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孤独背后的文化鸿沟 ——读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天意》
来源:文艺报 | 孟小佳  2021年10月15日07:21

安妮塔·布鲁克纳是英国布克小说奖的得主,她非常成功地用小说营造了自己的文学国度。纵观其创作生涯,她一共创作了25部优秀小说,其小说多反映现代社会中中产知识女性的情感经验与困境,体察入微,并掺入丰富的文学经典与艺术史细节,学院风浓厚,深具智性色彩。《天意》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一定程度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小说探讨了爱情、难忘的亲情以及复杂的社会情感等一系列主题。在看似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安排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发展规律?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线索引领读者走进故事中的,并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当代社会人们无时无刻不面临孤独。

小说是从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开始的。整个故事围绕着拥有美貌和才华的女主人公凯蒂展开。家庭出身和移民背景让凯蒂感到困惑与自卑,于是她竭尽全力让自己融入当地的英国文化中。在这个过程中,她与风度翩翩的男同事莫里森坠入爱河。但莫里森最终却让她所有的浪漫幻想化为虚幻的泡影,那些她有过的孤独、焦虑和迷惘等情绪依旧没有消散。而其实,这段情感背后,折射出的是人物孤独的生存状态和背后的文化差异。

“孤独”是很多小说中会涉及的主题。虽然不同的作品中对“孤独”的展现各有千秋,但这样的一种情绪却为作品的表现力度和情感挖掘找到了很好的着力点。苏桂宁在《艺术人格论》里面谈到:“每个人常常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在许多方面,他在外在世界隔着一层障碍,人与人,人与社会并不能完全沟通,这种间隔的情绪不断地积蓄,就会构成个人越来越强烈的孤独感,也构成个体人格的一种特质。”《天意》亦是如此,虽然作者赋予了女主人公浪漫的情怀,但其在苦苦找寻真爱的路途中还是显现出移民家庭在当地生活的孤独生存状态。整个故事在得到和失去间诠释着现代人陷入孤独、逃避孤独、冲破孤独的困境。作者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仅仅选择了表达这一主题,而是将它潜藏在小说的角角落落。从一开始作者就描述女主人公:“然而她觉得自己的某一部分过于精明而戒备,对他人缺乏信任,过多地留心别人的言外之意,而非别人所说的话。”随着凯蒂与莫里森一步步走近,她获得了浪漫的精神幻想。但此时作者却将笔锋悄然拉远,让读者看到,在这段看似完美的爱情中凯蒂得到的更多是暧昧、等待和失落。这一切都让孤独的种子不断生发出来,并一次次地与小说营造的浪漫情怀撕扯。故事发展中的每一个小段落都是蜻蜓点水般的云淡风轻,但读者却始终能跟随着作者体察出某种“不祥”的预感。这种感觉对于小说的人物而言,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远方,作者精巧地将它们嵌入幸福的节奏里,只是等着这颗孤独的种子随着时间的发展破土而出。

《天意》将孤独的情绪放在了一个荒诞的结局里,并用一个丰富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女人的情感与生存困境。卡尔维诺认为:“我们总是在寻求某种隐藏着的,或者潜在的,或者设想中的东西,只要这些东西出现在表层,我们就要追踪。”《天意》即是如此,作者以细微之笔呈现“表层”,然而在细节之处,却留着许多“潜在”的内蕴。深究小说,并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生涯,便会发现在小说背后是文化的巨大鸿沟在“隐隐作怪”。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以移民的身份想要在英国本土立足的。从一开始,她面对的便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生存环境,这带给了她各种无法摆脱而又令人苦恼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是在新的环境下,要为安身立命而打拼。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个体又难获得群体认同感,最终只能在两种文化的挤压下无所适从,内心矛盾。凯蒂在和看似儒雅的莫里森交往时,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和压抑的位置,凯蒂在二人恋爱关系中的不对等,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对比中的弱者身份。不难发现,主人公越是将自己光鲜亮丽地装扮成本土人,越是用各种刻意的方式让自己融入新的文化中,却越将文化差异下那些潜藏的焦虑之情欲盖弥彰。究其原因,就是凯蒂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她的身上依然携带着成长地原有文化的强大烙印。悲哀的是,这种情感异化和生存困境一方面使得凯蒂既想通过苦苦追寻过往的历史以找到内心的安定,另一方面她对强势文化的“如饥似渴”又在督促她奋不顾身地为之努力。两种文化都纠缠于凯蒂身上,而这种两难选择的背后则是移民在原有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灵魂挣扎。安妮塔·布鲁克纳以冷静和节制的写作基调将种种细微的情感书写在文字中,由此又折射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巨大张力。对于主人公凯蒂而言,她祖父母的文化代表着一种相对保守的文化,而她的意中人和朋友则代表的是一种新式文化。从这样的纵向对比本身就存在着文化的扬弃与再生问题。同时,在本土文化与外在文化的横向对比中,一种文化的落差和鸿沟也油然而生。

由此观之,作者只是通过《天意》以小见大地将现代社会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嫁接到所谓的私人生活中去。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缩影,才巧妙地折射出了那个真实的年代。值得深思的是,无论是哪种文化,“画地为牢”式的“自给自足”都会让个体和群体最终无处可逃。正如小说中谈到的:“当一切物理上的方位被隐去之后,自己的生活是一个不可阻挡地朝着更深的孤独推进的过程。”作者围绕着人物的彷徨、无助、空虚等情绪展开故事,在主人公孤独的背后,也进一步思考了如何去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这种反思就如同凯蒂深刻意识到的:“可是当我遇到他的那一天就决定了,我现在没有办法走回头路了,因为我回不到任何地方去了。我要等待,我要希望。用美换取你们的灰。我必须等待,我必须希望。因为每个人都会变,我也能做到。”或许在这种深入心灵的思索中,文化的鸿沟并没有被抹平,但是情感上的疏离和排拒在一定程度上却得到了疏解。

《天意》中,整个故事的情感充斥着复杂的情绪,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在多样的选择路口为生活的真相而前行。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天意”在引导着向前,但是那些未被实现的爱情、未被完结的故事以及未被实现的梦想都还是生生不息地被上演着,而主宰这一切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天意”?所幸的是,就算孤独、荒诞甚至异化,对于安妮塔·布鲁克纳而言,她的文字依旧是举重若轻的,仿似故事刚刚娓娓道来就已经有惊涛骇浪席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