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工夫筑始成”—— 大观园是怎样建成的?
《红楼梦》千般风流,万种芳华,尽在一座大观园。大观园的建造是一项极为繁复的系统工程,涉及选址、规划、建筑、假山、水系、植物、装修、陈设、器皿、匾联等等事项。
《红楼梦》第十六回开头,正逢贾政生日,又获知贾家大小姐元春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天降大喜,接下来的情节是迎接贵妃回娘家省亲。
自古宫禁森严,《红楼梦》中在位的皇帝重视孝道,推己及人,特许后宫家属于每月二六日进宫探视,以“遂天人之愿”。太上皇、太后又下旨意:
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延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西汉长安长乐宫、未央宫中皇后寝宫均名为“椒房殿”,以花椒和泥涂墙壁,温暖而芬芳,兼取花椒“多子”之义,后世以“椒房”指代品级较高的后妃。“重宇别院”特指正式府邸之外的庭园,“驻跸”专指帝王后妃在宫外暂住,“关防”是隔绝、防卫的意思。整条旨意是说诸位符合级别的后妃的娘家,如果拥有别墅花园,满足礼制和安全的要求,可以申请迎接后妃回家省亲。
由此可见,拥有一座独立的园林,是迎接贵妃省亲的必要条件。这座园林可以与府邸连为一体,也可以在郊外另辟佳地。听闻旨意之后,周贵人的父亲立刻在家里动工修盖省亲别院,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则跑到城外去踏看地方。
贾家自然不能落后,也紧锣密鼓地启动建造工程。老爷们议定的方案与周贵人家类似,不再另寻他地,直接利用荣宁二府北部的地段兴建自家的省亲别院,也就是后来定名的大观园。
分工筹划
建造省亲别院是贾家的头等大事,荣宁二府所有男性主人、仆佣、门客几乎全民总动员,王夫人、凤姐等管理家务的女主人连同亲随丫鬟也需出面协办后勤杂事,最后特请贾母入园审查验收。
众人根据各自的辈分、身份高低承担相应的职分,贾母的地位相当于董事长,贾政、贾赦兄弟类似主持全局的总经理,具体工作由贾珍、贾琏等部门经理调度指挥,赖大、来升、林之孝等大管家在一旁协助,贾蓉、贾蔷等小辈操持采购、财务等事项,詹光、程日兴等门客充当顾问,王夫人安排戏班、佛道诸事,凤姐主管库房,其余下人与雇佣的匠役各有分派。这番阵仗看似芜杂喧闹,其实条理分明,颇有章法。
在这场热火朝天的造园大戏中,贾家众人虽然各有差事,却统统属于配角、龙套,大观园的总设计师山子野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
《红楼梦》中关于这位神秘主角的叙述只有寥寥数语:
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所谓“山子野”,当然不是姓山名子野,只是一个别号而已。少数《石头记》抄本(梦稿本、舒序本)和程乙本称之为“胡老明公”,其余版本并无这个“胡”字。此人也不姓野。“野”字含“山野”之意,以此字为号,有世外高人的风范,类似唐代杜甫号“少陵野老”,金代景覃号“渭滨野叟”。“山子”原指假山,明清两代造园最重视山石堆叠,全园设计的匠心高下,大半在于能否经营出独特雅致的假山之景,因此又常以“山子”二字来作为造园师或者叠石匠师的代称。清代《竹叶亭杂记》曾经记载北京一座宅园中“砌石为小山,有一石矻然苍古,为群石冠,苔藓蒙密,摩挲石阴,得‘万历三十年三月起堆垒山子高倪修造’十六字”。这位名叫高倪的明代匠师像画师一样在自己的叠石作品上题款留名,可见其地位颇高。
中国古代关于造园的文献记载始于殷商末叶,但明清之前很少留下造园匠师的名录。历代皇家园林往往由专门的官员负责督造,如北魏的茹皓、南朝的张永曾分别主持修建洛阳和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华林园,隋代宇文恺营造仁寿宫。不少诗人、画家亲自设计自家的宅园或别墅,如谢灵运的会稽山居、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等。
明代中叶,江南等地陆续出现一些职业造园师,尤擅叠山之技。例如嘉靖年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了一位姓陆的工匠,为杭州多家园林营造假山,“堆垛峰峦,拗折涧壑,绝有天巧”。另一位名叫周礼的匠师曾为著名文人庄昶在南京定山别业堆作假山,颇有元代画家盛懋的山水意蕴。
明末以后,江南造园家层出不穷,如张南阳、周秉忠、计成等。计成著有《园冶》,为中国园林理论名著。最负盛名的造园大师当属明末清初的华亭(今上海)张南垣。张南垣名涟,号南垣,自幼擅长绘画,以唐代李成、元代黄公望等名家绘制山水画的笔法来堆置假山,开创一代新风,被誉为“曲折平远,巧夺天工”。其子张然、张熊等皆继承父学,卓然成家,张氏所造之园遍及江南各地,康熙年间张然奉诏来京参与了西苑、玉泉山、畅春园等皇家园林的营建,还为大学士王熙营建了怡园。张氏后人有一支长居北京,成为造园世家,称“山子张”。
《红楼梦》中的这位山子野,显然也是一位职业造园家,受贾家之聘,主持省亲别院的设计建造诸般事宜。此人在书中没有任何具体描写,神龙见首不见尾,园子造好之后就飘然而去,书中不再提及,只是在贾政、宝玉以及一群门客初游品题之时才借入口处的假山夸赞了一句:“非胸中有大丘壑,焉想及此。”
选址布局
造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确定选址和规划布局。
明代计成的《园冶》中辟有“相地”篇,专门阐述如何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基址地段来构筑园林,并且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种情况。“山林地”指的是山丘林壑,“江湖地”指江岸湖畔,“郊野地”指城郊田野,“村庄地”指乡村,“城市地”指城内坊巷之中,“傍宅地”泛指一切临近住宅的园林。
总体而言,好的选址主要有这样三条标准:一是地形本身有起伏变化和良好的植被基础,二是容易引水,三是地段外围有风光可以借景。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虽号称新建的省亲别院,其实只是其原有府邸园林的改造和扩建,并非另择他处,其选址属于“城市地”,也可以说是“傍宅地”。具体范围是“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
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由此可见,新造园林占据了宁国府北部会芳园和荣国府东北部的地段,拆掉了会芳园中的部分建筑和荣国府东边的下人房屋,利用了会芳园部分地形、植被和活水水源,另外还从贾赦所居荣府别院花园中迁移了一部分竹树、山石、亭榭、栏杆。
大观园如此选址,首先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书中多次描述贾家外表光鲜、内底虚弱的景况。京城地价、物值、人工均十分昂贵,要选择一处新地方建造一所大型园林,所费极大,而在自家府邸北部兴造,无需再征购土地,还可以就近拆旧园物料、花木,确是省力省钱的务实之举——“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
其次,对于古代造园来说,建造亭台楼阁相对容易,而找到合适的地形、古树和水源条件相对困难,因此选择一个旧园进行改造重建远比在一块纯粹的空地上另起炉灶更宜于成景,历史上很多名园都利用了前代废园的故址。大观园同样可以沿用原来会芳园良好的基础,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故而贾琏评价道:“正经是这个主意才省事,盖造也容易,若采置别处地方去,那更费事,且倒不成体统。”
另外,从生活角度来说,大观园临近府宅,往来游观起居较方便,正如《园冶》所述:“不第便于乐闲,斯谓护宅之佳境也”,可能也是其选址的考虑因素之一。
确定选址之后,需绘制一张全园总平面图,以确定整体格局。对此书中第十六回借贾蓉之口说过:“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第四十二回宝钗又说:“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致图样,虽是匠人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
中国古代造园往往事先经过图纸设计,然后按图施工。例如清代内务府设有专门的样式房,负责设计宫殿、御苑、陵寝、城门、衙署等皇家建筑或政府建筑,也经常设计王公府邸和王府花园。样式房世代由雷氏家族执掌,所绘图纸称“画样”,今称“样式雷图”。园林的规划总平面图属于“地盘样”,目前国家图书馆尚存若干样式雷所绘的皇家园林和王府花园的地盘样,均刻画细腻,按照比例一一描绘出园林中所含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池以及花草树木的位置、大小,还用文字注明房屋的具体尺寸和施工的细节,堪为《红楼梦》的佐证。
这类地盘画样属于蓝图性质,需要由园林的总设计师亲自确定。大观园的图样即便不是山子野亲笔所绘,也一定是他指导其他匠师所绘。如宝钗所言,这类图纸确实只是“匠人描的”设计图,不是艺术作品,与文人所画的园景图完全是两回事,但“地步方向”非常准确,体现了古代造园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大观园是整部《红楼梦》的中心舞台,所有景物描绘生动,历历在目,若合符节,很可能作者在动笔之先也画了这么一张类似的平面示意图——显然真正“胸中有大丘壑”的不是虚构的山子野,而是曹公本人。
造园诸事
园林的具体建设主要包含堆叠假山、开挖河池、建造房屋、栽种植物四大环节,正如《红楼梦》所概括的“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
中国古典园林堆叠假山,需要使用土和各种山石。一般认为《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古代园林最盛行叠石假山的时期,大观园中石假山数量很多,入门即以一座大石山横障于前,全园以一座脉络相连的主山四处穿插间隔,恍如迷宫,蘅芜苑中有一座石头假山,书中都有详细的描写。
为了实现土方平衡,一般在堆造假山的时候就近挖取泥土,开辟湖池河道,山水相依而成。大观园仍保留会芳园北墙下的活水之源,并设水闸控制。书中描写大观园中既有相对宏阔的湖面,又有宽窄不一的清溪萦绕,水景充沛。
大观园中的建筑类型非常丰富,既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又可满足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仔细探究,园中至少包含厅堂、楼阁、亭、轩、馆、牌楼、桥等许多类别,还有庵庙、村舍等特殊房屋,另有大量的游廊和院墙穿插围合。这些建筑需要分别绘制具体的设计图样,故而书中特别提到“缮画省亲殿宇”这一句。
大观园中的植物极为繁盛,在很多地方成为园林的主景,例如潇湘馆的竹子、怡红院的海棠与芭蕉、蘅芜苑的蔓草、稻香村的菜圃等等。花木需要日常维护,并不时予以补栽,第二十四回贾芸借钱买了礼物孝敬凤姐,得到这项差事,一次就批到了二百两银子,“拿了五十两,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次日带了花儿匠进园栽种。
完成这些主要环节之后,接着需要精心设置装修彩画、家居陈设、器皿用具、匾额楹联、盆景小品等等细节。第十七回写到光帘子一项就有猩猩毡帘、金丝藤红漆竹帘、黑漆竹帘、五彩线络盘花帘等各种名目,且每样达二百挂之多。贾珍还提到过:“(各处陈设)那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可见不但全园有总平面图,建筑有设计图,各处室内陈设另有详细的图样,以供采办打造。
第十七至十八回写到工程结尾:“各处监管都交清账目,各处古董文玩,皆已陈设齐备;采办鸟雀的,自仙鹤、孔雀以及鹿、兔、鸡、鹅等类,悉已买全,交于园中各处像景饲养;贾蔷那边也演出二十出杂戏来;小尼姑、道姑也都学会了念几卷经咒。”至此才算大功告成,“贾政方略心意宽畅,又请贾母等进园,色色斟酌,点缀妥当,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
《红楼梦》对大观园工程的持续时间没有明确交代,动议始于贾政生日那天朝廷降旨,后文说:“日日忙乱,直到十月将尽,幸皆全备”,似乎并未跨年,大概前后不过几个月时间,算是相当神速。
古代私家园林极少留下详细的工程记录,《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则记下清代中叶豪贵之家造园的过程,弥足珍贵。清代皇家园林还有若干工程档案保存至今,可互为参证,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内务府《奏销档》记载长春园中一个名叫“鉴园”的景区的修建内容和造价情况:
原办监督、原任员外郎丁承武承办长春园内添建如园殿宇、楼、亭、房座、游廊、券洞,并驳岸、暗沟、墙垣、甬路、散水,开挖河泡,并桥座等项,内里装修油画、裱糊,打坝淘水,以及出运渣土,清理地面,栽种树株等项工程……实净销银十一万五千二百二十三两一钱六分一厘。
这段话中提到的各种建筑名称以及工程项目,在大观园的兴造过程中都会出现。
(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