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胡风:“我用整个生命烧着写它”
来源:文艺报 | 晓风  2021年07月02日08:39

胡风

1949年11月6日,北京华文学校。客居在这里的胡风写下了长诗《时间开始了!》第一乐篇《欢乐颂》的第一行:

时间开始了——

这时他心潮澎湃,几个月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在他心中燃烧着,一定要设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让世人也能感受到。

1949年初,胡风从处于白色恐怖中的上海绕道香港来到了东北解放区。这里的人民热情奔放,他们生活和建设在解放了的国土上,艰苦而充满自信。这一切都给了胡风全新的感受,受到极大的鼓舞。3月,他随中共中央统战部进北平,途经河北李家庄,见到久违的周恩来同志,有过亲切的交谈。之后,在给周恩来的信中兴奋而自信地说:“我走的是满天星满地花的路”。

到北京后,在与新老朋友们见面言欢的同时,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的筹办工作。7月1日晚上,在先农坛举行了三万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28周年的大会,正在北京参加第一届文代会的代表们全都出席了。会刚开不久,狂风暴雨来到,雷声与闪电交加,但大家巍然不动,歌声大作,湿透了的红旗,在风中越发显得鲜艳。胡风虽然不会唱歌,但此时体验到了生平最大、最强烈的欢乐,在心中唱起了幸福的颂歌。此时,毛泽东来到了会场,大会便如沸腾的大海一样,欢声雷动。

回想起“七一”那晚令人难忘的场面,他接着这样写道:

好猛烈的狂风暴雨

好甜蜜的狂风暴雨

夹着雷声

飞着电火

倾天复地而来了

被你吹着淋着的

是三万个战斗的生命

是三万个战斗的原子

我们

用歌声迎接你

用欢笑迎接你

用舞蹈迎接你

只有你这响彻天地的大合奏

只有你这浸透发肤的大洗礼

才能够满足这神圣的生日所怀抱的大欢喜

……

 

掌声爆发了起来

乐声奔涌了出来

灯光放射了开来

礼炮像大交响乐的鼓声

“咚!咚!咚!”地轰响了进来

一瞬间

这会场

化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一片声浪的海

一片光带的海

一片声浪和光带交错的

欢跃的生命的海

到了这年9月,他从上海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住在华文学校。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共同纲领》的讨论以及政协各法令草案的讨论,认真地行使着自己的职责。

他的日记里记载的主要日程有:

1949年9月9日:“到勤政殿参加讨论共同纲领的小组会,由上午十时到下午五时四十分”;1949年9月21日:“夜七时,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毛主席致开会辞”;1949年9月29日:“下午三时,开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等”;1949年9月30日:“下午三时,开最后一次会议,选举。闭会前到天安门举行烈士纪念碑奠基礼。闭会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天安门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阅兵,人民大游行。典礼与阅兵从三时到六时,群众行列从六时继续到九时一刻”。

在10月1日那一天,胡风亲耳听到了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那历史性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亲眼见到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他和丁玲等作家朋友们在第一面国旗下的合影,兴奋和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胡风从青年时期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参加了共青团。在“五卅”运动中,他奔走于南京街头的游行示威队伍中,对工人兄弟做宣传和鼓动工作,声援上海的工人运动。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进一步受到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中国左联东京支部的一员,后又加入了日本反战同盟和日本共产党。因从事反战运动被日本警方驱逐回国后,在鲁迅先生的引领下,致力于辅助青年作家的社会活动和革命文学实践,为左翼文艺运动尽心尽力。虽然他的日共党员的身份一直未能转成中共党员,但他一直按照党的指示从事文艺活动,自抗战期间起,更是自觉接受周恩来中共南方局的领导,编辑《七月》和《希望》,使之成为了坚持抗日坚持民主的一支文艺力量。几十年一路走来,就是为了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今天,祖国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坚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领袖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是时代的最强音。于是,他在《欢乐颂》的结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毛泽东!毛泽东!

中国大地上最无畏的战士

中国人民最亲爱的儿子

你微微俯着身躯

你坚定地望着前面

……

你沉着的声音像一响惊雷——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从此站立起来了!”

“站立起来了!”

在创作的大部分时间内,他都处于一种燃烧不已的精神状态里面,耳边总好像有宏大的交响乐在奏着,和音乐家作曲时无异。因此,在完成后,他以“乐篇”来命名他的这几章长诗。

整个长诗共分五个乐篇。

第一乐篇《欢乐颂》是整个长诗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一篇。11月6日开始写,11月12日校改完成,11月20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第二乐篇《光荣赞》是献给他曾接触过的几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包括劳苦了一生的他的母亲。他深情地讴歌了她们,向她们致敬。原定的第三乐篇当时未能完成,直到他晚年,才将上世纪50年代所写的几首短诗补入,题名为《青春曲》;在第四乐篇《安魂曲》(后改名为《英雄谱》)中,他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礼,怀念起曾和自己一起战斗过并给自己以力量的师友们——杨超、扶国权、宛希俨、丘东平、小林多喜二和鲁迅先生,正是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竖立了一座座纪念碑;第五乐篇《第二个欢乐颂》(后改名为《胜利颂》),则充分反映了开国大典时的欢乐气氛。

诗人当时写作的精神状态,他后来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而从那些日子里写给妻子梅志的家书中我们能更直接感受到:

11月14日:“大前天晚上,我写了一首四百多行的诗。写着它,我的心像海涛一样汹涌。多么幸福的时间!要尽可能早点给你看到。两个月来,我差不多每时每刻都活在一股雄大的欢乐的音乐里面”;11月16日:“第四章也恐怕不容易,写十月一日的大会,要写出别人感不到的神圣而美丽的东西。我亲爱的M,我希望有力气写完它,向这时代献出我的一瓣心香。亲爱的,给我力量,给我力量!每天,我的心总有些时候像怒海一样沸腾。烧得好幸福又好难受呵”。

11月20日,诗作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他在信中写道:“这第一章今天刊出,寄上。自己看过,下午有朋友来,谈过,此刻,一股雄大的热情使我激动得发抖,连字都写不好了。亲爱的,好冷呵!你看看,把读过的感觉告诉我。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最激情的作品,差不多是用整个生命烧着写它的。还要写下去,这几天就成天在感情底纠结里面。好幸福又好难受呵。”几天后的11月26日:“《欢乐颂》……,就几个消息看,激动了读者。我们精神上的朋友们,感动得很,感到了幸福。这里面包含着雄大的丰富的旋律……,里面蕴涵着多少宝贵的东西呵!第二乐章是歌颂人民(祖国)的,是另一种。如第一是大海,第二就是长江。这里面有悲苦的东西,有悲切的东西,有甜美的东西,有雄壮的东西。”

在1950年1月1日的新年祝福中,他更为详细地诉说着自己创作时的情景:“全部由五个乐篇(交响乐)组成:(一)欢乐颂,(二)光荣赞,(三)青春颂(四)安魂曲(五)欢乐颂。昨天写完的是《安魂曲》。想在半个月以内写好。《青春颂》,我想在路上写,或者回上海后写。现在还只有一股音流藏在心里,我不知道会现出来一些什么具体的东西,但已经有了一个头,也就是说,我打开了那一组音流底源头。它是一片美丽而欢笑的原野,一个高耸起来的快活迷人的光柱,立在正中,使读者受得住前面和后面雄大的东西。……两个月以来,非不得已不出去,也不希望有人来,除了极少数的几个。除了大约半个月中间,咳嗽和情绪不动以外,差不多总是在激动中,有时候气都喘不过来,只好想法逃出去(一个人是无法休息的)。这个劳动情热,使我痛苦,但却更是使我幸福的。……两个月以来,我有时睡得很少,有时吃得不多,但除了有时感到疲劳以外,精神一直是好的,我好像和整个世界整个未来活在一起,我心里好的美的神圣的东西几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我觉得自己更纯洁更年青了。”

从1949年11月6日起至1950年1月13日止,短短两个多月,胡风完成了除《青春曲》外的四个乐篇,将近四千行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他在诗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该诗真正喊出了人民的心声,一经发表,就得到极大反响。这之后,在很多的会议场合中,都有人朗诵《欢乐颂》,也曾译成俄文在苏联杂志《十月》和《星》上刊出,介绍给广大的苏联人民。

上世纪90年代,绿原先生曾在《〈胡风诗全编〉编余对谈录》中这样提到:“不妨从全国范围回顾一下,当时歌颂人民共和国的诗篇实在不少,但从眼界的高度、内涵的深度、感情的浓度、表现的力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能同《时间开始了》相当的作品又未必是很多的。”

由于种种原因,《时间开始了》的各乐篇,只在50年代初分别出版了单行本,并未能完整结集出版。1979年之后,经过数次修订原稿,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成《胡风的诗——〈时间开始了〉和〈狱中诗草〉》一书,于1987年3月出版。但此时作者已辞世近两年,终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全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