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郭澄清与济南
来源:济南日报 | 郭洪志 梁临平  2021年06月15日16:04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郭澄清所在的渤海纵队编入东攻城集团序列,他跟随部队从东(现在的解放阁处)打进了济南。由于郭澄清毕业于渤海区青年干部学校,有文化,组织上就分配他到了山东省教育厅工作。

从此,郭澄清终其一生的命运,似乎与济南这座省会城市结下了生生死死的缘分。战友的血和心中火燃烧在郭澄清的心灵与笔下,为他创作《大刀记》埋下了伏笔。

后来,郭澄清离开济南到家乡宁津县中学当校长时,他坐在解放阁下的护城河边上,久久不想离开,这是让他见证了生与死的济南护城河啊。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推动重要京剧剧目《奇袭白虎团》工作,山东省委一纸调令,把已经闻名全国的小说作家郭澄清从宁津县委宣传部部长位上又调回到了济南,曾住在上新街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先生(我们和方先生住得很近,常见面)说:郭澄清先生太有意思了,我们整个剧组,几十个人,只要有了老郭,笑声一片。

演粟裕大将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谢伟才,在《奇袭白虎团》剧组中演金大勇,他对我们说:你们父亲郭澄清同志人真好,在剧组中,他当时是省文化局党组成员,又是省文艺领导小组副组长,帮助修改剧本,你们父亲非常支持我来演金大勇,真的非常感谢他。

郭澄清代表作《大刀记》能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是由济南人促成的。当时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众音同志责成省文化局组成阅读小组,由苗得雨、任孚先、牟崇光、刘小衡、鲁特等组成,然后由苗得雨代表山东省委专程到北京,向人民文学出版社表达感谢并促成出版。

不仅如此,《大刀记》责编谢永旺先生从北京来济南,时任省文化局常务副局长鲁特先生全程陪同,一一汇报《大刀记》如何好又如何成功。张云凤(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宜同志把《大刀记》清样寄来济南,我组织校对,120万字呀,工程量非常大,过程也是一番曲折,应该说是济南人使《大刀记》成功出版的。

1975年8月,《大刀记》出版没多久,著名播音员薛中锐先生那动人心弦的声音传遍神州大地,从儿童到老人,数亿听众停下脚步竖起耳朵,一门心思听《大刀记》的故事。从济南发出的声音响遍了全中国,有20余家电台转播。随后又马不停蹄地成立了电影《大刀记》剧组和话剧《大刀记》剧组。济南这座城市又给了《大刀记》第二个春天。

1976年5月6日,郭澄清的家乡宁津县委的电话突然打到山东省委宣传部,郭澄清同志突然病危昏迷了。王众音同志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省委领导立即派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齐鲁医院)专家郭福堂和潘秀荣,火速赶到宁津县郭杲村。

鲁特说:根据医生建议,郭澄清同志需立即转山医附属医院抢救,我和文委主任姚世昌、王众音部长赶到黄河渡桥迎接。当天下午,我们就看到一大溜汽车来到渡口,是郭澄清同志在德州地委、宁津县委的同志们和多位医生看护来到了咱济南泺口渡口。我们到山医附属医院后,医院已接省委正式通知,成立了郭澄清医疗小组,由保健科主任李秉义任组长,由心脏科、神经内科等7人组成的医疗小组,硬是把郭澄清同志从昏迷中抢救过来,那个场面我们多少年也忘不了。

李秉义老院长至今健在,我们住在同一个楼上。他见了我们还常说,如果不是咱省委领导和咱医院众多专家护士全力抢救,你们父亲可能当时就活不了了,咱省委白书记和夫人祖敏同志常常来看望你们父亲,王彩英教授天天守在你们父亲身边,随时和我们汇报。13年后的1989年,李秉义院长到省千佛山医院保健楼看望郭澄清同志,两位朋友仍情义暖暖。

1989年8月10日中午饭后,我们的父亲郭澄清先生突然呼吸困难。情况紧急,我们立即给冯德英叔叔和任孚先叔叔打电话,不到一个小时,冯德英、任孚先、桑恒昌赶到千佛山医院保健楼病房,情谊真是紧紧相连。桑恒昌叔叔和我们一起,给父亲洗身换衣,历历在目。

8月17日,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厅、省文联、省作协在济南为郭澄清举行追悼会。追悼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冯德英主持,山东省副省长宋法棠致悼词。有关领导同志邓力群、贺敬之、张全景、王蒙、严文井、屠岸等送了花圈。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河北省作家协会等也送了花圈。

桑恒昌在《缅怀著名作家郭澄清》一诗中写道:你是我们心中的山,/你是文学难言的痛,/你走了,在永远不该走的时候,/你走了,给历史留下一个伤口。

著名作家张守仁在《痛念郭澄清》一文中写道:今年何年,又一文星,澄清陨落,澄清……恬淡如水,淳朴如土,如水如土,文章千古。