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愿中国银幕更加万紫千红 ——访电影导演翟俊杰
来源:文艺报 | 路斐斐  2021年07月01日08:06

《我的长征》

 

2021年建党100周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代表之一翟俊杰也迎来了自己当兵62年的纪念日。作为出生于解放前、成长在红旗下的新中国电影人,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即以其参与创作的一系列充满浓烈情感与独特发现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影视剧作品,反映着文艺工作者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命运与时代精神的深刻思考。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翟俊杰导演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回顾了艺术创作生涯并对党领导下的新时代文艺事业寄予了深情期待。

记 者:建党100周年,回顾您的从影之路,您艺术创作的初心是什么?

翟俊杰:作为一名即将80岁的文艺工作者,能见证我们党百年华诞的辉煌时刻,我内心十分激动。回望我的艺术道路,永远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军队,使我的创作激情永远燃烧。2004年,由我执导的影片《我的法兰西岁月》上映。影片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远赴法兰西勤工俭学,追求报效祖国真理的一段异常艰辛的岁月。影片表现的是百年前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但里面展现的历史与情怀却离我很近很近。我出生在抗战时期那样一个国破家难圆的黑暗年代。我的父亲在我出生前就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同志领导的抗日救亡演剧10队。从我的父亲母亲、叔伯姑舅等家人开始,他们就在抗日、解放、抗美援朝的战场和党的地下工作的隐蔽战线英勇奋战乃至献出生命。所以当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时,我永远都忘不了我们的胜利是怎么得来的,忘不了古老的故乡开封城锣鼓喧天、全民欢呼的盛况。这一切镌刻在我的脑海中。上世纪80年代,当我作为电影导演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血战台儿庄》并从此正式步入导演生涯后,我就一直坚持拍摄讴歌党和人民英雄的影片。其中既有表现党领导人民军队走向革命胜利的《金沙水拍》《长征》《我的长征》等“长征”系列、三部六集《大决战》系列,以及《一号目标》《七战七捷》《西藏风云》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也有《共和国不会忘记》《挺立潮头》《惊涛骇浪》等反映党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焕发的精神面貌的影片。这些作品弘扬的长征精神、抗日精神、大决战精神、抗洪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把这些“主旋律”拍好,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代导演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记 者:从1986年您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开始,在一系列重大题材影片的创作上,您就以敢于突破的气魄、眼光与艺术构思,为中国银幕贡献了一批佳作。

翟俊杰:“创新、突破、超越”的创作理念一直贯穿着我的艺术创作生涯:从不同角度开掘题材,使作品具有新意,从而更好、更深刻地表现历史的真实,成为我创作中的主动追求。比如我“三拍‘长征’”。一拍“长征”,我通过《金沙水拍》中对毛主席作为统帅、战友、丈夫、姐夫的不同侧面的展现,增强了影片的故事性、可看性。二拍“长征”,我一反影视界以往只用特型演员出演领袖人物的惯例,在影片《长征》中启用演员唐国强,在银幕上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毛泽东艺术形象;在诗意化、全景式展现悲壮的长征史诗的同时,第一次把当时党内和错误路线的斗争推到了“前台”,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三拍“长征”,我通过《我的长征》中一个小红军的成长之路,折射出长征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用电影艺术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即中国革命应该跟谁走?以及要走一条什么路。通过这些作品,我想更好地表现长征的伟大、长征精神的伟大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记 者:多年来您在重大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导表演与编剧创作中倾注了巨大热情,特别是对军旅题材的创作创新,更是影响了许多后来人,您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在哪里?

翟俊杰: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是1959年7月,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参军去的西藏。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西藏人民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从黑暗的农奴制度迈进了社会主义新天地。在风雪高原,不管是边防哨所还是老乡的羊圈牛棚,到处都是我们宣传鼓动的场所,西藏部队喊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那些血与火的战斗生活则给我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后来我去军艺戏剧系深造,再到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报》,之后又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编剧、导演工作,这些真实的生活体验一直都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在军报当记者的那些年,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但熟悉了基层部队和指战员的生活,还结识了一大批军内外的文艺工作者、艺术家。他们中有电影《难忘的战斗》原著作家孙景瑞,《我们走在大路上》《红星照我去战斗》的作曲家李劫夫、傅庚辰,创作过《山间铃响马帮来》《霓虹灯下的哨兵》的剧作家白桦、沈西蒙,还有知名军旅曲艺家朱光斗、军旅诗人韩笑等。在特殊的年代,他们教我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介绍我学习许多文艺方面的知识。后来我走上电影创作道路,黄宗江、严寄洲、谢晋、孙道临、赵丹、张瑞芳、秦怡等电影艺术家也给了我很大激励与启发。在他们身边令我大开眼界,他们于我亦师亦友,他们的人品、艺品对我一生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艺术精神以及我亲身体验着的不断变迁着的鲜活的时代生活,让我时刻都产生着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深热爱。

记 者:您曾说过,一个艺术工作者的生理年龄可以增加,但艺术的年龄要永远保持青春。党的百年华诞,耄耋之年的您对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还有哪些期待?

翟俊杰:去年北京电影学院建校70周年时,我作为校友写过一篇文章《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我看来,这片希望的田野是属于中国电影的,更是属于中国年轻电影人的。对于电影来说,青年人的思想更加活跃,我们要多向年轻人学习,关注中国的影视创作,关注中国电影理论评论界的新动向、新观点和新思考。作为艺术工作者,我认为一定要坚持深入生活,还要多读、多思考。只有这样,一旦进入艺术实践,才能有充足的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我们的银幕和荧屏上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红色题材作品让我们看后更觉得感动、振奋,同时充满期望。一是期望这样的好作品以后还要多拍,创作常态化,要越拍越好、常拍常新,还要更加注意创新、突破与超越,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结合上还要下更大功夫,进行更多探索,让更多观众自发地参与审美。二是期望我们的影视剧创作除了革命历史题材,也要多表现党领导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让我们的文艺创作万紫千红,从高原走向高峰,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要多扶持我们的年轻人,要支持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作出新的更大成绩,献给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