来玩,小晨总是开心得很,她喜欢妞妞背着肉肉的小手一本正经地说话:“我姆妈说,小晨姐姐以后要当大科学家的!要我向小晨姐姐好好学习呢!”她也喜欢妞妞和她一起玩,妞妞做小老师,小晨却坐在小板凳上,当个顽皮的学生,偶尔表现好了,妞妞就给她贴一个小苹果,这时候妞妞就会说:“小晨姐姐你就像个可爱的老奶奶。”听到妞妞这么说,小晨不禁想起自己的曾祖母来,可不是?曾祖母也是这样和自己的小孙孙们玩儿的呀!她从不说“坐坐好,要像个女孩子”,她也不会说“不能出去玩!北风吹着冷!”小晨喜欢这样和妞妞玩,然而毕竟明年就要小学升初中了,每次妞妞来玩了不到一个小时,妞妞的姆妈就找来了:“妞妞呀,回家了啊好不好?小晨姐姐还要看书呢。明年这个时候,你可以好好跟小晨姐姐玩呀。”妞妞总是撅着嘴不愿意回家,她的姆妈就抱起她,哄着:“家里还有新做的蛋糕呢,快回家吧!”妞妞一听蛋糕就把“亲爱的小晨姐姐”忘记了,摆摆手:“小晨姐姐再见!我明天再来玩哦。唔,你也去我们家吃甜甜的蛋糕好不好?”小晨笑着摇摇头:“不啦,那是妞妞爱吃的。”“没关系,你正好休息一会儿也去我家玩一会嘛”,妞妞的姆妈笑道。“嗯,我有空去,我刚吃过几个绿豆糕呢。”小晨摇摇头,“妞妞拜拜啦”。妞妞举起小手,晃了晃,小晨喜欢这样肉肉的小手。
小晨也上过兴趣班,一年级的暑假开始上的,幼儿园时的假期一直是疯玩的,如妞妞的姆妈所说:“孩子还小,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啥,大热的天,送了接接了送,小孩子也怪累的,等她大一点再让她学个什么好了。”一年级的暑假里,小晨学了游泳,一整个暑假才学会游那么一小段——还是手臂上要戴着浮圈的,后来又被姆妈拉着去了乐器班,小晨学的二胡,学了四年多,如今会一些简单的曲子,小晨知道自己的二胡拉得不甚好,那时候在乐器班挑选的时候,姆妈问了她要学小提琴还是二胡或是琵琶,小晨觉得二胡好,拉小提琴,既要站着,还要把琴搁肩上,肯定累得慌!那琵琶,虽说好听——“大珠小珠落玉盘”,可是小晨听很多人说过弹琵琶手指甲可疼了呢!那就二胡吧!坐在小凳子或是小椅子上,闭着眼睛悠哉悠哉拉几下,多好!然而看着简单的,学起来却都是很累的,不说时时刻刻要护好自己的琴弦,调试,试音,就是从最初的捏不准音调开始,到后来那“吱吱呀呀”拉大锯一般的声音,不知道被爷爷笑了多少次呢!三年级的时候还学了毛笔字,到如今一些简单的字倒写得不错,过年的时候还会来几幅对联呢,爷爷总是为此骄傲得很。
大暑终于来了,每年的冬日盼着夏天快点到,待到夏天真来了,却又盼着冬日快一点来,日子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过去了。小晨总觉得“心静自然凉”这句话是有些错误的——设若你在那暑热的蒸笼里静下心来闭着眼睛安安静静待上十来分钟,怕就要疯,汗是从背后开始滋出来的,一点一滴,热烘烘的,渐渐手心也是汗,摸了什么都是滑溜溜的,心底说:“静,静!”于是深呼吸,然而再深呼吸,那热还是劈头盖脸地扑来,于是满头满脑的汗,脑子里“嗡嗡嗡”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样静静地被“热”折腾,还不如去找些事情做,畅快淋漓地出一身大汗,也就忘了热了呀。小晨想,也许是我还太年轻,不懂怎么去悟这句话吧?
大暑里的闷热是让人透不过气的热,四处都像蒸笼一样,电风扇吹出的风是热烘烘的,扑面而来,唯有空调房是凉的,一进空调房,整个人就觉得清爽了,脑袋也不浑浑噩噩了,身子也轻松了。然而空调房也不能多待呀!所以每日清晨和傍晚,小晨总是把她房间里的空调关了,窗户开了透透风,自己捧一本书去桂花树下看看。
这日傍晚倒有了些凉风,大概是因为要受到台风外围影响了,小晨早早地下楼玩儿。姆妈在桂花树下剥毛豆,新鲜的,翠绿的。小晨也一起剥了一会儿,姆妈就推她:“这毛豆剥得手指甲疼,你去看会儿书吧,或者去拿五子棋,我剥好了毛豆跟你玩。”小晨答应着去楼上拿了五子棋和一本《罗宾探案》,把五子棋放在客厅里,端了张小凳子挨着姆妈坐下,姆妈笑她:“你还小呢!”是呀,我还小呢!小晨想。春天的时候在哪个书店里买的这本书,小晨自己都忘了,然而每次翻起书页,她总是不敢看——可不!《福尔摩斯探案集》那时候也是姆妈陪着看完的,所以她候着,哪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姆妈在她身旁,她就可以安心地看这本书了。
风吹过,桂花树叶沙沙响。小晨看到紧张处,抓了姆妈的衣襟不放手,姆妈用手腕拍拍她的肩:“小孩子!”
风吹过,远处的知了依旧在不停地叫,偶有几只鸟儿从头顶飞过,飞过之后是东南风的妖娆。小晨合上书,忽然想这种天气里把曾祖母给她的蓝印花布扇拿出来吹吹风是最好的,于是捡了片桂花叶,夹在书里,急匆匆地奔向自己的房间。
(完整作品可在作者个人空间查看)
本期点评:
这篇独具特色的小说,将一把蓝印花布扇的受赠者,即小学高年级女生小晨的身心成长与变化写得丝丝入扣,微澜迭起,并试图通过小晨的视角,展现生命的循环,摊开一幅包涵几代人的风俗画卷,呈现不同年龄段的亲人与街坊们,如蓝印花布扇的赠予者,即小孩般可爱的96岁曾祖母,背地里谈论家长里短的沈家奶奶与阿姨,小晨姆妈,曾因网恋受欺跳楼的璐璐姐,火热心肠的退休老军人,遭儿媳逼迫的高个子保安,以及天真烂漫的妞妞妹妹等的人生。
被清新的薄荷气息笼罩一般,童真,流注全篇。试举一例,连绵不绝的黄梅雨在一些成年人眼里,是令人懊恼的,而在小晨眼里,温柔细腻的小雨,有千万句话对你说呢,“你坐下来仔细听,仔细听,雨打树叶是‘嗒嗒’,雨打菜叶是‘沙沙’,雨打窗玻璃是’沙拉沙拉‘,雨打窗棱是‘砰砰啪啪’”。再如,立夏欢快的斗蛋,对儿童节与暑假先后到来的憧憬,背靠姆妈看破案的书才感安全,都还透露孩子的心性。然而,成长的小花却悄无声息,一次次在字句与岁月的罅隙里绽放。那个花坛边递纸的男同学,让她脸蛋发烫,又一次次闪进她的梦境与遐思里……
再如,从关于隔壁璐璐姐的流言传开时,小晨姆妈叮嘱她不要听风是雨,乱传乱讲,到璐璐跳楼后,小晨小大人似的,告知妞妞别跟着人家瞎讲,璐璐姐肚里没有小娃娃,再到立秋,听过姆妈与刚出院璐璐姐的一番推心置腹后,将自己乱涂在草稿本上的,引自璐璐QQ的“一跃而下,欢笑随他”擦掉。小晨,正在见闻与思寻里逐渐成熟,也为日后对真正的爱,对爱与责任的思考埋下伏笔。
对主人公的刻画,细致入微。在交相渗透、彼此推移的成长与小孩心性间,写出了微妙的变化,并从课业负担,对家长会的抵触,作为学姐的骄傲,对拉二胡乞讨老人的爱心等各方面,立体化呈现了主人公,尤为可贵的是,对生命起源与存在,对爱的诸种想象与思索,像蝶翼一般,在整部作品中不时翕动。
张毛豆曾以《豌豆》在2021年当选为周星,此篇小说与《豌豆》一样,依旧关注着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将曾祖母写得生动形象,令人忍俊不禁,又感慨不已。从张爷爷、陈家爷爷身上也可窥老年人生存状态的一斑。
张毛豆笔下的人物年龄差异大,各有特征,却依稀又是一个人,闪射不同的人生侧面。沉稳的小晨姆妈,偶尔不是也为学生们斗蛋的情形一直“咯咯咯”笑个不停吗?当小晨老去,何尝不会似“老儿童”曾祖母一般?小说写出了时代的变迁,在纷繁里,标注了人性迭合的部分,给读者留下了哲思的空间。
小说写作手法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对话,真切的心理独白,现实主义精彩书写的同时,详写小晨随姆妈参加的陈家姐姐婚礼后,与夜里第一次月经出现前,插入大段意识的流动,呈现复杂的心理状态,做足铺垫,当一股红色流下时,小晨深感,与儿童妞妞再也不是同一世界的人了。再如文中麻雀引路的奇幻之行等手法,童趣盎然,拓展了表现空间。
浓厚的地域特色,清泉般自然地融入全篇。再如水乡童谣,增添了风趣。“骑马到颂江,颂江外婆做衣裳,做了哈银穿?做了郎郎穿”,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曾祖母说了好多,再换一个:“芦青脚傍里一只小白狗,钉一枪,‘啊呜’咬一口!那是什么呀?你们晓得伐?”孩子们都摇摇头,曾祖母笑道:“是粽子呀!”
小说叙事节奏,可以紧凑一些,在素材取舍与熔炼上,可以再下点功夫,给予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卢静(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
了解张毛豆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张毛豆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