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刘文飞散文集《读与被读》:一场永不结束的旅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钰韬  2023年08月17日08:04

相比于大多数人,我与刘文飞先生的关系要更特别一些。我不仅是他忠实的读者,而且也有幸拜他为师,在他左右学习成长。因此当我拿到《读与被读》,就不免打趣道:“这可不光是读与被读,还是刘老师和我的又一次‘教与被教’!”。自然而然,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听刘老师从荷马史诗的悲悯人性,讲到哈姆雷特的生死之问;从巴黎教堂高耸的石柱镂雕,讲到《尤利西斯》难以捉摸的意识之流。让身为文学阅读爱好者的我狠狠过了一把瘾。

翻到目录,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内容竟不是来自作者的主要学术领域——俄国文学,而是对意、英、西、德、法、日等多个国家的文学代表作各有涉及,内容之广、选题之杂与该书并不厚重的体量形成反差。通过这本“破圈”之作,刘老师又结结实实地给我上了一课:学术虽有疆界,阅读却无壁垒。作者并没有以教授的身份对每部作品进行严格的学术剖析,而是自视为一位读者,将自己的每一次阅读当作对文学巨匠的朝圣之旅,并将旅途中所见所感娓娓道来。

荷马史诗的伟大,并不在于他描绘了怎样的一段远古历史,也不在于他有着何种开创性的文学地位,而是我们能从中读出荷马本人的真情实感,体会到他那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赫克托尔在赴死前为何要微笑着告别?普里阿摩斯又为何会与弑子仇敌携手痛哭?反常的情绪并非是作者在刻意营造夸张的张力,而是人类情感本就难以捉摸。在作者笔下,荷马的机械降神并非是一种无能之举,而是他作为人道主义者体现出来的至真至纯的悲悯情怀。我们读的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而透过作品被读的实际上是荷马本人。这是一种打破时空之墙,与作者直接对话的读与被读。

高耸在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在雨果笔下演绎着时代剧变下的生离死别。关于“钟楼怪人”的故事早就被人反复论说,而作者却唯独关注这栋饱经沧桑的修道院。雕刻在圣母院古老砖墙上的“Ανάγκη”(必然)所隐含的宿命意味,打动了雨果,令他创作出这部旷世巨著。当文学与建筑结为连理,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巴黎圣母院见证了中世纪漫无边际的纷乱与黑暗,也目睹过大洋之上千帆竞、远望天穹攀群星的文明复兴与飞跃。它的穹顶曾无比接近天际,却在几年前于大火中毁于一旦,如美丽动人的艾丝美拉达般陨落于宿命车轮下。它早已超越了一栋建筑,成为人类文明的纪念碑。阅读《巴黎圣母院》,就是透过作者与时代直接对话,与历史对话,与人类文明的宿命进行着读与被读。

死亡——始终隐喻着悲剧,大笑——却是喜剧必不可少的伴奏。一般读者似乎很难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两种元素所催生出的两部文学巨著,却被身为读者的作者读出了一丝协韵。《雪国》与《堂吉诃德》——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相距甚远,而作者却在“虚无与美”的音符中,聆听着两部著作的合鸣。堂吉诃德的故事中,冒名骑士言语疯癫,行为怪诞,一幕幕被戏耍和玩弄的窘境引得我们捧腹大笑。他的行为是虚妄的,但当回过头来细细品读虚妄的背后,堂吉诃德对待爱情的纯洁高尚,对待梦想的忠贞赤诚,对待他人的古道热肠,却让人在滑稽之中夹杂一丝对美好品质的憧憬。伊比利亚半岛的热血骑士不会想到,就在遥远的雪国他乡,一位忧郁的情郎也在流浪。《雪国》主题是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和意识的湮灭,死亡本身似乎就代表着虚无,但川端康成却用绝美的笔触描绘这种虚无,好像在暗示着美就是徒劳,爱就是虚无,一切皆是虚妄。叶子的死亡,驹子的疯癫,岛村的绝爱,仿佛一切都伴随着小说开篇火车驶入山洞而走进幻境。在《堂吉诃德》中,我们学会了对待虚无的嘲弄态度和对美的赤诚追求;而在《雪国》中,我们则感受着纯粹虚无缥缈的美之幻境。一个是拉丁民族对待生命与理想的热情高歌,一个是岛国日本以死亡为曲的物哀文化。对这一悲一喜、一笑一泣的品读,既是两位作家的隔空对话,也是身为读者的我们与我们的存在方式、与生而为人进行的读与被读。

虽然作者在书中展现了他广博的阅读,但在字里行间仍能觅得许多俄国文学的踪迹。对大众读者来说,这倒不失为一次普及俄国文学、激发阅读兴趣的机会;而对研究俄国文学的人来说,书中藏着一颗颗彩蛋时时让我们会心一笑。作为作者的“学术初恋”,布罗茨基多次出现在行文之中,作者对诗人的引用可谓信手拈来,也恰如其分。同样,我们在书中也能找到巴赫金、纳博科夫等等俄土故人熟悉的身影。这些隐藏在文字之间的名家文人构成了读与被读的暗线,是作者数十年潜心学术所体现出的扎实根底,是他与俄国文学间难以割舍的“读与被读”情怀。

我还记得刘老师曾传授给我他在进行文学翻译时的妙招——看看原作者画像,在跨越时空的对视中寻觅知音相通的一瞬灵感。这听起来确实有种缥缈玄学的味道,但细细想来,作为译者首先也要读懂作者,这一过程中构成的读与被读的关系,也恰恰是译者与作者之间的灵魂神交。因此,我倒是很建议在阅读此书每个章节时,也可以看看对应作家的肖像,与之神交。巧合的是,该书恰恰随书附赠了一张画着十一位书中作家简笔肖像的“地图”。

该书是作者阅读是一部文学著作的心得体会,也是他以十一位作家为代表,精心准备的一部文学讲稿。对于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川端康成等人而言,时代是被读者,他们是读者,由此诞生了一部部名著;对于作者刘文飞而言,十一位作家是被读者,他是读者,也因此有了这本“文学讲稿”;捧书阅读的我们是读者,刘老师也成为了被读者……读与被读,看似简单,却实现了思想与知识的传承接续,仿佛一场永不结束的旅程,人们可以恣意狂欢,并在旅途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