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世界文学地图—— 罗马一日:融入历史与艺术中的文化慢生活
来源:文艺报 | 魏怡  2023年07月26日08:51
关键词:世界文学地图

从七度空间书店出发

女孩出现在窗口,并没有抬头向对面看,而是打开冰箱找东西,然后离开。过了一会儿,她再次出现,仿佛开始打扫卫生,又好像是无意中在倾听狭窄街道对面飘来的悠扬书声。自此,她的身影时常在这个房间里闪现。对于身处对面文学沙龙的听众来说,作家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演员的诵读声,与将目光稍稍上扬便能够看到的女孩生活,仿佛融为一体。

这就是罗马。

七度空间书店内景

七度空间书店内景

文学沙龙所在的七度空间书店(Spazio Sette),位于罗马市中心幽静的理发师街6号。这个街区的建筑很多都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期。由于曾经聚集着各个行业的手工艺人,这里很多街道都以各式各样的手工业者命名:理发师街,皮匠街,大衣街等等。理发师街的名称,源于1443年在这里成立的一所大学,那里专门培养理发师、香水师、放血理疗师和公共浴池所有者。位于理发师街6号的卡瓦雷利尼宫,是1676年为主教修建的宫殿,随后成为拉扎罗尼家族的府邸,因而得名。1784年,这里又成为一所聋哑人学校的所在地。几经易手,卡瓦雷利尼宫从1886年开始成为圣约阿希姆爱乐乐团的所在地。如今,该建筑分为办公和住宅公寓两个区域。入口的门廊处放置着一双壁柱和一块长条形的天花板残片,右墙上是克莱门特十世的徽章,以及装饰了描绘狩猎野猪和鹿场景浅浮雕的四世纪石棺。主楼层装饰着吉米尼亚尼父子在17世纪绘制的壁画,描绘“战车上的爱神维纳斯”、“撕碎爱神翅膀的时间之神”、“散花的鲜花之神”,这些寓意真实的作品都来自父亲贾辛托,而描绘正义、名誉和真理的壁画则出自儿子卢多维科之手。

位于罗马闹市区历史建筑中的这家书店,经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文艺书籍。一楼主要是文学空间,很多书的封面上都附有一张小卡片,上面是由书店的胡子小哥亲手写的故事梗概,二楼经营包括戏剧和电影类的书籍和画册,三楼是举办新书推介和朗诵的场所,同时也是由《海上钢琴师》的作者巴里科在都灵创建的HODEN创意写作学校的加盟基地,定期有当代著名作家来教授写作课程。无论对于周围的住户,还是远道而来并在市中心逗留几天的游客,这里无疑是终年熙来攘往的永恒之城中一处难得的清静所在。

鲜花广场的布鲁诺雕像

距离书店仅需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鲜花广场。它位于热闹的纳沃纳广场和法国大使馆所在的贵族法尔内塞广场之间。百年以上的古老建筑,环抱着这个别具特色的广场市集。这里是古城区唯一没有教堂或大教堂的广场,曾经是一片五颜六色的花田。鲜花广场建成于1440年,周围是为朝圣者提供的旅馆和酒店,至今仍然居住着众多在罗马逗留的异乡人。1896年,原来位于附近纳沃纳广场的市场迁至此处。

布鲁诺雕像

布鲁诺雕像

鲜花广场曾经是中世纪执行死刑的场所,这里发生的最为触目惊心的事件当属1600年2月17日处决“异端”哲学家布鲁诺的火刑。1889年 6 月 9 日,广场中心耸立起了由埃托雷·法拉利完成的布鲁诺塑像。在花岗岩底座上,除了其他“著名”异教徒的肖像外,还描绘了他的一些生活场景,以及这句令人回味的铭文:“致布鲁诺,他在这里被处火刑,那个世纪却因他而神圣。”

如今,鲜花广场以及周围的小街上的丰盛美食,特色户外餐厅和酒吧,独特的古着店和时尚单品,都令本地人和游客们流连忘返。

许愿池边的少女

黄昏时分,当游客陆续向餐厅集中,正是前往特莱维喷泉的最好时机。它又称少女喷泉或者许愿池,是圣母渡槽的终点——这也是延续至今的唯一古老漕渡。喷泉的名称来源于此处从12世纪开始使用的地名regio Trivii,意为三条街道的汇聚之地,或者是喷泉的三处出水口。喷泉落成之初,这个区域仍然是非常空旷的所在,教皇从他位于奎里纳莱的宫殿可以直接俯瞰这座喷泉。建造工程开始于1731年教皇克莱门特十二世时期,由建筑师尼古拉·萨尔维负责。经历了1989到1991年的修复之后,2014年芬迪公司再次斥资对特莱维喷泉进行大规模整饬。

喷泉背靠波利宫。在作为凯旋门的立面上的两个浮雕,暗示了喷泉的传说和渡槽的历史:右侧是少女向罗马士兵指示水源的所在,左侧是阿格里帕下令开始建造渡槽。喷泉的中心是以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勒战胜归来为主题的巴洛克式大型雕塑,法厄同手中擎着三叉戟,驱使着贝壳形战车,驾辕的是两匹健硕而姿态截然不同的骏马:一匹狂放,一匹温顺。群雕下面的大悬崖上有很多植物的造型,与壮观的水流相映成趣。喷泉两边侧龛中的寓言人物强调了泉水的益处。

特莱维喷泉

特莱维喷泉

1960年,著名导演费里尼以特莱维喷泉为背景,拍摄了电影《甜蜜生活》。由安妮塔·埃克伯格和马塞洛·马斯特罗安尼主演,获得第1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身着黑色礼服妖娆走来的女主人公那句“Marcello,come here”,以及特莱维的潋滟水波,使这部描写绝美之城颓废生活的电影成为经典,也使马尔切罗这个名字成为意式花花公子的代名词。

在离开之前,人们都不后悔忘记往喷泉中扔一枚硬币。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喷泉的右侧还有一个带有两个小喷口的矩形盆:恋人喷泉。传说在这个喷泉前喝酒的夫妇将永远保持爱和忠诚。从前,在男朋友出征之前,恋人都要到这里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少女要在一只从来没有用过的杯子里盛满美酒,递给即将远行的战士。然后,必须把酒杯砸碎,这样才能保证她不会失去自己的爱人。此外,按照传统,每个喝过特莱维泉水的人都会永远记住罗马,也会永远记得留在罗马的爱人。

街头寻踪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的绘画作品以其现实主义、戏剧性和挑衅性,尤其是那种将画面主要部分从黑暗背景中提亮出来的独特明暗处理方法取胜,这样的画作足以呈现出一个骄傲而又不安分的灵魂。他的作品以最直接的笔触感染观众,仿佛画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面前。卡拉瓦乔20岁开始生活在罗马,直到1606年被卷入一场凶杀案离开。罗马是卡拉瓦乔成名的地方,也保留了他最多的作品,有26幅之多,分散在博物馆、教堂和私人收藏。最容易邂逅的几幅就保留在罗马街头的三座教堂当中。

卡拉瓦乔自画像

卡拉瓦乔自画像

我们的寻踪从圣王路易堂开始,那里距纳沃纳广场不远。左侧尽头处的小礼拜堂里有卡拉瓦乔的三幅作品,表现的是圣马太生平的三个情节:圣马太蒙召,圣马太与天使,以及圣马太的殉道。《圣马太蒙召》的场景发生在圣诞前夕。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很多税务官吏正在准备数钱,而一道明亮的圣光犹如剪刀般刺入。位于画面右侧的耶稣举起手臂,为他指引未来的圣徒之路,召唤圣马太加入使徒的行列。《圣马太与天使》表现了这位福音书作者与上帝派来启发他书写福音的使者之间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组画的最后一幅,则是对殉道过程做出了暴力和戏剧性的展现。

距离仅200米左右就是圣阿戈斯蒂诺大教堂,在那里我们停下来欣赏《洛雷托圣母》。这部作品被卡拉瓦乔的同时代人怒斥为丑闻,因为圣母双腿交叉,随意地靠在门框上,看上去过分卑微和恭顺;将肮脏而赤裸的双脚伸到前景里的穷困朝圣者,显得那么真实。

在人民圣玛丽亚大教堂中,可以欣赏到艺术家的另外两幅伟大杰作:《圣保罗的皈依》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圣彼得》。在后一部作品中,拉起十字架的男人看起来更像是忙碌的工人,而不是刽子手。这同样是一幅极富现实主义气质的作品,而且非常具有戏剧性。

圣天使桥与但丁

公元134年,为了将自己的陵墓与台伯河的另一侧连接起来,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了一座古罗马桥梁,即后来的圣天使桥。17世纪中叶,由贝尼尼的弟子按照他的设计为这座桥雕塑了圣天使。圣天使桥作为虔诚的信徒们通往永恒目的地的通道,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罗马的代名词,对于但丁也是一样。在《神曲·地狱篇》的第18歌中,负罪者们分成两队,朝着相反的方向从桥上通过,一如1300年熙熙攘攘穿过此桥的朝圣者,有的直奔圣彼得教堂,有的朝着相反的方向,返回乔尔达诺山:“如同罗马人那样拥挤不堪/在大赦年走过这座桥/那些人都是如此有教养/一侧的人都是正面/面朝着城堡,走向圣彼得/另一边则走向那座山丘……”《神曲》中的这段描述是如此准确,以至于令人联想到,在平均每天20万前往教皇国祈祷大赦的朝圣者中,也有这位桂冠诗人的身影。

但丁与《神曲》

但丁与《神曲》

驻足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是梵蒂冈城的国家博物馆。由教皇朱利叶斯二世于1506年修建,并于1771年在教皇克莱门特十四世时期向公众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汇聚了教皇几个世纪以来收藏的大量艺术品。虽然博物馆完全位于梵蒂冈境内,但它们的入口位于意大利境内的梵蒂冈大街6号,游人可以自由购票参观。

据说梵蒂冈博物馆源起于1506 年 1 月 14 日在罗马圣玛丽亚马焦雷大教堂附近的葡萄园中发现的拉奥孔群雕,该作品描绘的是一位牧师试图说服特洛伊人不要接受希腊人送给他们的木马。教皇朱利叶斯二世派遣当时在梵蒂冈工作的朱利亚诺·达·桑加洛和米开朗基罗·布纳罗蒂进行现场勘查,在他们的建议下购买了这座雕塑,并在一个月后向公众展出。

梵蒂冈博物馆大门上的两座雕像,左边是米开朗基罗,右边是拉斐尔

梵蒂冈博物馆大门上的两座雕像,左边是米开朗基罗,右边是拉斐尔

博物馆汇集了从中世纪到19世纪各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斯廷礼拜堂、拉斐尔画室、美洛佐·达·弗利的壁画残片(使徒头像、云中小天使、奏乐天使)、希腊十字厅、埃特鲁斯馆和地图厅,以及八角庭院和松果庭院等。

在所有这些艺术瑰宝当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当属位于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创世记》和正面墙壁上的《末日审判》,均由米开朗基罗独自完成。前者占据了天顶的300平方米空间,由9幅画组成,画作内容取材自《圣经》,完整展示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后者则是世界末日来临之时,耶稣将万民召集起来,进行善恶分辨的场景。

四间拉斐尔画室中最重要的当属“签字大厅”,那里保存着拉斐尔最早创作的作品,也是教皇的私人办公室。这里的四面墙上分别画着:西墙-雅典学院(画面上的主要人物包括:柏拉图、达芬奇、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米开朗基罗、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斯、苏格拉底、第欧根尼、阿基米德,以及拉斐尔本人),北墙-帕尔纳斯山(画面人物主要包括:阿波罗、九位缪斯、但丁、荷马、维吉尔、斯塔提乌斯,萨福),东墙-圣礼之争,南墙-三德像。天顶的四幅女神画,正是点题了四壁画的主题:哲学、诗学、神学、法学和道德。

在但丁《神曲·地狱篇》第31歌,但丁描绘了巨人宁录的模样:“他的面孔在我看来又长又大/如同罗马圣彼得教堂面前的黄铜松球/而其它地方的骨骼比例也是一样”。世界上最大的松果雕塑,就矗立在梵蒂冈广场的松果庭院里。这个巨型松果近4米高,是由普布利乌斯·秦奇乌斯·萨尔维乌斯在公元初铸造,他的名字刻在雕塑的底座上。这个松果来自罗马最大的阿格里帕浴场,从12世纪开始被安插在古圣彼得大教堂前庭中央的喷泉里面,对于前来罗马参观的朝圣者来说是某种地标式景观,直到1608年才被迁移到目前的位置。

迷影越台伯河

享受了艺术的盛宴,再次沿着台伯河漫步向南,来到著名的越台伯河区的入口处,也就是西斯托桥边,它连接了雷格拉区和佩蒂纳利街和越台伯河区最热闹的特里鲁萨广场。这座步行桥始建于1473-1479年,是由建筑师巴克西奥·庞泰利以古罗马奥勒留桥为基础修建的,随后在教宗西斯笃四世时期修缮并得名。

越台伯河区位于台伯河的左岸,北部隔着哈德良城墙临近梵蒂冈,东边是台伯河,西边是罗马著名的贾尼科罗观景台,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古罗马的风貌,黄昏时分还可以在礼炮声中欣赏美丽的日落。

这个街区以越台伯河圣母教堂(始建于337-352年,422-432年塞莱斯廷教皇时期重建)为中心,可谓是一个城中城,这个街区的居民也认为自己有别于河对岸的罗马人。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罗马城创建初期(公元前754-前509年),越台伯河区域属于与罗马敌对的埃特鲁斯人。尽管罗马人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占领了这里,但它仍然是满目荒凉。到了共和国时期,这里逐渐聚集起了以渔民和船员为主的劳动者阶层,他们大部分是叙利亚人和犹太人。这个街区的女人据说非常美丽,眼睛和头发颜色更深,面部轮廓俊美。直到哈德良皇帝时期,越台伯河地区才真正成为罗马城的一部分,一些重要的人物也开始在这里建造别墅。至今为止,越台伯河区那些奢华而高大的建筑,中世纪保留下来的狭窄而弯曲的平民街巷,仍然诉说着这种强烈的阶级差异。

德西卡导演的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剧照

德西卡导演的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剧照

几个世纪以来,这里居民长时间以劳动者为主。直到著名导演帕索里尼将自己仅有的两部方言小说(《暴力人生》和《生活中的男孩》)献给生活在这个区域附近的人民时,这里还是充斥着暴力和贫穷。越台伯河区闻名于世,主要要归功于新现实主义的电影,比如194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著名导演德西卡的作品《偷自行车的人》,帕索里尼的《乞丐》和《罗马妈妈》,以及费里尼满怀深情拍摄的那部《罗马》。伍迪·艾伦的电影《爱在罗马》中还出现了街区内的两所美国大学。这里布满了各种类型的餐馆,酒吧和琳琅的店铺。

夏夜,可以在广场上席地而坐,观看来自世界各地和各个时代的电影,或者是驻足特里鲁萨广场,倾听街头艺人带来的弹唱,欢乐的人群,唱起那些耳熟能详的英文老歌。沿台阶移步河滨步道,在某个白色小棚坐下,小酌一杯,倾听台伯河的微风中传送的古罗马帝国犹存的幽幽叹息,融入罗马的文化慢生活。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意大利文学翻译家,现任意大利罗马孔子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