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世界文学地图 |抵达文学之岛,去雷克雅未克追极光
来源:文艺报 | 子 木  2024年05月14日08:29

据称微信上定位在“冰岛”的用户多达1000万人,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些年,冰岛一直在我的旅行心愿单上,终于在2023年10月,我实现了期待已久的冰岛之行。冰岛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之所以选择这个月份,一是和冬季相比白昼更长,二是和夏季相比多了几分看到极光的概率。在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的时候,我开始阅读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假如真有时光机》,其中有一章专门写到冰岛,起因是他收到了来自冰岛的邀请,前去出席一场世界作家会议。他在文章里提到了冰岛人对于阅读的热爱,提到了冰岛的动物、饮食、绿苔、温泉和极光。就这样,我带着村上春树对冰岛的印象开启了我的旅程。

冰岛大约形成于七千万年前,地球剧烈的火山地震运动催生了这座岛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里一直无人居住。直到公元8世纪前后,维京人开启了航行探险,在所到之处建立他们的殖民地。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公元874年,挪威人英格尔夫·阿纳尔松(Ingólfur Arnarson)是第一个在冰岛定居的维京人。传说在航行中,他将两根立柱掷入海中,柱子靠岸的位置将作为他的定居地。最后柱子停靠在一座冒烟的海湾,英格尔夫取“烟雾之湾”的意思,将之命名为雷克雅未克。定居时代持续了将近60年,在此期间,大约有1-2万名外来人在冰岛定居。公元930年,冰岛议会阿尔庭(Althing)在辛格维利尔成立,冰岛进入了“自由邦”时代。冰岛保持了300年的独立后,自1262年起先后被挪威和丹麦统治。19世纪末,民族独立运动在欧洲与美洲风起云涌,冰岛人也受此影响。1874年,冰岛经过谈判后获得部分自治权。1918年,冰岛获得除外交权之外的所有独立国家主权。二战期间,考虑到冰岛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英美军队相继进驻冰岛,管控冰岛的同时,也兴建了机场、港口、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1944年6月17日,冰岛正式建国,这一天也成为冰岛的国庆日。

“萨迦”及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

萨迦(Saga)是冰岛及北欧地区的一种文学体裁,本意是“讲故事”,后来演变成“传奇”。在“北欧五国”里,冰岛的萨迦文学最为普及,创作于13世纪前后,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9世纪中叶到11世纪时期的冰岛英雄传奇。流传至今的萨迦有150余部,每一部都以一个或几个冰岛人及其家族为主要人物,内容涉及征战、杀伐、复仇等题材。译林出版社推出的《萨迦》共收录了5篇代表作:《埃吉尔萨迦》《鲑鱼河谷萨迦》《尼亚尔萨迦》《贡恩劳格萨迦》《伏尔松萨迦》,读者可以从中一窥《萨迦》的面貌。其中《埃吉尔萨迦》成篇于1200年左右,描绘了冰岛行吟诗人埃吉尔·斯卡拉格里姆松(约910-990年)的生平,讲述了埃吉尔及其祖先反抗王权的故事,文字中无不包含一股磅礴之力。《鲑鱼河谷萨迦》成篇于1225年左右,是萨迦文学鼎盛发展时期的重要力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拥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如果你担心直接读《萨迦》稍显艰涩,那不妨从一本漫画入门吧,2018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高奖项“金兽奖”获奖作品:法国漫画家热雷米·莫罗编绘的《冰岛萨迦:格里姆尔传奇》,精湛的水彩画风立刻把读者带到了那片“冰与火之地”。

埃达(Edo)的原义是“太姥姥”或者“古老传统”,后来转化为“神的启示”或“运用智慧”。埃达分为两个版本:诗体埃达和散文埃达。公元9世纪,来自挪威的定居者带来了流传已久的北欧神话和英雄传奇,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成全新的文学形式,即诗体埃达,它有诗的体裁、格律和韵律,可供吟唱。相传在12世纪由冰岛牧师塞蒙恩德·弗鲁德(Sæmundur fróði)搜集整理,也被称作“老埃达”。而散文埃达则是以无韵叙事体的方式重述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也被称作“新埃达”,作者是中世纪历史学家与文学家斯诺里·斯图拉松(Snorri Sturluson)。《埃达》是北欧神话的来源之一,也被誉为同古希腊赫西俄德的《神谱》、古罗马奥维德的《变形记》和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比肩的著作,对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德国中世纪的著名英雄史诗《尼伯龙人之歌》与《埃达》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处。

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Halldór Laxness,1902-1998)无疑是冰岛最负盛名的作家。1903年出生于雷克雅未克,本名哈尔多尔·格维兹永松(Halldór Guðjónsson),在他3岁时,父亲携全家搬到首都附近的乡下,开办了拉克斯内斯农场,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期,并取农场的名字作为他的笔名。17岁时,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自然之子》(Barn náttúrunnar,1919)。1923年起哈尔多尔曾在卢森堡、英国、意大利等地学习,1927年至1929年间旅居加拿大和美国,1929年他回到冰岛,定居于雷克雅未克。上世纪30年代他创作了三大长篇小说:《萨尔卡·瓦尔卡》(Salka Valka,1931-1932)《独立的人们》(Sjálfstaett fólk,1934-1935)《世界之光》(Ljós heimsins,1937-1940),从而奠定了他在北欧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1943年至1946年间,哈尔多尔创作了历史小说《冰岛钟声》(Íslandsklukkan),描绘了18世纪冰岛人民生活的悲惨境况。哈尔多尔一生出版了多部以冰岛为背景的小说,并创作了大量戏剧、散文和诗歌。此外,哈尔多尔还从事翻译,曾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和《流动的盛宴》译成冰岛语。195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哈尔多尔,以表彰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的、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他也是迄今为止冰岛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尔多尔曾经的住所如今变成了一座公共博物馆,每年夏季还会在其中举办精彩的音乐会。今天,其作品《冰川之下》(Kristnihald undir Jökli,1968)中的一句名言被人广为传诵:

“若要生存,必得有诗意。”

(Whoever doesn't live in poetry cannot survive here on earth.)

村上春树也在书中特别介绍到,哈尔多尔去世后,《独立的人们》曾在广播里连续朗读了好几个星期,其间,巴士停运,渔船停航,冰岛人民牢牢守在收音机前,可见他们对于哈尔多尔的敬慕之情。

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的文学之岛

冰岛是北欧文学的集中地,有着“文学之岛”的称号。在冰岛,人人都可以出资印刷书籍,再委托书店售卖。据说每十个冰岛人中,就有一个出版过作品。冰岛作家的写作类型丰富多样,从文学、诗歌到侦探小说、儿童绘本,应有尽有。雷克雅未克是冰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聚集了各大博物馆、剧院、画廊,每年大大小小的文学节、音乐节、电影节、时装周等活动如期而至。雷克雅未克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更是不容小觑,培养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作家。2011年,为表彰雷克雅未克在保护和传播文学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该市“文学之都”的称号。今天,走在雷克雅未克的大街小巷,很多路边的长椅上都配有一个二维码,让奔走的行人可以坐下来歇一歇,聆听一段文学作品的音频朗诵。

虽然冰岛距离中国有万里之遥,冰岛语又是一个小众的语言,但是冰岛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之旅可以追溯至1929年,彼时作家茅盾出版了《近代文学面面观》,其中就提到了冰岛,并例举了4位冰岛作家:尤纳斯·古德劳松(原书译为古特洛生,Jonas Gudlausson),约翰·西古尔永松(原书译为旭衣雄生,Johann Sigurjonsson),贡纳尔·贡纳尔松(原书译为音那生,Gunnar Gunnarsson)和古德蒙德尔·卡姆班(原书译为康邦,Gudmundur Kamban)。上世纪80年代,冰岛文学的中文译介迎来了黄金时代,上文提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尔多尔·拉克斯内斯的作品《独立的人们》《萨尔卡·瓦尔卡》以及文学瑰宝《萨迦》《埃达》相继在国内出版。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冰岛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译本走进中国图书市场。

冰岛是世界上作家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如果你去看冰岛作家的履历,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很晚才投身于写作,而在此之前,他们从事过各式各样的工作。冰岛作家实在是太多了,这里暂且介绍几位有中译本的代表作家:

弗丽达·奥·西古尔达多蒂尔

弗丽达·奥·西古尔达多蒂尔

弗丽达·奥·西古尔达多蒂尔(Fríða Á.Sigurðardóttir, 1940-2010)是冰岛最负声望的当代作家之一。她曾担任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和冰岛大学教师。1978年起,38岁的她开始全身心投入于写作。弗丽达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Þetta er ekkert alvarlegt)于1980年出版。出版于1990年的长篇小说《夜逝之时》(Meðan nóttin líður)获得同年的冰岛文学奖,1992年又获得了北欧理事会文学奖,也是第二部荣获该奖的冰岛文学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尼娜的视角展开叙事,她在为母亲守夜之时回顾了自己的家族故事,谱写了一部家族女性的史诗。《夜逝之时》与此后出版的作品《封闭世界中》(Í luktum heimi,1994)《马利亚之窗》(Maríuglugginn,1998)也被看作是弗丽达关于时间与记忆、现实与虚构、历史与当下的三部曲。弗丽达也是一名翻译家,曾将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琼·奥尔(Jean M. Auel)等人的作品翻译成冰岛语。

冰岛女作家是奥杜·阿娃·奥拉夫斯多蒂(Auður Ava Ólafsdóttir),1958年生于雷克雅未克,获得冰岛大学历史和文学学士学位,她还曾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意大利文学,在法国索邦大学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成为全职作家前,她还担任过冰岛大学艺术史教授和冰岛大学博物馆馆长。1998年,奥杜在40岁之际出版了处女作,此后她笔耕不辍,作品多次斩获或提名于国际文学大奖。《种玫瑰的男人》(Afleggjarinn,2007)获得2008年度冰岛女性文学奖,2010年法语版出版后,获得同年费米娜文学奖提名,法国771家书店评选产生的2010年书页文学奖以及2011年的加拿大魁北克书商文学奖。《寂静旅馆》(Ör)2016年出版后获得冰岛书商最佳文学奖,2018年获得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奥杜凭借其细腻的写作笔法呈现了一个个温柔感人的故事,让读者获得治愈和慰藉。

作家松(Sjón)原名为西格勇·比尔基·西格松(Sigurjón Birgir Sigurðsson,1962- ),冰岛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16岁时便出版了处女作诗集《愿景》(Sýnir: yrkingar,1978)。在大学期间,松受到超现实主义和达达运动的启发,创立了一个名为“美杜莎”(Médusa)的文学社团。作品《蓝狐》(Skugga-Baldur)出版于2003年,荣获2005年北欧理事会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颁奖词中称赞这本书巧妙地在诗歌和散文边界中达到了一个平衡点。《蓝狐》融合了寓言、志怪、童话、灵异故事,松用诗一般的语言编织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作家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Jón Kalman Stefánsson,1963- )出生于雷克雅未克,自2000年起开始专职写作,此前他做过屠宰工、捕捞工、砖瓦工、教师、图书管理员等形形色色的工作。2005年凭借《夏光,入晚》(Sumarljós og svo kemur nóttin)获冰岛文学奖。真正让他进入国际文坛的作品要属“冰岛三部曲”:《冰岛往事1:狂暴海》(Himnaríki og helvíti, 2007)《冰岛往事2:捞星星》(Harmur englanna, 2009)《冰岛往事3:写信人》(Hjarta mannsins,2011)。2013年出版的《鱼没有脚》(Fiskarnir hafa enga fætur)和2015年的《鱼没有脚2:宇宙的尺寸》(Eitthvað á stærð við alheiminn:ættarsaga)也相继被译介到中国,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都设置在凯夫拉维克,这座城市距离首都雷克雅未克不足50公里,曾一度被视作冰岛最黑暗的地方,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航班降落于此。

冰岛有着数量庞大的犯罪小说家,其中知名度最高的阿诺德·英德里达松(Arnaldur Indriðason)曾被英国《卫报》评为欧洲十大犯罪小说家之一。阿诺德生于1961年,毕业于冰岛大学历史学专业。1981年至1982年,他曾担任冰岛日报记者,而后撰写影评和剧本。直到1997年,他才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尘埃之子》(Synir duftsins),由此开启了“侦探埃伦杜尔系列”。作品《污血之玷》(Mýrin,2000)与《沉默的墓地》(Grafarþögn,2001)相继于2002年和2003年获得北欧犯罪推理小说最高奖“玻璃钥匙奖”,阿诺德也因此成为蝉联该奖项的作家。2005年,《沉默的墓地》还荣获英国犯罪推理小说最高奖“金匕首奖”。阿诺德笔下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冰岛,《污血之玷》通过一个单身独居的老人在雷克雅未克的家中被杀切入,《沉默的墓地》由一个小男孩在雷克雅未克捡到一根人骨拉开序幕。阿诺德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通过犯罪小说反映社会真实面貌。在他看来,犯罪小说所要书写的,远非犯罪本身。

拉格纳·约纳松(Ragnar Jónasson)出生于1976年,他从17岁起陆续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14部小说从英语翻译成冰岛语。2009年,他凭借个人作品《虚假笔记》(Fölsk nóta)开启了写作生涯,他最畅销的作品当属“黑暗冰岛”系列。2013年,拉格纳与伊尔莎·西古尔扎多蒂尔(Yrsa Sigurðardóttir)和昆汀·贝茨(Quentin Bates)共同创办了“冰岛黑色小说节”。该活动选在一年中最黑暗的时间举办,地点设在雷克雅未克,2024年定于11月20日至23日。节日成立初期主要围绕犯罪小说,而后不断发展扩大至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艺术。2023年,冰岛总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尔(Katrín Jakobsdóttir)和拉格纳一道合作出版了她的处女作《雷克雅未克》(Reykjavik,2023)。两人是多年好友,这一合作写书的想法来自于2020年的一次午餐,直到付梓印刷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图书出版后在冰岛引发轰动,并立即登上销量榜的榜首。正如卡特琳所言,她一生都在阅读犯罪小说,这个爱好已经刻进了她的基因里。

冰岛,不止雷克雅未克

哈尔格林姆斯教堂,是雷克雅未克最高的建筑,这座教堂的名字来自于冰岛著名诗人哈尔格林姆斯·彼得松,是冰岛的特色景观之一

哈尔格林姆斯教堂,是雷克雅未克最高的建筑,这座教堂的名字来自于冰岛著名诗人哈尔格林姆斯·彼得松,是冰岛的特色景观之一

哈尔格林姆斯教堂(Hallgrímskirkja)是雷克雅未克最高的建筑,我在雷市的住处就在教堂附近,每次走在路上,只要看到教堂的尖顶,我就能知道“回家”的方向。来到教堂正面,一定会被它充满后现代感的外观所震撼。这座教堂的名字来自于冰岛著名诗人哈尔格林姆斯·彼得松(Hallgrímur Pétursson)。

哈尔格林姆斯·彼得松是一名17世纪的牧师,其作品《受难歌集》(Passíusálmar,1666)是冰岛近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哈尔格林姆斯教堂由冰岛建筑师居尼奥·塞缪尔森(Guðjón Samúelsson)于1937年设计,1945年启建,1986年完工,历时41年。外观酷似一艘冲天火箭的设计灵感其实来自于冰岛自然界中的一种火山石结构,学名为柱状玄武岩,是冰岛的特色景观之一。

教堂前矗立着一座冰岛探险家莱弗·艾瑞克森(Leif Ericson)的雕像,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发现北美洲的欧洲探险家。这座雕像是美国在1930年为纪念冰岛议会成立1000周年赠送给冰岛的礼物。进入教堂乘坐电梯便直达顶楼,可以将城市风光一览无余,特别是五颜六色的房顶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坐落在老港一带的哈帕(Harpa)是雷克雅未克的新地标,于2011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冰岛最大的音乐厅和会议中心,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冰岛的极光和火山石。建筑外墙选用了上千块不规则的玻璃,音乐厅内部经过阳光折射后就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光影世界。2013年这座建筑荣获密斯·凡·德罗欧盟当代建筑奖。

“太阳航海者”雕塑,是冰岛雕塑家琼·贡纳尔·阿纳松的设计作品,这是一艘梦想之船,体现了对希望、自由、进步的追求

“太阳航海者”雕塑,是冰岛雕塑家琼·贡纳尔·阿纳松的设计作品,这是一艘梦想之船,体现了对希望、自由、进步的追求

继续沿着港口漫步,距离音乐厅不远处有一件不锈钢制成的艺术品,名叫“太阳航海者”(Sólfar),是冰岛雕塑家琼·贡纳尔·阿纳松(Jón Gunnar Árnason)的设计作品,1990年8月18日在雷克雅未克建城周年纪念日之际揭幕。1986年,雷克雅未克市居民协会在该市建城200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户外艺术作品竞赛,琼·贡纳尔设计的小型铝制雕塑“太阳航海者”获胜。1989年4月,雕塑家病重去世,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件巨型作品是根据其手绘图制作而成。虽然它形似维京船只,但是根据雕塑家的理念,这是一艘承载希望和光明的梦想之船,体现了对希望、自由、进步的追求。

冰岛的旅游服务业非常规范,各家旅行社提供的路线十分相似,价格也相差无几。如果时间紧张无法做到环岛一圈,不妨尝试这三条经典路线。

首推的路线是“黄金圈”,包含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Þingvellir National Park),盖歇尔间歇泉区(Geysir)和黄金瀑布(Gullfoss)。如果游玩的那天阳光大好,可以在公园山顶向远处眺望,四周都会笼罩在金色的光芒之中。运气好的话,导游还会在沿途的农场停留,不仅可以看到冰岛马,还可以品尝当地的冰淇淋。结束一天的行程后记得泡个温泉,除了游客争相前往的蓝湖温泉外,雷市的公共游泳馆内也有温泉和桑拿,置身其中仿佛走入了北欧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中。

第二条路线是南岸游。通常来说会首先抵达两大瀑布:塞里雅兰瀑布(Seljalandsfoss)和斯科加瀑布(Skógafoss)。塞里雅兰瀑布的水帘后面藏着一个山洞,因此可以环绕瀑布一圈。斯科加瀑布的水帘更宽、水量更大,可以沿着旁边的阶梯走到山顶,俯瞰瀑布全景。随后的行程中,绵延辽阔的黑沙滩(Reynisfjara)和晶莹剔透的杰古沙龙冰河湖(Jökulsárlón,《权力的游戏》取景地)在色彩上形成鲜明对比。我还选择了冰川徒步项目,戴好头盔穿好脚爪后,在向导的带领下感受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三条路线是西行前往斯奈山半岛(Snæfellsnes),由于这里集聚了几乎所有最具特色的冰岛地貌,因此也有“冰岛缩影”之称。此行可以在沙滩上看到可爱的海豹,跟着向导进入峡谷探险,走在风景如画的阿尔纳斯塔皮(Arnarstapi)小镇,追寻电影《白日梦想家》的场景。斯奈山半岛上最具代表性的地标无疑是教会山(Kirkjufell),因其外观酷似草帽,也被称作“草帽山”,是冰岛被拍摄次数最多的山峰。从西岸返回雷市的路上一直有落日相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一切都太美好了。

永远要对美食充满好奇

当我真正来到冰岛的时候,才发现这里并非如网上所说是一座“美食荒漠”。我每天都在努力打卡想吃的餐厅,可是在临走时依然觉得意犹未尽。如果你来雷克雅未克,我建议你可以这样开启“美食一日游”。我每天早起的动力就是去Brauð & Co(面包公司,译名均为作者试译,下同)买肉桂面包,这家店铺在街道上尤其醒目,外墙满是色彩鲜艳的涂鸦艺术,走进店铺里香气扑面而来。这里号称是雷市最好吃的面包店,拿着刚出炉还热乎的面包走在街道上也不觉得寒冷,补充能量后对接下来一天的旅行也充满了期待。

中午不妨试一试Íslenski barinn(冰岛酒吧)餐厅,这里不仅供应各类海鲜和肉类制成的主菜,还有龙虾热狗和羊肉热狗这样的简餐。晚上一定要喝一碗热汤暖和一下,市中心的餐馆Svarta Kaffið(黑咖啡)没有菜单,每天只卖两种不同口味的汤,我去的当天是羊肉汤和蔬菜汤。汤会装在一个面包碗里端上来,喝完后还可以找服务员续汤,尝试另一种口味,所以有选择困难症的人完全不用纠结。如果你在特约宁湖(Tjörnin)一带,想要喝汤驱寒的话,可以选择附近的餐馆Icelandic Street Food(冰岛街头小吃)。

冰岛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即使是夜晚走在市中心的街道上也不会感到害怕。这时候如果饿了,可以去开到凌晨的街边热狗摊Bæjarins Beztu Pylsur(镇上最好的热狗),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2004年访问冰岛时曾在这里买过热狗。除此之外,在雷市的几天,我特别喜欢逛当地超市Bónus(奖金),这家连锁超市的标志是一只小猪,所以中国游客往往将其简称为“小猪超市”,其中的冰岛酸奶(Skyr)一定不要错过。冰岛还有一些特色臭食,顾名思义,就是吃起来臭臭的食物,比如发酵鲨鱼肉、羊屁股、羊血布丁等。每年1月中旬,冰岛人还会庆祝臭食节(Þorrablót),对这些食物充满好奇心的“勇士”可以试一试。

村上春树在自己文章的最后提到了冰岛的极光,亲眼目睹的那一刻令他十分震撼。我在冰岛期间报名了两次追光,然而都无疾而终。没有想到的是,离开冰岛的前一晚,我竟然在雷市老港一带看到了极光。就像村上写的:“极光清晰可见,时时刻刻在变幻着形状。虽然美丽,却又不单单是美丽,似乎更具有某种灵性的意味,甚至像是这遍布着苔藓、沉默与精灵的神奇北方海岛灵魂的模样。”我在冰岛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雷克雅未克度过的,可以说我感受了这座城市的不同时刻:追光回来的0:00,出门乘车的7:30,登顶教堂的16:30,海边散步的20:00。白昼与黑夜,黎明和黄昏,我都记得。

(作者系法语文学译者,毕业于南京大学法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